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寫的顛覆封建傳統的一首詩,難怪在當時會引起巨大風波

王安石裡面的明妃指的是誰

王昭君,作為中國四大美人之一,可以說她的美麗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她的落雁之美與昭君出塞也備受歷代詩人推崇。詩聖杜甫在《詠懷古蹟五首》中這樣描寫王昭君的人生:“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千年以後,王昭君為我們留下的形象只有落雁之美與黃昏後的青冢。

北宋最為著名的文學家和改革家王安石曾寫過《明妃曲二首》,作品一經問世,他那顛覆封建傳統的思想和新穎獨到的見解便轟動一時,並引來各種非議,這是為何呢?

我們知道,王昭君自入宮五年以來,漢元帝從未召幸於她,據《西京雜記》記載:王昭君自入宮以來,照例由畫工對每位進宮女子畫肖像,然後皇帝親自御覽,以備隨時寵幸。

毛延壽是一位宮廷畫師,雖然水平高超,但是卻生性貪婪之人,這些宮女為了讓毛延壽將自己畫的美麗一些,便經常偷偷給畫師一些錢財,而王昭君生性傲嬌又家境貧寒,所以她從未賄賂過毛延壽,自然她的畫像也不是很美麗,漢元帝在眾多的畫像中自然也不會挑選相貌平庸的女子寵幸。

王安石寫的顛覆封建傳統的一首詩,難怪在當時會引起巨大風波

但是在王安石的這首《明妃曲》中,他寫道“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在王安石看來,王昭君的美,畫家根本無法用墨筆來描繪,她的美不僅僅是外表,更多的是她的心靈以及獨特的氣質。難怪在漢元帝見到王昭君的第一面,便不能自己,漢元帝非常後悔失去了這樣一位美麗而獨特的女子,只得一怒之下殺掉畫師毛延壽。

王安石覺得毛延壽是冤枉的,並不是不願意畫,而是她的美根本畫不出來。

可以說,王安石這一觀點和當時社會流行的觀點背道而馳,難怪會轟動一時,遭到眾人的紛紛議論。

在這首《明妃曲》中,還有一句詩更為大膽出奇“漢恩自淺胡恩深,人生樂在相知心。”對於王昭君而言,雖然自己是漢人,但是漢朝對她的恩情實在是太淺薄了,相比之下,胡人之恩情似乎要更深厚一些,人生的歡樂與幸福在於心與心相知,而不在於血統和民族。

王安石寫的顛覆封建傳統的一首詩,難怪在當時會引起巨大風波

這句詩我們今天看來是十分正常的,但是在當時可謂挑戰封建傳統的底線。

無論如何,王昭君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偉大符號,她為了漢胡世代友好下去,犧牲了自我,奉獻了自己一生。

我們雖然無法還原當時昭君出塞的場景,但透過王安石的這首《明妃曲》,依然使我們感受到昭君離開漢宮時的悲涼與思鄉之情。

一位柔弱的女子,即將奔赴語言不通和文化不同的異國他鄉,這是何等的悲涼,一個國家的和平和穩定竟然要靠一位柔弱的女子換取,這既是漢朝的悲哀,也是王昭君的悲哀。

可以說,王昭君是四大美人中最偉大也最正面的女性,她個人的犧牲換取了整個國家的穩定。

王安石寫的顛覆封建傳統的一首詩,難怪在當時會引起巨大風波

時至今日,王昭君的青冢依然屹立在祖國的北方,斯人已逝,但她的一生卻永遠值得每個人記住和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