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臨政思義,眾而無義,彊而無禮,好勇而惡賢者,禍必及其身

六、秉公無私,出仕為義。

義是公正、是奉獻,是付出,做官為民,秉公無私,不可假公濟私、損公肥私、公報私仇。

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孟子》

義是公平,是公正,不是你的東西而佔有它是不義,殺一無罪是不仁,錯殺無辜,不能秉公執法,是不義。伍子胥不借吳國之兵公報楚國與他個人的私仇。

楚平王殺伍子胥之父,子胥出亡,挾弓而幹闔閭,闔閭曰:“大之甚,勇之甚。”為是而欲興師伐楚。子胥諫曰:“不可,臣聞之,君子不為匹夫興師,且事君猶事父也,虧君之義,復父之讎,臣不為也。”於是止。《新序》

君子在國家和人民需要時,挺身而出,被義所驅動。

君子時則進,得之以義,《淮南子》

子路曰:“不仕無義。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論語》

君子臨政思義,眾而無義,彊而無禮,好勇而惡賢者,禍必及其身,《晏子春秋》

在國家政治清明時,隱居不出來做官是不義;君子根據時代需要而出來做官是為了伸張正義。君子執政要時刻想到義,人口眾多而沒有義,國家強盛而沒有禮,喜歡鬥勇而厭惡賢者,災禍就會降臨到身上。

義是做官為民。

故我之出而仕也,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一姓也。吾以天下萬民起見,非其道,即君以形聲強我,未之敢從也,況於無形無聲乎!非其道,即立身於其朝,未之敢許也,況於殺其身乎!《明夷待訪錄》

我出來做官是為天下,不是為獨裁者的;做官是為老百姓,不是為一家一姓的。我以天下萬民為出發點,違背這個出發點,即使獨裁者聲色俱厲地強迫我,我也不敢順從,何況獨裁者沒有聲色俱厲地強迫我呢!不是為天下老百姓,就是高官厚祿,我也不敢接受,別說以殺戮來威脅我。

從政做官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做官?是為公利還是為私慾?行賄受賄,跑官要管,低三下四,奴顏婢膝,出賣良心,為弄得一官半職,廉恥喪盡。一旦權力到手,拍上壓下,貪贓枉法,損公肥私,生活糜爛,揮霍無度。這種人做官是為滿足個人私慾,是禍國殃民的敗類。君子做官是行其大義,時代需要,義不容辭,才挺身出來做官。做官是為天下萬民,非為一姓一家。若是昏君暴政,就隱其身而匿其跡;若是豺狼當道,寧願終老林下,決不與邪惡同流合汙。

七、以德報德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

子曰:以德報德,則民有所勸;以怨報怨,則民有所懲。《禮記》

有人說:“拿恩惠來報答與我有仇怨的人,對不對呢?”孔子說:“如果這樣,那對你有恩惠的人拿什麼報答他呢?用大公無私的直道來報答仇怨,以恩惠來回報恩惠。”

用恩德回報恩德,那麼老百姓就有所勉勵;用怨恨來回報怨恨,那麼老百姓就有所警鑑。對待怨恨有三種回報的方式:以怨報怨,以直報怨,以德報怨。以怨報怨,使老百姓知道警鑑;以直報怨,使老百姓知道公平;以德報怨,使老百姓知道寬恕。小人以怨報怨,君子以直報怨,聖人以德報怨。

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不可受恩不報,更不能以怨報德。受人之恩,若其施恩不背仁義,必報之以德。

辛俞一家三代受恩於欒氏,欒氏被逐,辛俞冒死以跟隨。張良因其家五代相韓國,秦滅韓,張良盡力為韓國報仇是報德。韓厥因趙盾推薦,做了中軍尉。而韓厥不以公事報私恩。河曲戰役,趙盾的車子妨礙軍隊行進,韓厥將趙盾的車伕殺了。人皆謂韓厥必死,趙盾非但不怪罪韓厥,反而設宴慶賀。趙盾以國家為重,不報私怨。韓厥最終維持正義,以大德報小惠,拯救了趙盾的後人。晏子幫助北郭子養母。助人為孝,是恩惠。北郭子以身報之,是以德報德。吳國使者赤市借路於衛國出使智氏,寧文子準備送他三百套衣服的細緞料子,大夫豹以為是多餘的做法,寧文子沒有采納豹的建議,遂將細緞子送與吳赤市。吳赤市見智氏將要襲擊衛國,出於正義和報德,吳赤市派人向衛國報告,衛國因此而安。吳赤市以德報德,同時也體現了他熱愛和平,反對戰爭與屠殺的善良品質。

報效昏庸主人,為不義。

晏子認為,國君有難,作為臣下不為他死節;國君逃亡,臣下不去送行。忠臣是要國君向善,而不是與國君一起陷於災難。

私仇不及公,好不廢過,惡不去善,義之經也。《左轉》

以公事報私恩、報私仇,為不義。鴻門宴,項羽欲擊殺劉邦,項伯向張良告密,張良告之劉邦,謀洩。張良居下邳時,為人任俠。項伯經常殺人,跑到張良處藏匿。出於報恩,項伯告訴張良。劉邦與項羽共誅暴秦為義舉,後二人共爭天下,雙方皆無仁義可言。項伯向張良告密,背叛項羽,對人懷有二心,是不義。項伯出於個人恩惠,終壞項羽大事。

為暴虐的主人報仇是不義。豫讓不能算義士,只能是死士。智伯無故而取他人之地,縱慾荒暴,不仁不義,豫讓不能勸諫制止,終於釀成智伯的大惡,不能算義士。智伯多行不義,身死人手,罪有應得。而豫讓替他報仇,為不仁之主而死,其死輕如鴻毛。

古今圖謀不軌的人,之所以多養死士,因死士能為他們效死力,陰謀可以得逞。死士不知仁義,只知報恩,主人畜之如上賓,縱之如鷹犬,刺客、殺手多屬此類。而歷來謬稱此屬為義士,這是嘉贊不義,鼓勵邪惡,為害社會。此輩以私恩背大義,是鄙士,何為義士!

君子受恩必報,施恩不望報,是義;施恩必望報、受恩不報、以怨報德,皆不義。

陽虎得罪於衛,北見簡子曰:“自今以來,不復樹人矣。”簡子曰:“何哉?”陽虎對曰:“夫堂上之人,臣所樹者過半矣;朝廷之吏,臣所立者亦過半矣;邊境之士,臣所立者亦過半矣。今夫堂上之人,親郄臣於君;朝廷之吏,親危臣於眾;邊境之士,親劫臣於兵。”簡子曰:“唯賢者為能報恩,不肖者不能。夫樹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食焉。樹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今子之所樹者,蒺藜也,自今以來,擇人而樹,毋已樹而擇之。”《說苑》

陽虎得罪於衛國的國君,到北方去拜見趙簡子,對他說:“從今以後,我不再培養舉薦人了。”簡子問:“為什麼呢?”陽虎回答說:“站在朝堂上的人,我所培養和舉薦的超過一半了;全國的官吏,我所舉薦和任命的也超過一半了;邊境的守將,我舉薦和任命的也超過一半了。現在站在朝堂的高官,都親自在國君面前說我的壞話;國家的官吏,都親口在眾人面前毀謗我,邊境的將士,都親自帶兵堵截我。”簡子說:“只有賢者才知道報恩,小人是不能報恩的。栽種桃李的人,夏天乘涼休息,秋天可以吃樹上的果實。栽種蒺藜的人,夏天不能在底下乘涼休息,秋天上面的刺反而能扎你。現在您所栽種的都是蒺藜,從今以後,要先選擇人然後再培養舉薦,不要先培養舉薦然後再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