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皇宮為什麼又叫“紫禁城”?

為什麼要叫紫禁城

首先,說明一下,不是清朝將皇宮也就是故宮稱為紫禁城的。紫禁城的命名是從明朝就開始的,《大明會典》中,紫禁城的名字第一次被官方確認,清朝只不過是沿用了這個名字而已。

明朝以前,皇宮一般被叫做“禁中”,“門戶有禁,非侍御者不得入,故曰禁中”,那為什麼在明清時皇宮的叫法被改口了呢。其實,關於“紫禁城”這個聽起來相當高大上的名字的來歷,有兩種說法。

清朝的皇宮為什麼又叫“紫禁城”?

第一種說法,與中國古代的天文學有關。在中國古代的天文體系中,宇宙被分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三垣是指北天極周圍的三個區域,即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其中,居於中天的是紫微垣。它位於宇宙的中心,所以是神仙的住所,《晉書》載“紫微,大帝之座,天子之常居也”。因為“天人合一”和“君權神授”思想的影響,人間的皇宮也應該是四海八荒的中心,正所謂“太平天子當中坐,清朝官員四海分”,所以,皇宮的名字取了一個紫微垣的紫。加上皇宮是皇家重地,統治中樞,普通人是被禁止入內的,所以皇宮的名字又取了個禁止的禁,和紫合起來,就叫紫禁城了。

清朝的皇宮為什麼又叫“紫禁城”?

第二種說法,與紫氣東來的典故有關。當年,大周圖書館館長老子(李耳)辭職不幹了,要出去旅行。老子騎著青牛,優哉遊哉的到函谷關時,守關人發現東邊的天上飄來一股紫氣。守關人並沒有將這股紫氣認作是化工廠爆炸後的毒氣,而是認為這是聖人來臨時的祥瑞之氣。從此,紫這個字就跟神仙聯絡起來了。皇帝認為自己是天子,是神仙的兒子,所以也應該跟紫扯上關係,所以就把自己的皇宮稱為紫禁城。不消說,禁的含義還是禁止的意思。

清朝的皇宮為什麼又叫“紫禁城”?

在英文中,紫禁城被譯為forbidden city,forbidden是“禁”的意思,但是這個翻譯中卻沒有“紫”。可能老外看到紫禁城的“紫”的來歷介紹後,感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難以簡潔的把“紫”翻譯出來,所幸就曲線救國,不翻譯“紫”了。

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先後曾有24個皇帝居住在這裡,統治中國長達491年。那麼,這座皇宮又稱紫禁城?

具體來歷說法:

我國古代天文學家,根據對太空天體的長期觀察,認為紫微星垣居於中天,位置永恆不移,是天帝所居。因而,把天帝所居的天宮謂之紫宮,有“紫微正中”之說。紫微星垣是以北極星為中樞的星群。北極星亦稱北辰,古代認為它是天上最尊貴之星。

《論語·為政》載:“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南宋大哲學家、大教育家朱熹的見解更為精闢,他說:“北辰,北極,天之樞也。居其所,不動也,共向也。言眾星四面旋繞而歸向之也。”後來,就把“拱辰”比喻四方歸向的意思了。封建皇帝自稱是天帝的兒子,是真龍天子;而他們所居住的皇宮,被比喻為天上的紫宮。

他們更希望自己身居紫宮,可以施政以德,四方歸化,八面來潮,達到江山永固,以維護長期統治的目的。明清兩代的皇帝,出於維護他們自己的權威和尊嚴以及考慮自身的安全,所修建的皇宮,既富麗堂皇,又森嚴壁壘。這座城池,不僅宮殿重重,樓閣櫛比,並圍以 10米多高的城牆和52米寬的護城河,而且哨崗林立,戒備森嚴。平民百姓不用說觀賞一下樓臺殿閣,就是看一看門額殿角,也是絕對不允許的。

明清皇帝及其眷屬居住的皇宮,除了為他們服務的宮女、太監、警衛人員之外,只有被召見的官員以及被特許的人員才能進入。這裡是外人不能逾越雷池一步的禁區。

清朝的皇宮為什麼又叫“紫禁城”?

因此,明清兩代的皇宮,既喻為紫宮,又是禁地,故舊稱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