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雕刻最多的蘆溝橋

橋頭四角石頭石獅稱什麼名稱

我國古代能工巧匠修造的石橋,歷經洪水衝擊、戰爭破壞,仍然屹立中流,便利商旅交通者,不可勝數。其中最著名的有建於隋代,位於河北趙縣的世界橋樑史上首創的敞肩石拱橋安濟橋(又名趙州橋);有建於唐代、位於江蘇蘇州的現存最早的聯拱長石橋—寶帶橋;有建於宋代、位於福建晉江縣的現存的中古時代世界最長的梁式石橋—安平橋(又名五里橋);有建於宋代、位於福建漳州的現存世界上最大的石樑橋—虎渡橋,等等。這些橋的橋柱或攔板上,也往往刻有石獅子。但是,刻的石獅子最多,而且在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還得數位於北京西南永定河上的蘆溝橋。以前也寫作“盧溝橋”

石獅雕刻最多的蘆溝橋

“蘆溝曉月”綴燕京

永定河古稱蘆溝河,清初才改名水定河。蘆溝橋因河名而得名,後來河名雖改,橋名仍沿用至今。這裡是北京通往華北平原的必經之地,公元1189年,金世宗(大定二十九年)下令建造大石橋,至公元1192年(金章宗明昌三年)建成以後,公元1444年(明正統九年)、1698年(清康熙三十七年)曾先後對石橋進行過大規模的修葺。現在我們看到的蘆溝橋,就是清康熙時修繕的。

石獅雕刻最多的蘆溝橋

蘆溝橋是一座多跨拱橋,共有11個橋孔,相鄰的兩孔有一個共同的拱腳,使之結成整體橋長266。5米,寬7。5米。由於蘆溝河水太急,且常有洪水為災,開春又有流冰危害,因此,對橋墩的要求就特別高。該橋築墩不僅紮根深固,而且墩體為船形,墩體前築成尖嘴,裝有三角鐵柱,春可擊流冰,夏可殺(讀shai)洪水,人稱“斬龍劍”,這是我國建橋工匠因地制宜的一種技術創造。

石獅雕刻最多的蘆溝橋

蘆溝橋兩畔各有石碑一座,一座石碑上記載了清康熙三十七年重修蘆溝橋的經過;另座石碑正面刻有清乾隆皇帝所寫金章宗題的“蘆溝曉月”四個大字,背面還刻有乾隆御筆題的蘆溝橋詩。“蘆溝曉月”一直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明朝王紱還繪有《盧溝曉月》圖。此處在古代是燕京門戶,地處京西南要衝,兩岸有許多驛舍、旅館(古人進入京城之前,往往先在這裡借宿),那些行人騷客清早起來,頭頂疏星殘月,走過橋頭,近看盧溝曉月映照碧波,遠望京師城廓一片朦朧,自有一番意境。久而久之,口碑相傳,“蘆溝曉月”,也就成點級燕京之一景了。

石獅雕刻最多的蘆溝橋

“蘆溝橋的獅子—數不清”

長期以來,流行著一句跟蘆溝橋有關的歇後語:“蘆溝橋的獅子——數不清。”還有這麼個傳說:有一次,宛平縣令(蘆溝橋古屬宛平縣)聽了這個歇後語以後,不相信,就派了許多守城兵士去數橋上的獅子,一連數了三遍,結果還是各報各地數字,定不下一個確數。縣令發個狠心親自去數,半夜起來,一個人來到橋上。他想,這時候橋上沒有別的行人干擾,總可以數清楚了。誰知他剛踏上橋頭,竟看到許多獅子在橋上游戲作樂,它們東竄西跑,互相追逐,有的大獅子揹著小獅子,有的甚至從這個欄杆跳到那個欄杆。縣令大吃一驚,這才明白了數不清的原因,不由得大叫一聲:“好哇!你們原來都是活的呀!”這一叫,嚇得石獅子馬上各歸原位,一動也不動了

石獅雕刻最多的蘆溝橋

這自然是個被誇大了的神話傳說,但它卻生動地反映了橋上石獅子數量之多以及石獅雕刻藝術之奇妙。確實,蘆溝橋上石獅形狀奇巧、生動傳神,有的高豎著一隻耳朵,好像在聽橋下的潺潺水聲;有的兩兩相對,似乎在親暱地交談;有的昂首挺胸,彷彿在看天上的曉月。獅子還分雌雄,雌的大多在戲弄小獅子,雄的大多在滾弄繡球。獅子有大有小,橋東頭坐的兩隻大石獅,身長1。73米,重3噸,身上爬著許多小獅子,最小的只有幾釐米大。這些小獅子有的伏在大獅子身上一動不動,有的則刻成在大獅子身上跑的形狀,有的“躲”在大獅子的腋間、腿間腹側各個部位,僅露出半個頭。真是千姿百態,變化多端,要向數清它們的個數,確實不容易所以,早在明代的《帝京景物略》書中就載有石獅子“數之輒不盡”之語。

石獅雕刻最多的蘆溝橋

那麼,是否真的就數不清了呢?那倒不是。1962年,北京市文物工作隊採用一邊數、一邊編號貼標誌的辦法,終於數清了:蘆溝橋上大小石獅子總共485個。不過現在當人們碰到什麼東西數不清時,還是用這個歇後語來形容它,也可說是約定俗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