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雲大師:證悟了以後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虛雲證的什麼果位

虛雲大師:證悟了以後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後面的

“但見本源清淨,覺體圓明”

這十個字,就是講第三轉法輪的佛性。《壇經》不僅僅講空性,它還要講佛性。佛性跟空性是不是兩回事?也不是。實際上,空性就是佛性的一部分,佛性離不開空性的。

“覺體圓明”

“圓”

是什麼意思呢?是圓滿的意思。佛的智慧是圓滿的,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是非常圓滿的、完美的佛的智慧。

“明”

是什麼呢?明就是光明,它的本質是沒有任何煩惱,永遠都是清淨,永遠都是光明。這就叫作

“覺體圓明”

覺和體這兩個我們可以一起理解,後面的圓和明都有不同的內容。每一個字的內容一定要搞清楚,我們才知道《壇經》有多珍貴,它在講什麼。

“即名見性成佛”

,這就叫作見到本性了。前面說,這就叫作正見,就叫作正知;後面就說,這個就叫作見性、明心見性。

“亦名如來知見”

,也叫作佛的見解。從這句話裡我們看出來,我們將來要證悟什麼,就是後面的這幾句話就可以了。

虛雲大師:證悟了以後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前面的虛空是比喻,我們深深地感覺到了心的本性真的是跟外面的虛空是一模一樣的。所有的貪嗔痴,這些情緒、煩惱,全都是從虛空中產生的一種虛幻的東西,就跟水幕電影是一模一樣的。我們遠處看水幕電影,有人、有建築物……什麼都有。但實際上只有無數水分子、水滴,除了這些以外,沒有真實的人或者是建築物,這是我們的一種錯覺。知道了這些煩惱其實是這樣的虛幻對我們的現實生活有什麼用呢?

首先,我們在精神上產生的這些焦慮、痛苦等等就會消失。比如說我們現在身處世俗的生活當中,有很多不開心的事情,尤其是現在這個年代,所有人的心都是非常的浮躁,每個人的慾望都很嚴重,被各種各樣的方法刺激了以後,更加的猖狂。我們沒有辦法去滿足我們的這些慾望,沒有辦法滿足的時候,更加的痛苦。如果我們拼命去奮鬥滿足了它,但慾望是無盡止的,今天滿足了以後,明天又會產生全新的慾望。

這樣以後,我們在滿足慾望的這種奮鬥當中,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人性、失去了很多很多根本就不能失去的東西,我們的一些基本的價值觀也都失去了。每一個人的心裡都非常空虛,這麼拼命、這麼地忙碌,也不知道最終的目標是什麼,大家都很痛苦。這些痛苦、焦慮還有對未來太多太多的擔憂,在證悟之後不久的將來都會消失的。但也不要以為證悟的當下,這些煩惱全都消失了,也不是這樣子。

虛雲大師:證悟了以後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證悟了以後還要繼續修。虛雲大師五十六歲證悟後,他的弟子們就問:證悟了以後是什麼樣子呢?虛雲大師的回答讓他們特別地吃驚,虛雲大師說:如果不證悟還算好,證悟了以後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弟子們都不太理解,怎麼證悟了以後有更多的事情呢?

虛雲大師就說:如果有一個人,離開家鄉三十年。他在家鄉有三間房子,這三十年當中,這三間房子沒人住,一直鎖著門。三十年以後他回來了,一開啟這個門,三個房間裡面到處都是灰塵、到處都是垃圾,根本沒有辦法住人。所以要做清潔、打掃衛生,當然有很多很多事情要做。如果他不回來,走得越來越遠,永遠都不回頭了——這就是繼續輪迴。不然的話,他回來了還是有很多事情要做。

虛雲大師用這樣子的比喻,來形容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歸宿,但是我們三十年、三百年、三萬年,很長很長時間都沒有回到這個歸宿,走得越來越遠。終於有一天我們回來了,開啟門一看,就不是我們所想象的那樣,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就是這樣的意思。

所以,不要以為我們證悟了以後,什麼事情都解決了。其實證悟是開始,不是結束,證悟了以後,剩下的這些煩惱,就像虛雲大師說的一樣,要去打掃、清潔,全部都是從現在才開始的。證悟了以後,我們才有能力把這些煩惱全部清理乾淨,之前根本就沒有能力去打掃這個房間,也沒有這個機會。雖然證悟會需要做的事情比較多,但是有這個機會了。

——節選自慧燈之光慈誠羅珠堪布《壇經的智慧》

虛雲大師:證悟了以後有更多的事情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