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周公之禮”一直被曲解,其含義真實豐富著呢!

周公之禮是什麼意思

說到中華傳統文化,不得不提周公。周公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個兒子,在武王伐紂建立周王朝之後,他被分封在周這個地方,因此稱周公。古時候得周地所在相當於現在的陝西岐山北一帶,所以稱他為周公,或者加上他的名,稱為周公旦。

原來“周公之禮”一直被曲解,其含義真實豐富著呢!

而提到周公,大家都會想到“周公之禮”,而且只會把它歸結為夫婦新婚之禮而已。的確,周公關於婚嫁方面製作了相應的禮儀,把婚嫁之禮分為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敦倫這七個方面,為周公的“婚義七禮”。其中敦倫其實就是敦睦夫婦之倫。周公親自演示的時候頗為尷尬,後只能以葫蘆瓢演示,所以現在有一些婚儀上會有葫蘆瓢。後來在孔子的改造下又部分演變為喝“同心酒”。當然,後來人們也把夫婦同房戲謔為“周公之禮”。

原來“周公之禮”一直被曲解,其含義真實豐富著呢!

其實不然,“周公之禮”不僅僅只是規範婚嫁方面的禮儀。周公在整理總結夏商王朝禮儀的基礎上,根據周王朝社會發展需要,製作了相應的禮儀,從而來規範國家政治生活何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

“周公之禮”實為“五禮”,包括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吉禮,就是祭祀天地人神鬼的典禮規範,為五禮之首。凶禮為弔唁哀憫的憂患之禮。軍禮很明顯就是師旅操演和征伐之禮。接待賓客之禮就是賓禮。而嘉禮就比較繁雜,包括和合人際關係、溝通、聯絡感情的禮儀,具體又包括飲食、婚冠、賓射、饗燕、慶賀之禮等等。

我們一直認為的周公之禮其實就是嘉禮中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