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八阿哥胤祀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八阿哥胤祀是康熙皇帝第八子,曾經離儲君大位只有一步之遙,可又在瞬息之間被削王爵、圈禁,賜名“阿其那”,以狗之名悽慘死去。

八阿哥胤祀生於康熙二十年(1681年),生母是良妃衛氏,由於出身不高且位分低,按照宮裡規矩剛出生的八阿哥交由大阿哥胤禔之母惠妃教養長大。生母出身不高帶給八阿哥的是從小自卑和敏感的性格,於是發憤圖強,一心紮在學業、騎射上,同時也養成善於察言觀色的習慣,待人隨和世故,再加上本身年幼聰慧,很快在康熙眾多皇子中脫穎而出,備受矚目,此時的胤祀也許想法很簡單:不讓兄弟們小瞧,為生母爭一口氣。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胤祀的名字本身可能包含了康熙皇帝對他的器重和希望。由於少年的胤祀在學業、騎射表現出色,因此深受父皇喜愛,

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與皇四子、皇五子、皇七子一同受封為貝勒,當時他剛滿17歲,為受封皇子中最年幼者

,開始隨扈辦差。不久他的生母衛氏也因胤祀的受寵而被封良妃,此時的八阿哥無疑是春風得意的。

已是八貝勒的胤祀由於待人隨和、廣結善緣,再加上才德兼備,沉穩幹練的完成了康熙交辦的各項差事,使得很多王公朝臣與他相交深厚並交口稱讚,而且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也成了他的擁壘,為他搖旗吶喊,一時間賢德之名哄傳朝野。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太子胤礽因罪被廢,眾皇子阿哥開始爭儲覬覦太子之位,本來嘛太子胤礽是皇后嫡子,又做了這麼多年的儲君,大家不敢有什麼想法,可他現在已經被廢,而大家都是庶子,地位都差不多,還不得爭一爭,羽翼漸豐的胤祀也不例外。但很快飛揚浮躁的大阿哥胤禔首先出局,而

八阿哥也因為“看相人張明德”一案讓康熙皇帝生出提防之心,當眾訓斥八阿哥妄蓄大志,結黨謀害廢太子胤礽,八阿哥開始失去康熙的寵愛和信任

但更多的不幸在等著八阿哥胤祀,不久又發生了

“百官聯名保奏胤祀為儲君”

的事件,這些官員包括上書房重臣和康熙的心腹之臣。一時間康熙皇帝驚懼莫名,對八阿哥更加提防和不信任,其實此時的八阿哥並沒有明確站出來爭儲,只是因為他的賢名被百官大臣架住,騎虎難下。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復立的太子胤礽再次被廢,東宮儲位虛懸,奪嫡之勢更加劇烈,朝廷上明爭暗鬥,因為之前的事情八阿哥漸漸韜光養晦,暗中擴充套件勢力、培植黨羽,大事都由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出頭,在康熙的壓制中艱難前行,此時的八阿哥依然被大多王公大臣看好,認為他有望奪儲。

但一件事情的發生讓八阿哥胤祀徹底斷絕了奪取太子之位的可能,那就是康熙五十三年的

“斃鷹事件”

。這件事情發生後,康熙極為憤怒,認為這是八阿哥對自己的詛咒,說:

“自此朕與胤祀,父子之恩絕矣。”

至此,飽受讚譽的八賢王徹底與皇太子之位擦肩而過。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駕崩,四阿哥胤禛登基繼位,是為雍正皇帝,八阿哥胤祀一生最大的不幸就要來了。他先是被雍正封為和碩廉親王高高捧起,以安定八爺黨和朝臣之心,但胤祀不甘心失去帝位,依然處處與雍正作對,並與十四阿哥胤禵向民間宣傳雍正皇帝篡改遺詔,導致民間到處流傳雍正篡位的野史。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皇帝在皇位穩固後,開始著手收拾八爺黨,第二年,廉親王胤祀被革去黃帶子,宗人府除名,接著又被強迫改名“阿其那”,不久監禁病死。

縱觀胤祀的一生,前期八面玲瓏,被世人讚譽為“賢王”,可惜為盛名所綁架、連累,不知韜光養晦,結黨奪嫡成為罷廢太子的急先鋒,為康熙皇帝所厭惡和壓制,喪失了皇位繼承人的資格;後期與雍正爭儲爭位,機關算盡,雖黨羽遍佈朝廷,可關鍵時刻卻無人可用,無自知之明又不知收斂,最終慘淡收場,可謂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