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門世族清河崔氏,亂世不倒,比多數王朝活得更久

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有什麼關係

我國古代朝代有“活不過300年”的魔咒,也有“富不過三代”的俗語。但是我國古代有一些豪門世族,歷經亂世洗禮仍能屹立不倒,多次見證王朝改姓,清河崔氏就是這些望族之一。

從東漢末年的亂世中佔據一席之地,在南北朝的紛亂中奮鬥至鼎盛,至盛唐家族榮耀不落。清河崔氏作為北魏四姓、唐朝七姓之一,世家大族的風範在其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名門世族清河崔氏,亂世不倒,比多數王朝活得更久

王室後裔,起於季子

崔氏源出於齊國公族,是齊太公的後裔。季子讓國後,被封為卿大夫,受封於崔,以采邑為姓,遂稱崔氏,崔氏就是從季子開始。

先秦時期,崔氏家族憑藉其王室後裔的地位,在齊國做官,如在齊執政二十多年的崔杼。

西漢初年,崔氏分為清河崔氏與博陵崔氏,其中清河崔氏的始祖為崔業,字伯基,西漢東萊侯。

此後,在正史記載中,沒有崔氏的身影,或許是仕宦不顯,或許是資料亡佚。

直至崔業的十二世孫、曹魏時期的崔林和崔琰在《三國志》中出現本傳。此二人被公認為是清河崔氏大族形成的關鍵人物。

走向世家大族

崔琰受業於漢末碩儒鄭玄門下 ,是冀州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為曹操謀士,受曹操信任。書載崔琰不僅為人清正廉潔,有君子之風,而且其儀容儒雅,風度翩翩,堪稱魏初名士的楷模。

崔琰從弟崔林年輕時很破落,宗族的人都看不起,但崔琰對其另眼相看。曹操平定冀州後,崔林被徵召任官。崔林公正誠信、品德高尚,歷仕四朝,位至三公,是曹魏一代名臣。

崔琰、崔林的政治業績和聲望,之後其子孫相繼在曹魏西晉擔任官職,且品級都不低,崔氏漸漸由一個普通的大家族向世家大族發展。

亂世中達到鼎盛

十六國時期少數民族紛紛入主中原,清河崔氏積極入仕北朝。

北魏初,崔宏、崔浩父子與鮮卑拓跋部密切合,清河崔氏達到鼎盛,稱雄於北方士族之林。

史載,當時“制官爵 ,撰朝儀 ,協音樂, 定律令,申科禁” 等都由崔宏“總而裁之 ,以為永式” ,所以說崔宏是北魏前期“草創制度”的奠基人。崔宏“深被信任 ,勢傾朝廷”。

名門世族清河崔氏,亂世不倒,比多數王朝活得更久

崔宏

崔宏之子崔浩,歷仕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帝,是太武帝最重要的謀臣之一。在他的籌謀下,扭轉了北魏腹背受敵的被動局面,為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也是在崔浩策劃下,太武帝底定中原。

此父子二人顯赫的政治地位和崇高的聲譽,使清河崔氏的門望高踞北方士族之首,標誌崔氏家族已臻鼎盛階段。

盛極而衰

大概是水滿則溢,月盈則虧。就在這極盛時期,崔浩因主持編纂的國史直書揭露了北魏統治者拓跋氏祖先的羞恥屈辱歷史,被北魏世祖拓跋燾下令誅滅九族(“國史之獄”)。

崔氏家族遭到毀滅性打擊,從太武帝末年到孝文帝初,冀州清河崔氏已是人物殆盡。

東山再起,真正的世家大族

魏獻文帝拓跋弘平定三齊後,之前清河崔氏南渡黃河定居青齊地區的一支迴歸並仕於北魏。在經濟困窘的條件下,崔氏族人仍發奮讀書,“家學”傳統累世不替。

魏孝文帝、孝武帝時,積極推行漢化政策。在這種氛圍下,具有深厚家學傳統的清河崔氏抓住了東山再起的機會。

崔光被推崇為“當世儒宗”,他“歷事三朝, 師訓少主”。

名門世族清河崔氏,亂世不倒,比多數王朝活得更久

崔光

崔亮“自參選事,垂將十年,廉慎明決”,成績斐然。他長期擔任尚書省首腦,掌握中央行政大權,是北魏後期政壇實力派人物。

經過崔光、崔亮等重振家業,使清河崔氏東山再起,依舊居於北方士族領袖地位。

有學者統計,清河崔氏在北魏政權中任職者多達98人,這充分表明了清河崔氏作為當時“煊赫家族”的地位。

在北朝,崔氏在經濟基礎、政治地位,文化地位方面,都表現出極高的優越性。清河崔氏作為“世家大族”的意義才真正的被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家族榮耀不落

門閥士族制度在經歷了兩晉及南北朝的輝煌後,隋唐一統後便逐漸衰落,清河崔氏也深受其影響。

李唐統治者曾多次採取措施壓制崔氏,唐高宗李治下禁婚詔,禁止七姓十家互相通婚,其中包括清河崔氏。唐太宗下令改以皇室李氏第一,皇后氏族長孫氏第二,博陵崔氏降為第三。即便如此,清河、博陵二崔仍被百姓視為天下第一流高門。

名門世族清河崔氏,亂世不倒,比多數王朝活得更久

崔融,“文章四友”之一

此外,科舉制的實行打破了門閥士族的對官員任選的壟斷。但崔氏憑藉著堅守自己深厚的家學實力和秉承優良的門風,依舊維持著自己極高的社會地位。

唐代崔氏(清河、博陵崔氏)共有27人做過宰相。清河崔氏一共出了12 位宰相,其中8人均以科舉入仕。崔氏深厚的文化底蘊始終是崔氏子弟入仕的利器。

名門世族清河崔氏,亂世不倒,比多數王朝活得更久

宰相崔龜從,出身清河崔氏,進士入仕

崔氏家族從崔琰崛起,至盛唐不落。在約700年間,崔氏幾經沉浮,在亂世中頑強生存,任王朝改姓而大族地位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