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北宋詩之遞變:歐、蘇矯弊西昆體的復古與尊法黃、陳的江西詩派

西昆讀什麼字

前言

時人總是對宋詩看的非常輕慢。但實際上呢?在新文化運動之前,尤其是詩學中興之清代,言學宋詩者,百倍於唐。但自新文化運動後,時人對宋詩、乃至於對於古典文學都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審美桎梏,這是非常可惜的。錢鍾書稱“詩分唐宋”不辨高低,認為二代詩各有千秋,或擅長於丰神情韻,或見勝於筋骨思理。即便是在宋人的眼中,認為本朝詩也不見得弱於前代,品藻論詩間,往往以本朝對標,而能別開生變,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便稱“

至於詩,則山谷倡之,自為一家,並不蹈古人町畦

”,凡此種種,不勝列舉。

論北宋詩之遞變:歐、蘇矯弊西昆體的復古與尊法黃、陳的江西詩派

唐宋詩雖千秋各有,但算起來,宋詩在草創之際,確實受到了唐代(尤其是晚唐)的影響,甚至在數十年間都在走歪路。所幸的是,宋人即有歐陽修、蘇舜欽、梅堯臣等人撥亂反正;又有蘇東坡、黃庭堅等元祐名家不“

不蹈古人町畦

”,下開千古“江西派”之盛世————-北宋詩之遞變,概在於此。

西昆體與歐陽修的復古運動

元好問論詩曾雲“

望帝春心託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 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

”。此論直為李商隱《無題》詩本事難解而嘆。宋初詩壇遺承晚唐,期間聲勢最為浩大的詩歌流派便是以此為名的“西昆體”,

田況

《儒林公議》有記雲:“

楊億(字大年,建州浦城人)在兩禁,變文章之體;劉筠(字之儀,大名人)、錢惟演(字希聖,吳越王錢俶子)輩從而效之,以新詩更相屬和;億後編敘之,題曰《西昆酬唱集》

”;又《六一詩話》記雲:“

蓋自楊、劉唱和 ,《 西昆集 》行,後進學者爭效之,風雅一變,謂「西昆體」

論北宋詩之遞變:歐、蘇矯弊西昆體的復古與尊法黃、陳的江西詩派

《西昆酬唱集》

作者十七人,以

李商隱

為宗,詩皆近體,競崇典麗,因此衍生出的“西昆體”在後世風評中更是連貶帶謫,歐陽修以為詩中“

多用故事,至於語僻難曉

”;石介則批其詩是:“

窮妍極態,綴風月,弄花草,淫巧侈麗,浮華纂組

,但確切的說起來,宋初詩之病並不能算是“西昆體”,而是館閣文臣的唱和風氣之盛行。《西昆酬唱集》之由來,是翰林學士楊億等18人奉命編纂《歷代君臣事蹟》時,互相酬唱所得,後才如歐陽修所言一般巋然成風。

論北宋詩之遞變:歐、蘇矯弊西昆體的復古與尊法黃、陳的江西詩派

酬唱應制一類的詩作,本文人競力之屬,不外乎示才炫技而已。賙濟評南宋結社詞便有類似的評價,其雲“

南宋則文人弄筆,彼此爭名,故變化益多,取材益富

”,故此,《西昆集》中詩多有“不說破”,“用僻典”之處,實為常態。《瀛奎律髓》雲“

凡昆體,必於一物之上,入故事、人名、年代及金玉錦繡等以實之。

”;又陸游雲:“

國初尚《文選》,當時文人專意此書,故草必稱王孫,梅必稱騷使,月必稱望舒,山水必稱清輝,至慶曆後,惡其陳腐,諸作者始一洗之。

”這種專雕典事的作詩風氣,顯然並非正路,雖不能完全認其為文字遊戲,但取“

多效晚唐,氣格卑靡

”一語評之,總不過分。

論北宋詩之遞變:歐、蘇矯弊西昆體的復古與尊法黃、陳的江西詩派

歐陽修詩集

面對這種不健康的詩壇風氣,歐、蘇、梅數大家欲定鼎革新,以氣格相標,上追李杜,相與革新。《石林詩話》雲

“歐陽文忠公詩,始矯昆體,專以氣格為主,故其言多平易疏暢。

”又

葉燮

《原詩》雲“

盡變昆體,獨倡生新,必辭盡於言,言盡於意,發揮鋪寫,曲折層累以赴之,竭盡乃止

”。但值得注意的是,歐陽修等人革新之物件,並非是《西昆集》諸公,而是因時人學效而產生的“西昆體”,就歐陽公本人,對於楊億等人並無詬病,其《六一詩話》雲:“

先生老輩患其多用故事,至於語僻難曉,殊不知自是學者之弊。如子儀〈新蟬〉雲:「風來玉宇烏先轉,露下金莖鶴未知。」雖用故事,何害為佳句也.......其雄文博學,筆力有餘,故無施而不可,非如前世號詩人者,區區於風雲草木之類,為許洞所困者也。

若要平心而論。楊億等人的《西昆集》之於宋調卻有奠基之功,而“西昆體”則促為詩壇之病,也幸虧宋有歐陽諸公,能總持除弊,不使宋詩一入明詩之後轍,詩史方才能有唐詩、宋詩兩座高峰。

元祐詩人與江西詩派的建立

自歐、梅、蘇等人追古除弊後,宋詩至神宗、哲宗時便發展到了一個非常繁盛的境地。尤其是元祐前後,蘇軾與其門下子弟品藻論詩、相互酬唱,形成了一股非常具有時代氣息的詩壇風氣,即所謂“元祐體”,《滄浪詩話》雲“

本朝體(通前後而言之)、元祐體(蘇、黃、陳諸公)

”;期間,影響特大之作家,要為蘇軾、陳師道、黃庭堅數家。

論北宋詩之遞變:歐、蘇矯弊西昆體的復古與尊法黃、陳的江西詩派

蘇軾師之在前,但就以詩論,蘇軾仍算不得“當行本色”————-這倒不是說蘇軾的詩不好,而是對於作詩的功夫,蘇軾一如其對詞對文一般,並沒有下足功夫。賙濟《宋四家詞選序》說的很直白,其雲:“

人賞東坡粗豪,吾賞東坡韶秀。韶秀是東坡佳處,粗豪則病也。東坡每事俱不十分用力,古文、書、畫皆爾,詞亦爾

”,更確切說,蘇軾於詩的成就,倒不如說是“性情”的成就,《後村詩話》所謂蘇軾詩“

有汗漫者,有典嚴者,有麗縟者,有簡淡者,龕張開闔,千變萬態

”全是因“

蓋自以其氣魄力量為之

”;趙翼所稱的“

至東坡益大放厥辭,別開生面。天生一枝健筆,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

”,也是僅是因蘇軾之才學、性情、天分所得,尤其蘇軾七律,筆近唐人,因此缺點非常明顯————-正如錢穆所言,平生波盪則詩好,生涯平淡處則次之。

論北宋詩之遞變:歐、蘇矯弊西昆體的復古與尊法黃、陳的江西詩派

蘇軾身後,黃庭堅、陳師道遞起。黃庭堅以“奪態換骨”之法門以為詩,出於

律中之拗體,而加以變化而自開一體,蘇軾稱其詩云:“

超軼絕塵 ,獨立萬物之表

”;陳師道則受學曾鞏,出入山谷之間,得以老杜深法,《後山集跋》評其詩“

雄健清勁,幽邃雅淡,有一塵不染之氣

”,尤為山谷所服膺,《冷齋夜話》有記載一則掌故:

餘問山谷:"今之詩人誰為冠?"曰:"無出陳無已。""其佳句可得聞乎?"曰:"吾見其作溫公輓詩一聯,便知其才無敵。曰:'政雖隨日化,身已要人扶。

‘,惠洪所言雖為軼事,但足見陳師道詩才之博浩。

論北宋詩之遞變:歐、蘇矯弊西昆體的復古與尊法黃、陳的江西詩派

黃庭堅《寄黃幾復》詩云: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想得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陳師道《送趙教授》詩云:

束髮相看到白頭,了知公鬢不勝憂。可堪親老須三釜,又著儒冠忍一羞。平世功名須晚節,向來旬月取封侯。北州豪傑知誰健,乞我黃淤十里秋。

兩詩同源而共健,聲韻鏗鏘,黃庭堅稱陳師道詩“

深得老杜之法

”,但黃詩更於老杜之外,更得唐人氣象。

論北宋詩之遞變:歐、蘇矯弊西昆體的復古與尊法黃、陳的江西詩派

黃、陳二家成法後,宋詩方有江西詩派出。

呂本中

作《江西詩社宗派圖》共列25人,尊“一祖三宗”(

一祖者杜甫,三宗者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

),其勢力之大,要為詩家流派第一,近言楊萬里、姜夔等南宋諸公,遠論陳石遺、陳三立等近代同光諸老,無一不受其薰陶影響,

垂諸久遠者,何止千年。

結言

龍瑜生謂:“

世言宋詩,大抵以元祐諸賢為矩則;其脫離唐詩面目,而自成體格者,亦極其致於蘇黃二家

”(《中國韻文史》),然則,宋詩之調,卻是由西昆文臣接續晚唐技法,並得受歐、蘇、梅復古之矯病而得之基石,遂能有黃、蘇二家分飆於宋。但誠如前文所言,真能為

矩則

的元祐詩人,蘇軾是最學無門徑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