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七旬老人拿出總兵腰牌, 專家 這可是正兒八經的國寶

一位七旬老人拿出總兵腰牌, 專家 這可是正兒八經的國寶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我們都只是大地上的過客,來自塵土自然也要回歸塵土,能夠延續我們自身的,自然就是我們留下的血脈,平常人如此,古時的帝王將相也是如此,所以很多家族都留有族譜,甚至可以追溯至幾百上千年,比如說曲阜孔家的族譜,大約是延續時間最長的了,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家族可以比肩。

我們都會遇見很多人,自稱是那誰誰誰的後代,特別是古代起義造反的人,似乎總要找一個體面的祖先,以此來抬高自己身價,從而號令天下群雄。當然這似乎成了一種約見俗成,很多普通人也喜歡說自己是誰的後人,自己的先人有過什麼樣的事蹟,大抵是虛榮心在作怪,不過有些人卻是有理有據。

一位七旬老人拿出總兵腰牌, 專家 這可是正兒八經的國寶

有這樣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他說自己是一位將軍的後裔,而且還拿出了一塊“腰牌”,據說這是一塊“總兵腰牌”,相信很多喜歡看歷史劇的人,對於總兵這個稱號並不陌生,這是明清時期的武職官位,明朝的兵制沿襲了唐朝、宋朝、元朝的兵制特點,從而建立當時的衛所制度。

衛所制度並非朱元璋的原創,但是是明朝主要的軍事制度,其原型是唐朝的府兵制。就是讓這些軍人亦兵亦農,農閒的時候練兵,農忙的時候耕種,從而使朝廷的軍費支出大量減少,從而減少國庫的支出,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的事情。朱元璋為此曾經得意洋洋的說,“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當然這種說法自然是有些誇張了,但是這種兵役制度的好處可想而知。

一位七旬老人拿出總兵腰牌, 專家 這可是正兒八經的國寶

所謂總兵就是平時閒著沒事,但是有戰事的時候,那就是要佩戴將軍印出徵,在戰事結束以後再歸還將軍印。明朝中期,總兵成了地方上的最高常駐長官,他們身上攜帶總兵腰牌,成了一方的土皇帝,朝廷害怕他們尾大不掉、擁兵自重,於是設立了巡撫參與軍隊的管理,從而削弱總兵的權力,但是明朝後期巡撫的權力卻逐漸坐大,甚至可以節制布政使司與按察使司。

清朝時期的總兵,地位略有提升,但是遠不如明中期顯赫,不過也是實權職位,清朝總兵是綠營兵正,全國設定83名總兵,當然總兵之間自然也是有區別的,根據所轄地區與兵員的多寡掛鉤。

一位七旬老人拿出總兵腰牌, 專家 這可是正兒八經的國寶

上文中提到的那位老人,名字喚作易邵白,他手中所持的就是清朝總兵腰牌,正兒八經湘軍的後代,祖上在咸豐時建立“老湘營”,曾被封為一品建威將軍。易邵白老人本人是一個古玩專家,也是一位藏書迷,他手中那位鍍銀的總兵令牌,很容易將人帶回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