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脊軒志》中“向”的詞義解讀

一來向是什麼意思

明朝散文大家歸有光的散文名作《項脊軒志》以其膾炙人口故傳誦久遠,教材多有選錄。作者以青年時代朝夕所居的書齋項脊軒為經,以歸家幾代人的人事變遷為緯,真切再現了祖母、母親、妻子的音容笑貌,也表達了作者對於三位已故親人的深沉懷念。文章質樸自然,敘事娓娓道來,用筆簡約而情韻綿綿。

但筆者對文中一處文中存疑良久,現嘗試解疑如下求教方家。

“(項脊軒)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這一句教材註釋沒有解釋,可能編者認為較為簡單,很多的古文選本對此句的就是也較為一致:又屋子方位朝北,不能被陽光照到,一過了中午(屋內)就已昏暗。這個理解好似沒有問題。從全文看,項脊軒作為書房,是一處僻靜之處,坐落在整個項家大院的最南面,再往外就是牆,所以項脊軒的門自然會向北開,院裡會客聚餐當然方便。從文章“餘稍為修葺,使不上漏。前闢四窗,垣牆周庭”一句看,南面原來是沒有窗的,可是作為曾經的書齋又怎麼會僅僅有一北門沒有窗呢?這樣的房子採光不好如何讀書?這不符合常理。問題出在哪裡呢?

請看下面例句:

①穹窒燻鼠,塞向墐戶。(《國風•豳風•七》)

②閉門塞向,密泥,勿使風入。(《齊民要術》)

稍有古文字知識的人一看就知道,這裡的“向”應該是名字,和“戶”“門”一樣,是有具體實義所指的名詞。《說文解字》原文:北出牖也;古宮室北牆,無戶牖,民間或有之,命之曰向。看來宮室房屋一般沒有窗戶,若有不叫牖叫做“向”。 原來“向”是個專有名詞, 在造字之處的本義就是“北出牖也”,即朝北開的窗戶。這樣一來,“由北向”可以解讀為項脊軒不是沒有窗,只是朝北開窗(南面無窗),這裡的“向”是名詞用作動詞,開北窗。所以逼得歸有光“”前闢四窗”才“室始洞然”啊。

看來,讀古書,“句讀之不知”也是不可以的。漢字的本義需要查清楚才不至於犯低階文字錯誤。

由此順便普及一下和“向”相關的幾個詞語的小知識。這裡只談本義,對其引申義和比喻義由於涉及廣泛,此處不做贅述。

門:房屋及其他建築物的出入口。

戶:《說文》,“半門曰戶”。門有兩扇,一扇叫戶。

窗:古代指開在屋頂上的叫窗。所我們有“開天窗”的說法。

牖:指開在牆壁上的窗。古代院落自外而內依次是門、庭、堂、室。室和堂之間有窗子叫牖,室的北面若有窗叫向。

請理解下面句中的加點詞:

③餘扃牖而居。(《項脊軒志》)(窗子)

④比去,以手闔門。(《項脊軒志》)(房門)

⑤木蘭當戶織。(《木蘭詩》)(房屋門)

⑥老於戶牖之下。(《五人墓碑記》)(門窗,此處借代,指家裡)

⑦今朝廷多山東人,自作門戶。(《新唐書•韋雲起傳》)(門派,宗派)

⑧、請開啟窗戶,保持室內通風。(偏複合詞,單指窗,類同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