《山海經.海經》中為何會出現“人面獸身”?人面獸身真的存在嗎

人面獸身是什麼含義

《山海經》是中國的志怪古籍

,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山海經》的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

其中還儲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今天,我們就來共同探討一下《山海經.海經》中頻繁出現的“人面獸身”現象以及其背後的含義。

所謂的“人面獸身”,顧名思義,大多是指有著人的面貌和獸的身體的生物,當然也不排除存在獸麵人身的現象,但只是少數。

《山海經》中“人面獸身”

的描述隨處可見,如

“有神,人面獸身,名曰霝鬼之屍”,“有人無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屍”。

《山海經.海經》中為何會出現“人面獸身”?人面獸身真的存在嗎

一、“人面獸身”現象的成因以及具體分析

對於《山海經》中的生物記載,

一直以來都存在著爭議

。一部分人認為由於歷史久遠,

《山海經》中的記載目前無從考證,

若沒有見過,人們不可能那麼詳盡的描述出這些生物,所以說《山海經》中記載的都是真實存在的事物,即是現實的刻畫;另一部分人則認為,

《山海經》

的內容是完全虛構的,現實中不可能存在,即是原始社會人們心理的反應和精神寄託。

在我看來,

《山海經》

中的神話故事,必定存在人們幻想的成分,但也是基於當時的社會環境,隨後衍生出了原始社會的人類在惡劣生活環境中的

自我安慰,

對無法解釋的現象的恐懼和敬畏讓人們臆想出一系列具有超自然能力的生物來解釋一切異象。用一句話來說,

《山海經》

中的神奇生物是原始社會人類在惡劣環境中的自我安慰。

《山海經.海經》中為何會出現“人面獸身”?人面獸身真的存在嗎

《山海經》的幻想奇特之處在於,在對生物的形象刻畫中融入了人性、神性和獸性,

將鳥、蛇、龍、魚、虎等與人面拼合起來,

也就因此產生了大量的

“人面獸身”

形象。接下來將具體講述各類人面獸身的形象。

北方禺強,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青蛇。《海外北經》

東方句芒,鳥身人面,乘兩龍。《海外東經》

從上述文字中,我們不難發現,

“人面鳥身”

的神靈,與四方神的神仙體系有著相似之處,兩者之間或許存在著某種聯絡。一般人們認定的四方神獸是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這鎮守四方的守護神,而《山海經》中的四方神有兩種說法,一種是

《海外經》

所記載的,

為句芒、祝融、蓐收和禺強,它們多為人面鳥身或人面獸身的形象,或乘龍或踐蛇,用獨特的形貌代表著東南西北四方神靈。

《山海經.海經》中為何會出現“人面獸身”?人面獸身真的存在嗎

另一種記載則是

《大荒經》

中,分別為

禺猇、弇茲、不廷胡餘和禺彊

。不難看出,

“人面鳥身”

的神靈在先民的信仰中佔據了重要地位。此外,人們熟悉的“人面鳥身”神獸還有畢方。

《山海經·海外南經》:"畢方鳥在其東,青水西,其為鳥人面一腳。"

意思是,畢方鳥在它的東面,在青水的西面,這種鳥長著一副人的面孔卻是一隻腳。它的出現是大火之兆。

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於九山……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海外北經》)

《山海經·海內東經》記載

“雷澤中有雷神,龍身人頭,鼓其腹則雷”

。意思是,雷神出生在雷澤,人面龍身體,只要敲打它的肚子就發出雷聲

在《海經》

“人面蛇身”

的記載中,蛇多為赤色或者青色,而且都有著其獨特的能力,比如軒轅之國的人皆長壽,共工的大臣有九個頭等等。上古時代的天神如

女媧、伏羲、雷神

等也多被人刻畫成人面蛇身或者人面龍身的形象。

《山海經.海經》中為何會出現“人面獸身”?人面獸身真的存在嗎

氐人國在建木西,其為人人面而魚身,無足。(《海內南經》)

氐是西戎的別種,

在上古時代是強大的勢力之一,

氐的記載通常伴有魚的出現。說到“虎”,人們很容易就能聯想到山林,而崑崙山是自古有名的仙山,在

《山海經》

中似乎也有著重要的地位。可以說,崑崙山是民族宗教的中心,在宗教史上有著至尊的地位。

除此之外,書中還有著關於其他型別

“人面獸身”

的描述,比如但並未指出具體是何種動物。總之,

無論是人與鳥、龍、蛇還是魚、虎等動物的融

合,都有著一定的特殊意義,其背後蘊含著一定的文化意蘊。

《山海經.海經》中為何會出現“人面獸身”?人面獸身真的存在嗎

二、“人面獸身”形象的存在意義

“人面獸身”

現象的出現,是原始社會人類對動物的一種崇拜,而這種崇拜中還摻雜著進了人的性格,使得這些神靈擁有了一定的人格。眾所周知,上古時期人類部落的圖騰都是以動物為原型,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原始社會人類對動物的崇拜心理。另一方面,先民的豐富想象,

認為動物與人可互相轉化

。正因如此,在神話中才出現了

“半人半獸”

的形象。

先民將豐富的情感寄託在這些神靈中

。如,

“人面鳥身”是

因為先民畏懼森林裡的蛇,從而塑造出了蛇的剋星,賦予它人格,希望能夠保佑人們免受蛇的傷害。此外,在

《詩經》和《左傳》

中也可以找到古人對鳥類神靈崇拜的痕跡,由此可見,先秦時期人們對鳥類神明的信仰或許繼承於上古時期的先民。而對於“人面龍身”的形象,也

很容易解讀。

《山海經.海經》中為何會出現“人面獸身”?人面獸身真的存在嗎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人們將多種美好的動物

融合

在一起,從而有了

“龍”

的形象。在之後的幾千年中,龍從最初可以呼風喚雨、帶來好運的神明,逐漸又被賦予了

王權、神力

等象徵。“人面魚身”的形象,是人們多子、福祿的美好願望,而“人面虎身”則是崑崙一帶崇拜虎的部落,將虎作為可以辟邪的神明。

一直以來,

《山海經》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

,也因其怪誕的言論頗受世人爭議,但同時,人們也從這些“人面獸身”的神明身上,讀懂了先民的信仰以及對生活的美好期盼 。

人們在對《山海經》的不斷解讀中逐漸窺探著千萬年前這篇土地上的隱秘。

參考文獻:

《韶關學院學報》

《史前人類文明是否存在?《山海經》一系列現象,或許可以說明!》

《【華夏奇錄】《山海經》中人面獸身的異獸 來看看你認識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