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北伐的物件是誰?

明朝前期的蒙古三部——兀良哈、韃靼部、瓦剌部

長期散居內地的蒙古族人民,主要從事農業生產,逐漸和漢人融合。元朝滅亡後,明太祖宣佈以“赤子”視之,“有才能者,一體擢用”。而居於漠北的蒙古族仍然過著遊牧生活,因地域的不同而有三部,自東向西分別為:住在西遼河、老哈河一帶的兀良哈部;住在斡難河(鄂繳河)克魯倫河流域和貝加爾湖以南的粘粗部;住在科布多河、額爾齊斯河流域及其以南的準噶爾盆地的瓦刺部。

兀良哈

部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在兀良哈部地區設定

朵顏、福餘

泰寧

三衛指揮使司,使其各部首領自統其眾,互為聲援。後來,明又在該區南部的遼東和宣府之間置大寧都司營州諸衛。洪武二十四年,太祖封第十七子朱權為寧王,兩年後就藩鎮守此地。靖難之役期間,燕王朱棣謀脅寧王率三衛精兵從徵。因三衛立有軍功,永樂時成祖封兀良哈各部大小首領為都督金事、都指揮同知、千戶、百戶等軍職,每年還給予耕牛、種具等,以供農業生產的需要。

(二)韃靼部

建文四年(1402年),韃靼部將鬼力赤殺死北元主坤帖木兒後自立,去國號,稱韃靼。永樂四年(1406年),阿魯臺又襲殺鬼力赤,迎立坤帖木兒之弟本雅失裡為可汗,自稱太師,專權擅政。永樂七年四月,成祖遣使者郭驥赴韃靼,被阿魯臺殺害。七月,明派淇國公丘福為大將軍率精騎10萬北征。阿魯臺誘其深入,在臚朐河(克魯倫河)大敗明軍,丘福與另四位大將戰死。八年,成祖統50萬大軍親征,在翰難河大敗本雅失裡,韃靼勢衰。永樂十年,本雅失裡被瓦刺部首領馬哈木攻殺,阿魯臺嚮明奉表稱臣,被封為和寧王。但是,經過十年生聚,到永樂十九年,韃粗部勢力復熾,阿魯臺時常引兵窺塞,成祖又接連出徵。永樂二十二年,在北征阿魯臺返師途中,至輸木川病逝。

(三)

瓦刺部

元朝滅亡後,瓦剌部歸元故臣猛可帖木兒管轄。猛可帖木兒死後,部眾分裂為三,分別歸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統領。永樂七年(1409年),明封馬哈木為順寧王,太平為賢義王,把禿孛羅為安樂王。馬哈木與東鄰的韃靼存在矛盾,且抱怨明朝不能滿足他的要求,於是擁兵飲馬河準備犯邊。永樂十二年,成祖率兵親征,在忽裡忽失溫大敗瓦剌。兩年後,馬哈木病死,子脫歡襲封順寧王。宣德九年(1434年),脫歡襲殺阿魯臺,征服貼程。不久,又殺死賢義、安樂二王,盡有瓦剌部眾。欲自稱可汗,遭到反對後,擁立故元皇族後裔、屬於韃靼部的一個首領脫脫不花為可汗,自任太師常脅誘兀良哈部的朵顏諸衛,窺伺明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