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嘛“山東出響馬”,事關秦瓊、張獻忠和宇文成都?

人人得而誅之的意思是什麼

為嘛“山東出響馬”,事關秦瓊、張獻忠和宇文成都?

說明:本文原為回答某讀者的疑問,現單獨整理成文釋出,請道友諸君賜教。原題目是“俗語說’山東出響馬,河南出蹚將’,響馬是土匪,蹚將又是什麼?”

今兒得用歷史知識搞清楚這個題目。

撫今追昔,講清楚這個事情需要上溯到義和團大叔們縱橫四海的年代。學過近代史的同學們都知道山東是近代被列強侵略最嚴重的的地區,尤其是德國佔領青島期間,和當地民眾矛盾很深,加上官府偏袒教民,部分洋人以外交豁免權為倚仗,肆意欺壓中國百姓,最終義和團的火苗首先在山東點燃。

為嘛“山東出響馬”,事關秦瓊、張獻忠和宇文成都?

為嘛先在山東嘞?因為山東是武術之鄉,但凡一個人受到欺負,總是想快意恩仇的,但是我們走在大街上,如果過來一個五大三粗的壯漢,手裡拿著一把鬼頭大刀,他撞了你一下,揚長而去,這時候或許你忍一忍就算了。但如果你是一個身懷絕技的武林高手,就算不反其道而行之,和他“討教一二”的機率就會大大增加。

中外矛盾就是這樣形成的。而“義和團”就是矛盾的衍生物。

為嘛“山東出響馬”,事關秦瓊、張獻忠和宇文成都?

山東省自古民風剽悍,《隋唐演義》中山東籍的好漢秦瓊、單雄信、程咬金、翟讓、李密、魏徵等諸多“反賊草寇”都是山東人,這裡自古以來都有反抗暴政的傳統。

所以說“山東的響馬”實屬標配。

“四川的賊”指的是張獻忠。老張是陝西人,他在抗清戰爭中割據四川,後來兵敗,在敗逃前,他下令屠城,“不給滿清留下一人一丁”。

“賊”在古代是非常下作的罵人的稱呼,所謂“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事實上,張獻忠並沒有屠城,所謂張獻忠屠城的說法是范文程虛構杜撰搞出來的負面輿論。

為嘛“山東出響馬”,事關秦瓊、張獻忠和宇文成都?

然而即便如此,因為老張這個陝西人,結果搞的四川人民背上了“賊”的諢名,實在是冤枉。

當然,另一種說法是四川是盆地地形,與外界交通不便,滋生出許多盜賊,不足為信。

咱們最後來說說為嘛“河南淨出流光錘”(河南出“鏜將”)。

“鏜將”一詞諧音“躺將”,意思是躺在地下的人。古代河南自然災害頻繁,人民衣食無著,為了生存,就有人鋌而走險,做了剪徑大盜。

為嘛“山東出響馬”,事關秦瓊、張獻忠和宇文成都?

盜賊們有一種分工,叫做“躺將”。“躺將”就是躺在地上,靜候往來客商下車詢問的“高危工種”。通常這種人都皮糙肉厚,即使是客商沒看見或裝作沒看見,趕著馬車從其身上疾馳而過,事後也沒什麼大礙。

然而如果客商下車問詢的話,對不起,馬上呼啦啦從路兩旁就湧出許多“躺將”的同事將客商團團圍住。

久而久之,“躺將”就成了土匪的代名詞,然而“躺”這個詞缺乏美感和動感,後來有文化的土匪就用“鳳翅鎦金钂”的“鏜”字取而代之。

為嘛“山東出響馬”,事關秦瓊、張獻忠和宇文成都?

“鳳翅鎦金钂”是《隋唐演義》中宇文成都的拿手兵器,宇文成都號稱是隋唐排名第二的好漢,他的兵器“鳳翅鎏金鏜”重320斤,外觀威武霸氣驚悚駭人,槍尖異常鋒利,兩翼似張開的鳳翅,翅上帶寒光月刃。宇文成都號稱天寶大將。他曾在長安城獨戰秦瓊、雄闊海、單雄信等名將而不落下風,更在南陽關前打得程咬金無還手之力,連兵器都沒保住,他以一己之力擊敗隋唐排名四五六的英雄雄闊海、伍雲召和吳天錫。

以他的武器給“躺將”正名,用小姐姐們的套路來說,也算是美顏濾鏡了吧。

為嘛“山東出響馬”,事關秦瓊、張獻忠和宇文成都?

還有一種比較不堪的說法:流光錘是“流俇”錘的諧音。為嘛如此呢,因為河南自古以來就是災難頻發區,所謂“十年九旱”,剩下那一年沒發生旱災的話呢,就一定會切換成洪澇災害,所以河南人千百年來經常性的流離失所,致使許多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而那些無家可歸的人,沒有口糧的話就只能外出逃荒,這些外出逃荒的行為,被稱為“流逛”,至於後面的錘,是因為逃荒者如果沒有飯吃的話,就會帶一把錘,能討到飯就和顏悅色的給人磕頭,如果討不到飯反而受到羞辱的話,那就一錘子下去將主家打暈,然後“吃自助餐”。

為嘛“山東出響馬”,事關秦瓊、張獻忠和宇文成都?

綜上所述,山東、四川以及河南這三個地區都遭到過很多苦難,歷史上也付出過很多慘痛的代價,伴隨著悽苦的歷史,也遺留下來一些負面標籤,今日挖出一些原始史料,並非抹黑吐槽,僅只是為讀者君答疑解惑而已。

另類君言盡於此,告辭!

恭請讀者諸君點贊、關注、轉發,如能打賞,無論多少,另類君將竭誠為您解答任何文史類問題(關注後私信留言即可)。

為嘛“山東出響馬”,事關秦瓊、張獻忠和宇文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