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的過年風俗:元旦開筆寫下一年美好祝願

在民國之前,現在的春節就是元旦。後來元旦為陽曆的新年,春節則是陰曆的新年。清代以農曆正月初一為元旦,民間風俗於當天在紅紙箋上寫兩句話,第一句話寫“元旦開筆”,第二句話寫自己當年最大的心願,如“元旦開筆,百事大吉”等,稱為元旦開筆,又叫“元旦舉筆”“元旦動筆”。

後來風俗傳到皇室,自雍正帝開始,歷朝皇帝舉行“元旦開筆”之禮,增加了莊重的禮儀程式,而且在內容上賦予了更多的社會政治意義和思想內涵。

你可能不知道的過年風俗:元旦開筆寫下一年美好祝願

皇帝大年初一起床洗漱後,須趕在子刻時分,到養心殿東暖閣臨窗處,研墨開筆。養心殿東暖閣窗紙通明,故曰“明窗”,“取明目達聰之義”。在紫檀長案上,先置一寓意大清疆土、政權永固的“金甌永固杯”,盛入屠蘇酒,然後點燃一支蠟燭,再用朱漆雕雲龍盤,中盛古銅八趾吉祥爐和兩個古銅香盤,將筆管先在爐上微燻,然後用筆端曰“萬年青”,筆管鐫“萬年枝”的專用萬年枝筆,寫下對新一年的希望、期盼和要實現的主要目標。

吉字寫在兩種紙上,一般先用紅筆在黃紙上寫數句,再用墨筆在紅紙上寫數句,寫完後,皇帝親自把所用物件收拾好,交人收貯,備來年開筆時再用。寫好的吉字則放入專門的黃匣內封存,不許任何人拆看,等到第二年開筆,寫的吉字仍放該匣內,一直到這位皇帝去世,他所寫的元旦開筆吉字均完整地封存在內,甚至要求其子子孫孫,都“不許開看”。

清帝元旦開筆吉字,多者上百字,少者幾十字。祈望政權鞏固,國家安定;風調雨順,農業豐收是清朝每個皇帝開筆中最主要、最基本的兩項內容。如雍正元年(1723年)元旦,雍正皇帝在朱箋上分別寫下的吉字是“春韶介祉,開筆大吉”和“一入新年,萬事如意,五穀豐登,天下太平,民安樂業,邊塵永息,大吉大吉”。乾隆元年(1736年)元旦,乾隆帝開筆寫了三箋心願,第一箋上寫道:“登基宜良,天下太平,五穀豐登,風調雨順,日月光明,萬民樂業,四海清寧,刀兵永息,長享昇平,所求如願,所願遂成。”第二箋中行用硃筆寫道:“元年元旦,海宇同喜,和氣致祥,豐年為瑞。”左右行用墨筆寫道:“願天下臣民永享昇平,所願必遂,所求必成,吉祥如意。”最後在第三箋中更盡情發揮,先用硃筆寫了“天清地寧,海宴河清,天下太平,萬姓安生,雨暘時若,百穀豐登,臣民樂業,上下安寧,中外清吉,所向皆從,風調雨順,大有年成,所求如願,所願皆成”。又用墨筆寫道:“新年大喜,四季八節十二時永永平安,吉祥如意。”(資料來源:中國檔案報)

今年新年,你開筆了嗎?

你可能不知道的過年風俗:元旦開筆寫下一年美好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