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第一家關漢卿

關漢卿是最傑出的元雜劇作家,不僅在我國戲曲史上名垂千古,就是列入世界上最優秀的劇作家行列中也當之無愧。由於他不屬於正統派文人,關於他的生平、身世,文字記載很少,而且說法不一。一般認為,他是大都人,生於金末,卒於元成宗大德年間,出身於醫戶人家。漢卿是他的字,已齋叟是他的號。《析津志》說他“生而倜儻〔titang替倘〕,博學能文,滑稽多智,風流蘊藉,為一時之冠”。他“會吟詩,會篆籀〔zhou紂〕,會彈絲,會品竹”;還會“唱鷓鴣〔zhegu這姑〕(即“鷓鴣天”,詞調名,曲牌名),舞垂手,會打圍,會蹴鞠〔cuju促居〕(古代軍中習武之戲,類似今天的足球賽),會圍棋,會雙陸(古代博戲)”(《南呂一枝花·不伏老》)。他還通曉五音六律,可謂多才多藝,關漢卿一生

元曲第一家關漢卿

到過許多地方,拓展了胸襟,增長了見識,對民間疾苦有廣泛而深刻的瞭解。他喜歡交遊,與當時的雜劇作家楊顯之(外號“楊補丁”)、紀君祥、梁進之都是好友至交,還和當時的著名女優珠簾秀建立了親密的情誼。他“躬踐排場,面敷粉墨,以為我家生活,偶倡優而不辭”(臧懋循《元曲選·序》),具有豐富的舞臺經驗。所有這些,都為他從事雜劇創作提供了雄厚的基礎和良好的條件。賈仲名在《凌波仙》弔詞中讚美他“珠璣語唾自然流,金玉詞源即便有,玲瓏肺腑天生就……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鍾嗣成《錄鬼簿》尊他為元曲第一家。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裡稱讚他“一空依傍,自鑄偉詞,而其言曲盡人情,字字本色,故當為元人第一”。關漢卿早於英國偉大戲劇家莎士比亞300多年,其藝術成就和歷史地位足與莎士比亞媲美,不僅深受中國人民崇敬,而且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為全人類所紀念。

元曲第一家關漢卿

關漢卿有著一種不畏強暴、倔強不屈的性格。他把自己比作“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南呂一枝花·不伏老》)。他矢志於雜劇藝術,聲稱“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同上)他畢生從事雜劇創作,創作雜劇60餘種,儲存至今的共約18種:《詐妮子調風月》、《鄧夫人苦痛哭存孝》、《包待制三勘蝴蝶夢》、《關大王單刀會》、《趙盼兒風月救風塵》、《閨怨佳人拜月亭》、《杜蕊娘智賞金線池》、《關張雙赴西蜀夢》、《望江亭中秋切鱠旦》、《溫太真玉鏡臺》、《錢大尹智勘緋衣夢》、《感天動地竇娥冤》、《尉遲恭單鞭奪槊》、《錢大尹智寵謝天香》、《山神廟裴度還帶》、《狀元堂陳母教子》、《劉夫人慶賞五侯宴》、《包待制智斬魯齋郎》(其中少數雜劇是否關漢卿作品尚有爭議)。這些作品,散見於《元刊雜劇三十種》、《元曲選》等選集中,後編為《關漢卿戲曲集》出版。此外,《唐明皇哭香囊》、《風流孔目春衫記》、《孟良盜骨》存有殘曲。

元曲第一家關漢卿

關漢卿的雜劇以當行本色著稱,結構巧妙,剪裁得體,故事情節引人入勝,人物性格鮮明突出,文詞樸實自然、豪放本色,非常適合於演出。他的許多雜劇至今還活在舞臺上,並有不少被譯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

在現存的關漢卿劇作中,《竇娥冤》是不朽的代表作,“列之於世界大悲劇亦無愧色”(王國維《宋元戲曲考》)。作者借“東海孝婦”(見《漢書·於定國傳》、幹寶《搜神記》)的傳說故事,融進現實社會生活內容,描繪了元代吏治黑暗、民不聊生的圖景,反映了被壓迫者的覺醒和抗爭。

元曲第一家關漢卿

竇娥是個善良柔弱、孤苦無依的女子。她三歲喪母,七歲被賣到蔡家當童養媳,十七歲成婚,兩年後又死了丈夫。竇娥本想做個安分守己的寡婦,但流氓張驢兒竟在光天化日之下強逼她成婚;分明是張驢兒自己失手藥死了自己的父親,卻惡人先告狀,藉機誣陷竇娥。桃杌〔wu勿〕太守把告狀人當成“衣食父母”,貪贓枉法,使竇娥“捱〔ai挨〕千般打拷,萬種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層皮”,被屈打成招,判成死罪。殘酷的現實擦亮了竇娥的眼睛,使她從逆來順受的精神狀態中覺醒,心頭燃燒起復仇的怒火。臨刑前,她發出了撕裂人心的吶喊和控訴:

[端正好]

沒來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憲,叫聲屈動地驚天。頃刻間遊魂先赴森羅殿,怎不將天地也生埋怨?

元曲第一家關漢卿

[滾繡球]

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蹠〔zhi直〕顏淵?為善的受貧窮命更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元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

竇娥痛快淋漓地指天罵地,否定鬼神,這無疑是對元代黑暗現實的猛烈譴責和大膽抨擊。緊接著,竇娥發下三樁誓願:要血濺白練、六月飛雪、楚州三年亢旱,以表明她的冤枉。後來,果然一一應驗。直到死後,竇娥的鬼魂繼續向黑暗的現實衝擊,不僅要為自己申冤報仇,而且要“從今後把金牌勢劍從頭擺,將濫官汙吏都殺壞!”奇特的想象,強烈的情感,潑辣洗練的語言,構成本劇積極的浪漫主義風格,產生了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