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米的分量到底有多重?佛陀用這個故事警醒後人!

佛前供米功幾粒米

去過寺院吃齋飯的朋友,肯定都在齋堂裡看到這樣一句話: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被毛戴角還。

這句話的意思是告訴寺廟裡的僧人,施主的施捨佈施的每一粒米,都猶如須彌山一樣重,如果今生不覺悟證果,來世就要做牛做馬的償還施主。

一粒米的分量到底有多重?佛陀用這個故事警醒後人!

我們都知道佛陀在世時是要求弟子們拖缽乞食物,因為出家人不得擁有財物,食物都是靠著施主的供養來的,並且將乞食制定了詳細的戒律,並記錄於《律藏》,後世的出家人也都嚴格按照佛陀制定的戒律去修行。

我們上面說的這句偈言是古代大德用來警醒修行人努力修行的,同樣也告訴我們要珍惜福報,珍惜糧食,現在我們吃到的每一粒米都來之不易。

一粒米的分量到底有多重?佛陀用這個故事警醒後人!

《阿含經》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來告訴後人佛陀是怎麼樣勸勉弟子們努力修行和珍惜糧食的。

在佛陀的時代有一對住在山洞裡的。貧窮的夫妻。

他們窮成什麼樣呢?兩個人只有一條褲子,只能一個人出門,另一個人則需要在山洞裡等待。

正巧這對夫妻聽聞佛陀在附近說法,就想供養佛陀,可是兩人一無所有,於是決定用僅有的這條褲子供養給佛陀。

佛陀欣怡的接受了夫妻的供養,但是佛陀的弟子們卻覺得氣味難聞,見佛陀竟然要穿上,阿難和摩訶目犍連就決定去河邊把這條褲子洗一洗再讓佛陀穿。

一粒米的分量到底有多重?佛陀用這個故事警醒後人!

兩人來到了河邊,剛準備浸水沖洗,突然狂風大作波濤洶湧。

摩訶目犍連是佛陀神通第一的弟子,一見到這種狀況,就用神通搬來了須彌山想要鎮住洶湧的河水,可是以須彌山的力量竟然也奈何不了這河水。

無奈之下,二人回到佛陀身邊詢問佛陀緣由。

佛陀告訴阿難,這洶湧的河水是因為龍王讚歎那對窮夫妻能夠傾其所有來供養。

說完就從缽裡取出了一粒米對阿難說,用這粒米就能鎮住河水了。

阿難遵照佛陀的意思講米粒丟進河裡,果然河水舒緩了下來。

阿難非常驚訝,一粒米的力量竟然比須彌山還大?

一粒米的分量到底有多重?佛陀用這個故事警醒後人!

佛陀知道阿難和眾弟子的疑惑,就解答說:一粒米從被播種到做成米飯供養給我,其中經歷了無數的工序,並且供養給我的人也是發下了宏願,所以這一粒米的功德和那對夫妻供養給我的褲子一直,都是有些無量的功德的。

這個故事頗具神話色彩,但是其中的道理也是極其深刻,願心的功德是無量的,無關於金錢和財富,同時佛陀也告訴我們要珍惜每一粒糧食,因為他們和須彌山一樣重。

我國古代的許多詩人都寫了警醒世人珍惜糧食的詩句,比如我們熟知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就和佛陀的這個故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一粒米的分量到底有多重?佛陀用這個故事警醒後人!

我們現在的生活雖然和古時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許多人對於食物不再像古時那麼迫切,浪費也就接踵而至。

所以我們要謹遵佛陀的教誨,發願修行的同時,不忘糧食的珍貴,努力修行,以自身的斷除煩惱,來回饋那些辛勤勞作的人。

同時,我們還要時刻牢記,願心是不分貧富貴賤的,只要發心修行或是真誠供養,那麼這樣的功德和須彌山是一樣無窮大的!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如釋我聞

佛陀座下神通第一的弟子,為何不趨吉避凶,反而慘死於外道之手?

達摩祖師被他打掉了兩顆門牙,為什麼還會把禪宗的衣缽傳給他呢?

他本是奴隸出身的剃頭匠,又是如何成為佛陀的上首弟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