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京劇,就是一個很多戲曲元素大融合的新劇種

為什麼叫西皮

大家知道,京劇最早不叫京劇,叫“皮黃”。

最早的京劇,就是一個很多戲曲元素大融合的新劇種

京劇為什麼叫皮黃呢?其原因,就是它主要由徽調(徽劇)和楚調(漢劇)以及其他一些劇種因素,比如崑曲等融合而形成。皮是西皮,黃是二黃,西皮多用於漢調,二黃多用於徽調,因此,京劇其實是徽漢兩劇種的結合體,當然,京劇的聲腔還不止這些。

京劇初始階段也是屬於“花部亂彈”之一,早期京劇就是多種聲腔相容,除了板腔體的“西皮”“二黃”以外,還吸收了曲牌體的崑曲、高腔、梆子腔、柳子腔等多種聲腔,來豐富劇目的可聽可看性,目的就是為了生存和掙錢。

最早的京劇,就是一個很多戲曲元素大融合的新劇種

清乾隆年間,“四大徽班”稱雄北京,逐漸代替了北京當時的主要劇種崑腔、弋陽腔和高腔。

早期的京劇,其“聲腔”屬於皮黃交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其表演也是結合功夫,長篇故事,人們熟悉的崑腔和小孩子,這些多種元素來吸引觀眾買票看戲。

“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它們各有擅長。

最早的京劇,就是一個很多戲曲元素大融合的新劇種

當時的觀眾,總結稱為

三慶班的“軸子”(也就是擅長演出連臺本戲)、四喜班的“曲子”(也就是擅長演崑曲)、和春班的“把子”(也就是擅長演武戲)、春臺班的“孩子”(也就是童伶多,吸引人)。

花部諸腔“多下鍋”,只要能吸引觀眾,即使是大融合也不在乎,早期的京劇也如此。京劇就是在一些高明的大師努力下,不斷革新,不斷的融合,不斷喜新厭舊去偽存真修改完善的過程中,逐漸豐富和豐滿起來,以至於越來越強,一躍而成為中國第一大劇種。

最早的京劇,就是一個很多戲曲元素大融合的新劇種

歡迎關注荷露團珠談戲說戲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