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根基的漢宣帝怎麼剷除霍光家族?先把對方慣壞,然後一網打盡

公元前66年,當漢宣帝誅殺霍氏一黨上千家、正對那些功臣大加封賞時,有人上書指責他行賞不公,其中有這麼一句聞名後世的諺語:“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

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在火災過後,主人家重謝因幫他救火而被燻得焦頭爛額的鄰居,但對那些一早就提醒他把煙囪改彎、把柴草搬離灶臺以避免火災的人毫無感恩之意。

上書人想要表達的是:明明早就有人(名為徐福)提醒朝廷限制霍氏的權勢,避免他們走到因謀反被誅殺全族的地步,但漢宣帝對此卻置若罔聞,坐視局勢發展到如此慘烈的境地;對於徐福,朝廷怎能毫無嘉獎之意?

漢宣帝看後很淡定,起先只是寒酸地賞了徐福十匹布;最後顧及輿情壓力,將其召為郎官了事。

身為將西漢帶上巔峰的一代明君,漢宣帝的頭腦何其清醒。他之所以不聽從徐福的“曲突徙薪”,是因為他故意要養成“火災”,以便把霍家徹底焚燬。這就是古文裡所說的“將欲取之,必姑與之”。

要搞清漢宣帝與霍氏的恩怨,我們得先看看霍光這位狠人的“光輝事蹟”。

在幾千年的歷史上,說到誰是最牛的權臣,伊、霍當仁不讓——殷商的伊尹放逐商王太甲,霍光廢除昌邑王劉賀、迎立漢宣帝劉病已。能夠廢立至高無上的國君,還能在後世留下美名,這樣的人可謂臣子的天花板。

霍光的過人之處在哪裡?史書稱他服侍漢武帝20多年,一直忠心耿耿,從未犯過任何差錯,甚至每次出入宮門所邁的步子都一模一樣。

一個人自律到如此地步確實可怕,但能在殘酷的封建政治中,忠誠、謹慎這兩項素質並不足以支撐他成為贏家。

霍光的秘訣,在於他精通權術,並且足夠心狠手辣

霍光出身民間,只是得益於哥哥霍去病的影響力而被“愛屋及烏”,一步登天地進入宮中服務漢武帝。這種經歷下,他的受教育水平極其有限,在知識、見識、文學素養等方面與朝廷大臣難以相提並論,《漢書》甚至稱他“不學亡術,暗於大理”。

但相對於個人文化素質,起點和平臺才是決定一個人上限的最關鍵因素

。霍光長期跟隨漢武帝這位頂級權術大師,身處帝國的權力爭鬥場正中央,也逐漸成了一位精於權謀、果敢毒辣、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政治家。

比如,上官桀與霍光同為漢武帝親自制定的託孤大臣,而且還是兒女親家,但一旦發現對方對自己的地位造成了威脅,霍光便毫不留情地將對方滅族;

霍光發現劉賀有不受自己掌控的趨勢時,果斷地聯絡大司農田延年,利用後者要挾朝廷百官,並且搬出了當朝皇太后——其實就是自己的外孫女,一手廢除了劉賀、迎立劉病已;

而在這件事後不久,當曾經的“老戰友”田延年惹上了貪汙官司後,霍光卻毫無關照的意思,逼得後者自刎而死。

霍光之所以選擇劉病已為帝,也並不完全是看中了這位年輕人“通經術,有美材,行安而節和”,關鍵是其作為戾太子劉據之孫,家族成員早在“巫蠱之禍”中悉數喪命,其後先後輾轉監獄、民間長大,也就是個年僅18歲的孤兒(雖然已娶妻),理論上最容易掌控。

但劉病已(即位後改名劉詢)與劉賀的最大不同,就在於他精於生存之道。出生後就遭受滅門之禍、其後多次面臨生存危機並長期流落於市井的他,飽嘗人生的艱辛與殘酷,懂得察言觀色、韜光養晦;對於扶持自己上位的霍光是什麼人,劉病已心裡一清二楚——此人看似和顏悅色、對自己畢恭畢敬,但假如自己稍有不慎,隨時都會變成第二個昌邑王劉賀。

據史書記載,漢宣帝登基時,按例乘車前去祭祀宗廟,去程時由霍光在一旁陪同,此時的漢宣帝“內嚴憚之,若有芒刺在背”;而返程時陪同人員換成了嚴延年,漢宣帝這才放下心來,神情安定怡然。

縱觀幾千年的封建史,敢於對皇權形成威脅的,要麼自己篡位當皇帝、要麼下場慘烈。因此,後來人們常說“霍氏之禍,萌於驂乘”,在登基的那天起,漢宣帝就已經對霍氏起了殺心,只不過那時他的力量太弱小、沒有付諸行動而已。

因此,雖然當上了皇帝,劉病已一直對待霍光彬彬有禮、極為尊重,幾乎不會忤逆對方的意思。

比如,即位之初,漢宣帝想按照慣例加封自己的岳父許廣漢為侯爵,但霍光對此予以否決,理由是許廣漢曾經犯事受過宮刑。漢宣帝對此無可奈何,直到一年後才爭取把岳父封為級別更低的昌平君;

即位第二年,霍光作勢要歸政,被漢宣帝堅決推辭。不僅如此,為了表示自己知恩圖報,漢宣帝還給霍光追加了一萬七千戶的封邑,手筆之大度令人咂舌;

接下來的多年裡,劉病已雖是成年皇帝,但霍光仍舊擔任攝政大權,所有國家事務無論大小,全部先向霍光彙報,其後才上報給漢宣帝;有時候,霍光的命令甚至比漢宣帝更頂事。

比如校尉常惠出師烏孫前,曾向漢宣帝申請順路討伐不順從的龜茲,遭到了拒絕;但隨後霍光卻吩咐常惠見機行事。得到尚方寶劍的常惠在西域擅自調兵,誅殺龜茲王。漢宣帝本想斥責,但得知是霍光的意思後立即作罷。

此外,早在漢昭帝時,霍光的子弟、女婿已經把控了朝廷的軍權,比如他的兒子霍禹、侄孫霍雲都擔任中郎將,霍雲之弟霍山擔任奉車都尉,霍光的兩個女婿分任東、西宮衛尉,其他的家族男性成員也都佔據了朝廷要職。漢宣帝即位後,對此也毫無異議、全盤接受。

可以說,在漢宣帝的刻意隱忍下,霍氏家族幾乎已經把持了西漢的軍政大權,霍光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副皇帝。此時他若想篡漢,幾乎是易如反掌。

但就像漢武帝當初判斷的那樣,霍光的最大優點就是忠誠,當然也可以理解為沒有野心,他滿足於自己位極人臣的特殊身份,對於謀朝篡位並無興趣。多虧了這樣,漢宣帝的韜光養晦才具備了意義。

不過如前文所提,霍光雖精於權術,但受制於教育、學識,他並不明白“高位不可久竊,大權不可久居”的道理。他習慣於自己與漢宣帝共同執政的身份,習慣於家族成員雞犬升天、悉數位居高位,卻不知身邊看似溫和、謙恭的皇帝殺心越來越盛。

霍光尚且如此,他那些形同紈絝子弟的親屬們更是肆無忌憚、專橫跋扈;他的妻子為了讓女兒成為皇后,甚至毒殺了漢宣帝的結髮妻子。而霍光知道後,也只是糊弄過去而已,其後還樂顛顛地把自己的女兒霍成君送進了後宮、如願成了皇后。

公元前68年春,一代權臣霍光病重,漢宣帝親自前往探望,為之痛哭流涕;回宮後,他立即加封霍禹為右將軍,以示讓其繼承霍光的地位。

沒多久,霍光去世,漢宣帝親自前往弔唁,以皇帝的待遇將其風光下葬;隨後還下詔免除霍氏後代的賦稅、徭役,讓他們繼承霍光的封爵、食邑,永世不變。

漢宣帝算是給足了霍光面子,算是反饋了對方擁立自己的恩情。但在另一方面,他正式著手全面收回權力。

漢宣帝確實出身平民、毫無根基,但任何人一旦掌握了生殺予奪大權,手上有名、器傍身,何愁沒人為自己賣命?何況漢宣帝的頭腦非常人所及。霍光死後不久,漢宣帝就根據自己的親信——御史大夫魏相的密奏,任用張安世為大司馬、車騎將軍,主管尚書事務。

而霍山之前也以奉車都尉的身份領尚書事,為了架空他,魏相再次出主意:改變以往先由尚書審閱奏章副本、其後向皇帝上奏的慣例,直接改為任何人的上奏都可以直達皇帝。這樣一來,霍山就形同失去了參與政務的權力。

接下來,漢宣帝按照自己的意願遴選官員、勵精圖治,西漢王朝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氣象。對於霍氏,他暫時仍是聽之任之,甚至還繼續給予恩寵。比如在公元前67年他封岳父許廣漢為平恩侯時,也沒忘了加封霍光的侄孫霍云為冠陽侯。

霍氏子弟如果看過史書、瞭解過呂后死後諸呂的下場,也許會對漢宣帝的無底線尊崇心生寒意,明白些許收斂的道理。

但事實完全相反,雖然一門三侯,但霍家上下仍不滿足,他們既氣惱漢宣帝直接處理政務,也不滿太子劉奭是許皇后所生,甚至試圖讓霍成君趁機下毒。好在有了結髮妻子莫名而死的教訓,漢宣帝對兒子的飲食嚴加防範,霍氏的陰謀才沒有得逞。

此外,霍家上下依仗漢宣帝的忍讓,越發地囂張跋扈、橫行霸道,極度驕奢淫逸。霍光之妻霍顯大興土木,乘著豪華的馬車招搖過市,絲毫不顧規矩隨性進入後宮探望女兒,甚至毫不掩飾地與家奴通姦;霍禹、霍山、霍雲也縱情聲色、玩鷹弄犬;有時不想上朝,乾脆直接派個家奴前去朝廷通報一聲;霍家與御史大夫魏相家的下人起了衝突,霍氏竟直接衝進魏府,逼得堂堂宰輔魏相親自賠罪才作罷。

之前,漢宣帝對於當初霍顯毒死自己結髮妻子許皇后一事早有耳聞,只是隱忍不發而已。此時,面對霍氏子弟的橫行霸道,他開始逐漸收緊口袋。公元前67年10月,他將掌握軍權的霍氏子弟、女婿全部調出京城做地方官員,京城軍隊的統領權交給了親信張安世,胡騎、越騎、羽林軍以及兩宮警衛部隊的將領,全都改成了自己外婆史家、岳父許家的子弟。

而原本掌握兵權的霍禹,明面上被提拔為大司馬,但卻沒被賜予象徵權力的印信、綬帶,所有下屬都被清洗,成了個有名無實的光桿司令。至此,

霍氏的軍政大權被剝奪一空,淪為了任人宰割的魚肉。

霍顯、霍禹、霍山等人自然不願束手就擒,他們積極密謀,計劃聯合皇太后,除掉魏相、許廣漢,其後廢掉漢宣帝。其後他們把這一計劃通知了外地的諸位女婿們,這些人唯恐霍氏倒下後自己也遭殃,無不積極響應。

但註定天亡霍氏,

他們多年來位居高位、作威作福,早就引起了旁人的嫉恨

;霍顯等人的計劃剛剛擬定,就因隔牆有耳,經由家裡的馬伕傳到了有心人的耳朵裡,第二天一早就寫成了密奏上報朝廷。

上文提過,當時的任何人都可以向皇帝上書,漢宣帝看到這份奏摺後,立即下令相關部門嚴查,不過隨即就制止了這一舉動,這種欲擒故縱的手段,更讓霍氏上下心神不定、驚慌不已;就在他們抓緊密謀帶兵突入皇宮、廢除漢宣帝,由霍禹代為天子時(痴心妄想),眾多官員舉報霍氏違法的奏章如雪片般湧向朝廷,漢宣帝的斥責詔令紛至沓來,霍氏上下更加驚恐,完全失去了節奏。

雪上加霜的是,此時他們的計劃被人完整地上報,掌握了確鑿證據的漢宣帝再也不用隱忍,直接下令官吏全體出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霍氏所有親屬全部抓捕。除了服毒自殺的霍山、霍雲外,其他霍氏子孫、女兒女婿、孫子孫婿乃至其他遠近親屬,全被連坐,一共有一千多戶人被滅門。

至此,在漢宣帝多年的佈局下,風光數十年的霍氏被一網打盡,曾經對漢朝廷無比忠心的霍光絕對想不到,自己的後代會落得此般田地。但縱觀數千年的歷史,貪戀權位的權臣家族,最終都跳不出這一死迴圈;權力的遊戲向來兇險無比,身在其中必須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但霍氏被榮華富貴衝昏了頭腦,悍然僭越了封建皇權規則卻毫不自知,最終的結局可謂咎由自取。

“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年紀輕輕就出手狠辣的漢宣帝,則如願徹底掌控了大漢權柄,這位出身民間的帝王,也成了西漢最重視吏治、最體察明間疾苦的明主,帶領西漢邁向了全面的巔峰。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將其迎立為皇帝的霍光並不是個失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