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為什麼路上行人“欲斷魂”?

什麼欲斷魂

每至清明時節,相信很多人都會想起這樣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時節,為什麼路上行人“欲斷魂”?

這是晚唐詩人杜牧寫的一首《清明》短詩,雖歷經一千多年,但至今讀來,仍然回味無窮,成為清明時節一首膾炙人口的“應景詩”。

不過,一直以來,我有一個疑問,久久不得解,這個疑問便是:

清明時節,路上行人為什麼“欲斷魂”?這個“欲斷魂”作何解釋?

清明時節,為什麼路上行人“欲斷魂”?

直到最近,我在圖書館借閱了幾本民俗方面的書籍,並詳細閱讀之後,方才有所領悟,對此,我提出3點“假設”或者說是“解釋”。

一:睹物思人,黯然神傷

眾所周知,清明時節的習俗有很多,除了踏青郊遊之外,最大的一件事兒,莫過於掃墓祭祖!

清明時節,為什麼路上行人“欲斷魂”?

人們到郊外,給逝去的親人祭掃,睹物思人,想到過去的往事和逝去的親人,難免黯然神傷,所以,從人的狀態上講,此時路上行人“欲斷魂”,也在情理之中!

二:寒食節後,肚子飢餓

熟悉古代習俗的朋友,或許知道,清明節最初只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並不完全是一個假期,而在清明時節之前的一兩日,有一個重要的節日,這個節日便是古代的寒食節!

據我們百家號:歷史觀景臺瞭解,寒食節古已有之,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設立了這樣一個“奇怪”的節日。

清明時節,為什麼路上行人“欲斷魂”?

之所以說“奇怪”,是因為按照古代的習俗,寒食節期間,人們禁止生火做飯,只吃冷食,這個習俗,據說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名臣介子推而設立的。

試想一下,兩三天不給吃熱飯熱菜,沒有熱水喝,得有多難受啊?冷飯冷菜吃到胃中,可不舒服!所以,寒食節的時候,很多人是能吃兩碗,只吃半碗!這幾天熬下來,能不餓得肚子咕咕叫嗎?

清明時節,為什麼路上行人“欲斷魂”?

俗話說得好: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心發慌!這餓著肚子趕路,怎麼能不“欲斷魂”?

三:匆匆趕路,人困馬乏

除了上面提到的兩個“假設”之外,我們百家號:歷史觀景臺認為,或許還有一種原因,那便是:放假了,人們趕著回家祭掃,所以匆匆趕路,人困馬乏,“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時節,為什麼路上行人“欲斷魂”?

有人可能會說:清明時節,唐朝難道也放假?

答案是:當然!不過,唐朝放假的,都是衙門官員,平頭老百姓還是老老實實幹活吧!

清明時節,為什麼路上行人“欲斷魂”?

據古籍《唐會要》記載:

(開元)二十四年(大約為公元736年)二月二十一敕:寒食、清明四日為假。

上面這句話是啥意思呢?意思就是說:唐玄宗開元24年,大唐衙門在寒食節和清明節期間,放假4天,這就有點類似於現在的清明小長假。

清明時節,為什麼路上行人“欲斷魂”?

放假期間,唐朝官員一般會回鄉祭掃。要知道,在古代,是沒有小汽車和高鐵的,人們回鄉返程,只能透過步行、騎馬、坐轎子或者乘船,4天的時間,看似很長,實際很短,人們只能匆匆趕路,這樣難免人困馬乏,於是,便有了“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時節,為什麼路上行人“欲斷魂”?

好了,以上就是我們百家號:歷史觀景臺對杜牧詩歌中清明時節,路上行人為什麼“欲斷魂”的3點“解釋”或看法,僅供朋友們參考!

更多歷史見解,敬請關注百家號:歷史觀景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