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賞析 孤高聳天宮

黃鵠去不息 哀鳴何所投 君看隨陽雁

慈恩寺浮圖現存於西安市的大雁塔,本詩透過塔的孤高和作者登臨後領悟禪理,產生出世的念頭,塔的崔巍和景色的壯麗令人感懷。

岑參《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賞析 孤高聳天宮

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①

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

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②

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③

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④

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⑤

連山若波濤,奔湊似朝東。

青槐夾馳道,宮館何玲瓏。

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

五陵北原上,萬古青濛濛。

淨理了可悟,勝因夙所宗。⑥

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⑦。

釋詞

① 薛據:唐代詩人,開元時進士,官水部郎中。慈恩寺:在今陝西西安市南郊。唐高宗做太子時為其母文德皇后祈福所建,故 名“慈恩”。為唐代長安城中最宏麗的佛寺。浮圖,即寶塔。

② 世界:佛家用語,即宇宙。蹬道:塔內的階梯。盤虛空:沿著道而上,如空中盤旋。

④ 災兀:高聳。此句形容塔勢的高和險。

④ 礙白日:遮蔽了太陽光。七層:塔的最頂層。摩蒼穹:擦著深青色的天空。

⑤ 高烏:高飛的烏兒。聞驚風:聽到迅疾的風聲。

⑥ 淨理:佛家清淨之理。勝因:指一種殊妙的善因。夙:向來。宗:尊。

⑦ 大覺之道永遠的憑藉,即以佛教為歸宿。

賞析

天寶十一年(752年)秋天,岑參、高適、薛據、杜甫、儲光羲五位詩人同登慈恩寺佛塔,五人都作詩抒懷,但薛詩已失,現存四篇。四篇中杜甫和岑參的詩作更突出。

本詩的特色在於就登塔所見,極力描繪塔之高峻,氣勢宏闊,雄渾悲壯。首二句寫未登之前仰望全塔;三、四句寫登塔;五至八句寫塔之高聳雄峻。九、十句寫由上俯看;十一至十八句寫,在塔頂向東南西北各方所見的景物。最後四句寫忽悟佛理,甚至想“掛冠”而去,以求濟世。

杜甫的《同諸公登慈恩寺塔》:

“高標跨蒼天,烈風無時休。

自非曠士懷,登茲翻百憂。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

仰穿龍蛇窟,始出枝撐幽。

七星在北戶,河漢聲西流。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涇渭不可求。

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蒼梧雲正愁。

惜哉瑤池飲,日晏崑崙丘。

黃鵲去不息,哀鳴何所投。

君看隨陽雁,各有稻粱謀。”

全詩氣象崢嶸,音節悲壯,後世諸家一致認為又是四首之中最佳者。

岑參這首詩充滿佛家出世的氣息,與當時他的處境心境大有關係。

749年,岑參入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幕府為判官。

751年,高仙芝被大食擊敗,岑參與高仙芝一同回到長安。

作此詩時,岑參閒居京城,功名困頓,心情低落,無怪乎生出“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的慨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