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山花瓷: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魯山花瓷值錢嗎

魯山花瓷是我國唐代魯山段店窯生產的一種高溫窯變釉瓷器。 魯山段店窯窯址位於河南省魯山縣段店,遺址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種類有黑地藍白斑、醬褐色地藍白斑、茶葉末地藍白斑、月白、天藍、天青地黃褐斑等。 故被瓷界稱為“花瓷”,”花釉瓷”。

魯山花瓷: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因為魯山花瓷是我國最早的高溫窯變釉瓷,被業界視為“唐代鈞瓷”,“唐鈞”,“黑唐鈞”,國外瓷界也稱其為“黑鈞”。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在我國陶瓷歷史上有著光輝燦爛的一頁,而且在國際上也享有盛名。是中華陶瓷文化的一支璀璨奇葩。

魯山花瓷的代表作羯鼓,是具有創造性的精品傑作。唐玄宗時期曾為宮廷御用瓷。

魯山花瓷: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羯鼓又稱腰鼓、拍鼓,是一種雙面擊打樂器,由西域傳入中原,到了唐代,為讓鼓聲清脆響亮,鼓腔漸漸由木質變為陶瓷。唐玄宗精通音樂,嗜擊鼓,尤愛魯山花瓷羯鼓。

魯山花瓷: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據唐代南卓《羯鼓錄》記載,唐玄宗與宰相宋璟談論羯鼓時說:“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魯山花瓷。木然小碧上,掌下須有朋肯之聲,據此乃是漢震,第二鼓也。”意思是說青州的陶和魯山花瓷做鼓腔最好。

從此,魯山花瓷便與這位善音律,喜風流的唐玄宗皇帝結下了極深的緣分,成為後人口中津津樂道的傳世名瓷。

魯山花瓷的三大特點

一、“厚”

魯山花瓷以“厚”著稱。主要藝術特點之一是它的“厚重”之美。其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它的“胎厚” 。 魯山花瓷的胎體大都比較敦厚、堅實,比青花瓷要厚一倍之多。 這種“厚重”的特點,使瓷器顯得格外牢固、穩定、豐潤、莊重,富有定力。 它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樸實厚道的淳樸民風和傳統美德;

魯山花瓷: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二是它的“釉厚”。魯山花瓷以“釉層肥厚”區別於當時的青瓷、白瓷和黑瓷。“蘸釉”是其最常用的施釉方法,釉的濃度一般較大,蘸時還要在釉液中稍作停頓。地釉著好後,還要點、潑、灑、刷上另外顏色的斑面釉。這樣,就使胎體上著釉較多,燒成後顯得渾厚、堅實、古樸,富有質感,給人以堅定有力、奮發向上的精神動力。

三是它的器形豐滿渾潤。不刻意玲瓏,但必求豪放。簡潔明快、圓渾大氣、灑脫超逸。

二、一器三色

魯山花瓷的藝術特點之二在於其“一器三色”。 唐朝中國南方主要生產青瓷,北方白 瓷及王群成黑瓷占主導地位,三者均為單色釉類瓷。 而魯山花瓷打破了單一釉色的格局 ,創造了在同一器形上出現三種不同釉色的風格。

魯山花瓷: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黑地藍白斑、黃褐地藍白斑、茶葉末地藍白斑、天青、天藍、月白地黃褐斑等,均為“一器三色”。這些釉色的形成,是唐代制瓷工匠們為了改變瓷器釉色單一的侷限,精心發明創造出來的花樣瓷種。

工藝上分兩次施釉,第一次先施地釉,然後再隨意點、刷、潑、灑上不同的釉色。黑地、黃褐、茶葉末地上飾以月白、天藍、天青斑面釉,或在月白、天藍、天青地上飾以黑、黃褐斑面釉,兩色斑花,多少不等,大小不一,或規整,或飄灑,或流淌。大都隨意點抹,縱情潑灑,無刻意之氣,無規律可循,超然灑脫,自由活潑。毫無定勢。

魯山花瓷: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由於是這些斑花與地釉顏色對比強烈,使器形顯得清新典雅,生動醒目。有的似浪花,有的像山巒,有的像雲朵,奔放不羈,渾然天成,變化莫測,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和情趣,給人以自然飄逸,酣暢淋漓的藝術美感。這種藝術形態的生動展示,正是盛世唐人審美情趣的真實體現。

三、二液分相釉

魯山花瓷的藝術特點之三更在於其創造了“二液分相釉”的技巧。

由化學成分組成的某些礦物質在高溫下會發生物理化學變化,特定條件下礦物質會分離成兩種不同、互不相溶的液相,其中一相以無數孤立的小液滴分散在另一連續相中。這種不混溶性質的瓷釉稱為分相釉,它們在可見光的散射下呈現天藍色乳光,在科學上稱為乳光釉。

魯山花瓷: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二液分相乳光釉的發明和運用,徹底打破了唐代青、白、黑單色釉瓷的單調局面,開創了“一器三色”、“一器多色”、花樣繁多的瓷色新天地。為唐後其他瓷種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鈞之源,汝之母,瓷之祖”

段店瓷窯先於汝官窯、禹州鈞瓷窯,是汝瓷、鈞瓷的發源地,以魯山花瓷最為著名,其規模之大、年代之長、品種之全、花樣之多、工藝之精湛,都是中國古代燒瓷史上所僅見的。故此,魯山段店窯址及所產花瓷,被研究專家稱之為“鈞之源,汝之母,瓷之祖”。

魯山花瓷: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在中國的陶瓷發展史上,魯山花瓷以色彩絢麗、富於變化而聞名,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極高的藝術成就,頗具收藏和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