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城濮之戰遺址,兩千六百多年前晉國和楚國在這裡交戰

城濮怎麼讀

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晉文公重耳和楚成公為爭奪中原霸主,在城濮一帶爆發了一場影響歷史走向的戰爭,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戰。城濮之戰中交戰的雙方不單單有晉國和楚國兩個國家,還涉及到了齊國、秦國、宋國和陳國、蔡國、許國、鄭國等國家,這場戰爭讓覬覦中原霸主的楚國大敗,奠定了晉文公日後成為中原霸主的基礎。

鄄城城濮之戰遺址,兩千六百多年前晉國和楚國在這裡交戰

城濮之戰要圖(圖片來源網路)

鄄城城濮之戰遺址,兩千六百多年前晉國和楚國在這裡交戰

城濮之戰連環畫(圖片來源網路)

鄄城城濮之戰遺址,兩千六百多年前晉國和楚國在這裡交戰

城濮之戰浮雕圖(圖片來源網路)

《春秋》中有關於城濮之戰的記載:

僖公二十有八年夏,四月己巳,晉侯、齊師、宋師、秦師及楚人戰於城濮。楚師敗績。

關於晉國和楚國的這場城濮之戰歷史課本中介紹的已經很詳細,這裡不再贅述,今天來談談城濮之戰的遺址。

城濮,春秋時期位於濮水之畔一座著名的城邑,因臨近濮水而得名。周襄王二十年的晉楚之戰讓城濮載入史冊,隋唐時期城濮置為臨濮縣,隸屬濮州。金大定年間因為黃河水患被廢降為鎮,即今天的鄄城縣臨濮鎮一帶。

鄄城城濮之戰遺址,兩千六百多年前晉國和楚國在這裡交戰

城濮之戰遺址位置圖

鄄城城濮之戰遺址,兩千六百多年前晉國和楚國在這裡交戰

清乾隆年間《曹州府志》中的臨濮城記載

鄄城城濮之戰遺址,兩千六百多年前晉國和楚國在這裡交戰

《濮州志》中的臨濮城記載

據《濮州志》記載,臨濮城在濮州南六十里,本漢城陽地。隋置縣,大業初省入雷澤縣,唐初復置,今又省為鎮。

清乾隆年間的《曹州府志》記載,臨濮城在州南六十里,本漢成陽地。隋置縣,大業初省入雷澤縣,唐初復置,今廢為鎮。

北宋時期的《太平寰宇記》記載,臨濮,縣南六十里,舊五鄉,本漢成陽縣城,屬濟陰郡。按漢成陽縣,今雷澤縣是也。隋開皇十六年,分鄄城南界、雷澤西界置臨濮縣,濮州南臨濮水,故以名焉。大業二年廢濮州縣,並其地入雷州、鄄城二縣。唐武德四年重置,屬濮州。

《欽定大清一統志》記載,臨濮故城,在州南六十里。隋開皇十六年析雷澤置臨濮縣。大業初省入。唐武德四年復置,屬濮州。《元和志》縣北至州六十里,分鄄城南界、雷澤西界置,以臨濮水為名。宋因之。金貞元二年廢為鎮,入鄄城,或謂之小濮。蒙古南侵,嘗駐兵於小濮即此。今為臨濮集。又長城廢縣,亦在州南。《舊唐書》武德四年析臨濮置長城縣,明年復併入焉是也。

鄄城城濮之戰遺址,兩千六百多年前晉國和楚國在這裡交戰

城濮之戰場景(圖片來源網路)

鄄城城濮之戰遺址,兩千六百多年前晉國和楚國在這裡交戰

城濮之戰場景(圖片來源網路)

在臨濮集東約一公里處的一片莊稼地裡有一塊城濮之戰遺址的紀念碑,是當地政府於2013年刻立的,據說這裡就是兩千六百多年前晉國和楚國交戰的主戰場。在紀念碑的背面詳細介紹了城濮之戰的經過,刻寫的內容基本上都是參考的史料上的記載。曾經匯聚了幾個國家的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在千年之後烽火硝煙早已散去,只有一片片綠油油的莊稼地向世人展示著現在的和平時光。

鄄城城濮之戰遺址,兩千六百多年前晉國和楚國在這裡交戰

鄄城城濮之戰遺址

鄄城城濮之戰遺址,兩千六百多年前晉國和楚國在這裡交戰

城濮之戰遺址

除了那場載入史冊的戰爭,這裡還誕生了一個著名的成語“退避三舍”。據說晉文公重耳在成為晉國國君前因為晉國內亂曾經流亡楚國,楚國國君熱情招待了重耳,並且讓重耳安心在楚國生活。重耳對楚王的熱情款待深表感激,向楚王承諾將來如果梁國在戰場上兵戈相見的話,一定會退避楚國三舍的距離。後來重耳在秦國的幫助下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史稱晉文公。

鄄城城濮之戰遺址,兩千六百多年前晉國和楚國在這裡交戰

城濮之戰遺址

鄄城城濮之戰遺址,兩千六百多年前晉國和楚國在這裡交戰

城濮之戰遺址

一直覬覦中原霸主的楚國在向中原進軍的時候首先發兵進攻鄰近的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援,於是就爆發了後來的城濮之戰。當晉國軍隊和楚國軍隊在戰場上對峙的時候,晉文公並沒有忘記當年對楚國許下的承諾,命令軍隊後撤三舍(三十里為一舍),與宋國、齊國和秦國的軍隊一同駐紮在城濮城。這便是成語“退避三舍”的典故。然而儘管如此,一向驕傲自大的楚軍最終還是在城濮之戰中潰敗,從此再也不敢覬覦中原霸主的寶座。

轉載請註明來源頭條號xiaoyao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