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這個廟號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廟號具體是什麼?不祧之宗呢?

不遷之廟的意思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在諡號中,神的定義是:民無能名曰神;壹民無為曰神;安仁立政曰神;物妙無方曰神;聖不可知曰神;陰陽不測曰神;治民無為曰神;應變遠方、不疾而速曰神;能妙萬物曰神;道化宜民曰神; 顯仁藏用曰神;則天廣運曰神。

而在歷史上除了宋神宗外,還有另外一個皇帝明神宗的廟號也是‘神’。明神宗這個廟號來源於萬曆皇帝在在位期間‘無所作為’,被後來的明朝臣子直接從諡號中提取了‘神’作為廟號,而且取的是第一個‘民無能曰為神’的釋義,夾雜了幾分諷刺意味。

宋神宗這個廟號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廟號具體是什麼?不祧之宗呢?

巧合的是,不論宋神宗還是明神宗,在位期間都發生了歷史上兩起赫赫有名的變法,分別為‘王安石變法’和‘萬曆新政’,卻全都最終以失敗告終。

所以在說到宋神宗這個廟號時,很多人本能的就會想到明神宗萬曆,繼而又聯想到‘民無能曰為神’這句話,認為宋神宗這個廟號也是代表著褒貶不一。

但是今天我們來說說宋神宗這個廟號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在此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宋神宗趙頊的平生和廟號的定義。

宋神宗,名趙頊,英宗長子,北宋第六位皇帝。公元1086年,在20歲時繼承大統。他的第一個年號叫熙寧,第二個年號叫元豐,分別持續了十年和八年,也就是說這位神宗皇帝活了不到四十歲便已逝世。

趙頊自幼就好請學問,以至廢寢忘食。在當太子時喜歡讀《韓非子》,對法家的‘富國強兵’之術很感興趣,並且還讀過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對他的治國思想非常讚賞。

登基後,面對宋朝臃腫的官僚機構和龐大的軍費開支,再加上每年奉送西夏和遼國的大量歲幣,趙頊第一時間徵召王安石入京,商談國政。

熙寧二年,他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主持變法事宜。變法措施共分三個部分:富國之法、強兵之法、取土之法,隨後新法逐漸出臺。

可面對大動干戈的新法,朝野一片指責和謾罵,參奏王安石的奏摺如雪花飄來,說他變祖宗之法,違背道德。

趙頊對此表示道:“人臣但能言道德,而不以功名之實,亦無補於事。”力挺王安石變法。

宋神宗這個廟號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廟號具體是什麼?不祧之宗呢?

熙寧九年,以太皇太后、高太后、和神宗皇后為首與朝內名望重臣如韓琦、司馬光、歐陽修、富弼、呂公著、蘇軾、蘇轍等人大面積強烈反對,變法不得不受挫。

王安石也因身體有恙和正當壯年的兒子逝世辭去相位,之後直到離世都沒再回歸朝廷。

熙寧十年,趙頊將年號改為元豐,從幕後走到臺前,親自主持變法。經過他的不懈努力,宋朝建立起了更有利的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其基本制度一直到南宋大部分都在沿用。

在趙頊在位期間,政治上勉勵維持新政,革除官職制度弊端,精簡官員,讓每一個官員都名實相符,有職有權。

經濟上,大宋以此重新恢復了生機與活力,大大提高了國家的財政收入,社會生產力有著巨大的發展。

軍事上,趙頊一反大宋自真宗以來對西夏的妥協和退讓,施展強硬手段,開展過分別對西夏和交趾兩次大規模軍事行動。

文化教育上,親自為《資質通鑑》作序,全國範圍修建州縣小學,為太學和朝廷層層選拔提供優秀人才。

看完趙頊大概的一生後,先別急,我們再來看看廟號的定義?中國自古有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士大夫三廟的說法。親盡則毀,遷神主於祧廟,共同供奉,不再單獨祭祀。

但獲得廟號者,即使六代已盡也可以單獨立廟,亦被稱為永世不祧,也就是永世祭祀,我們可以想象廟號背後所代表的無上榮耀?

宋神宗這個廟號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廟號具體是什麼?不祧之宗呢?

廟號:對國家有大功、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先王,才會特別追上廟號,以示永遠立廟祭祀之意。

夏商周到兩漢期間,有廟號的天子其實少之又少。只是從魏晉之後,廟號才開始被玩壞了,凡是當了皇帝的似乎都有個廟號,廟號漸漸被淪為大流。

但濫竽充數的廟號終究只是虛名,保證不了‘永世不祧’的地位。在有宋一朝,真正有資格永世不祧的皇帝只有五個——太祖、太宗、仁宗、神宗、高宗。

在此九泉再為大家附上一篇關於神宗‘永世不祧’的詔書記載:蓋聞有天下者事七世,則迭毀之制有常;祖有功而宗有德,則不遷之廟非一。歷觀商周,下逮兩漢,雖禮不相襲,而率由茲義。

末予小子,獲奉匕鬯,常懼德不足以對越在天,增光前烈。伏以藝祖應天順人,肇造區夏;太宗受命繼代,底定寰宇;真宗以聖繼聖,撫全盛之運,奉太平之業,登岱告成,文物典章,於斯大備。

昔在仁祖,並尊為百世不祧之廟。恭惟仁宗皇帝躬天地之度,以仁治天下,在位四十二年,利澤之施,丕冒四海。早定大策,授英宗以神器之重,措宗社於泰山之安。功隆德厚,孰可擬議!

英宗皇帝饗祚日淺,未究施設,奄棄萬國。

神宗皇帝以聖神不世出之資,慨然大有為於天下,興學校,崇經術,勸農桑,寬徭役,禁暴以武,理財以義。凡政令法度有未當於理、不便於時者,莫不革而新之,功業盛大,何可勝紀!

宋神宗這個廟號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廟號具體是什麼?不祧之宗呢?

臣援舊典,數上徽號,然深自謙挹,終抑而不居。規模宏遠,凜凜乎三代之風矣!而廟鷁之制,殊未議所以尊崇之典,闕孰甚焉此朕夙興夜寐之所不敢忘也。宜令禮官稽參商、周、兩漢故事,考定仁宗、神考廟制,詳議以聞。庶成一代之典,以章本朝累聖功德之盛,以副朕為人子孫顯揚尊奉之意。

十一月二十八日,尚書禮部言:「奉詔令禮官稽參商、周、兩漢故事,考定仁祖、神考廟制以聞。權太常少卿盛次仲等議:竊聞親親本於仁,尊尊本於義。世有遠近,則情有隆殺,故廟祧不同,壇墠有別者,所以嚴典禮,示有極也。

祖有功,宗有德,所謂沒世而民不忘者,故服屬雖盡,而廟食弗殊者,所以昭德垂無窮 也。禮者稱情而立文,非私有厚薄也。謹按《禮記 王制》、《尚書 鹹有一德》、《春秋穀梁傳》、荀卿之書皆言天子七廟。

則有天下者事七世,親盡則毀,古今之通制也。至於有功德者,宗無常數,故商有三宗,周存二祧,其來尚矣。漢詔臣雜議,論者不一,唯大儒劉歆學術該洽,謂宗無常數,所以勸帝者之功德,議者善之。

於是以高帝建大業為太祖,孝文為太宗,孝武為世宗。司徒掾班彪世推儒宗,亦以歆之議為博而篤也。光武立廟洛陽,奉祀不改。至建武十九年,又尊孝宣號曰中宗。明帝推崇光武撥亂中興,更為起廟,號曰世祖;以元帝於光武為穆,雖非宗,亦不毀。

於是洛陽高廟,四時加祭,凡五帝。孝明崇儉,不起寢廟,間祀更衣,肅宗初不敢違,然賜東平王蒼書曰:『思念先帝躬履九德,比於三宗,誠有其美。』卒用太尉 等奏,上號顯宗。和帝遵孝明故事,亦尊孝章帝為肅宗,皆世世奉承不毀,率此義也。

次仲等竊跡商之三宗,周公舉以戒成王者,其在中宗,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懼不敢荒寧而已;其在高宗,嘉靖商邦,無時或怨;在祖甲則曰,能保惠庶民,不敢侮鰥寡而已。下逮兩漢,文、武、宣、明、章此數君者,守先王成業,其見諸行事,具載史策,與商三宗較功比德,抑又可知也。

已然之事,皆當世宗之,後世稱之,搢紳莊色而議,無敢少損,固非有承絕學千載之後,敻然獨出於百王之上,

如我仁宗、神考之聖君若此之盛者也。是宜億萬斯年奉承不怠,請如聖詔,尊崇廟鷁,永祀不祧,與天無極。

禮部言:當如太常寺所議。於是三省表請付外施行,詔恭依。

所以可知神宗在宋朝是頂級廟號,絕非所謂的明褒暗貶,不然豈非宋朝計程車大夫們對永世不祧有什麼誤解不成?

只是因為明神宗的原因才讓後人對宋神宗這個廟號生出了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