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閎和洪仁玕是好朋友,可他為何沒有留在太平天國?

洪仁玕怎麼讀

文/徐永超

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國門,也打開了中國人的眼睛。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出國門,去沐浴歐風美雨。有一個人,他不但是第一位畢業於美國的中國留學生,更在一番因緣際會之下,成為歷史的弄潮兒。他,就是今天要介紹的主人公——-容閎。

1828年,容閎出生在廣東香山縣的一戶貧困農家。香山縣就是今天的珠海,這裡距澳門非常近。當時的教會學校不但免除學費,還提供食宿。所以在容閎7歲時,父親就把他送到澳門一所教會學校上了學。幾年的教育,讓他對西方社會充滿了嚮往。

18歲時,他第一次來到紐約,容閎沒想到這裡的繁華遠遠超出了自己想象。

容閎和洪仁玕是好朋友,可他為何沒有留在太平天國?

經過一番刻苦學習,兩年後,容閎如願考入耶魯大學。在耶魯,這個來自異國的留學生展現了卓越的天資和學習能力,他拼命學習一切新知識,也曾兩次奪得英文論文一等獎。“校中師生,異常器重,即外校人亦青眼相向。”只要他願意完全可以在美國找到一項滿意的工作。但富有家國情懷的容閎,在親身體驗到西方的富強後,對中國的落後痛心疾首。他決心:

"以西方之學術,灌輸於中國,使中國日趨於文明富強之境。"

所以,他以優異成績從耶魯畢業後,毅然乘船踏上歸國旅程。

歸國後的容閎,一度鬱郁不得志。他先是在廣州做美國公使的秘書,後來他又輾轉香港、上海等地。1860年秋,容閎和兩位傳教士一起前往南京。當時,那裡也叫天京,是太平天國政權控制的城市。

到達南京的第二天,容閎見到了幹王洪仁玕。他們之前在就是很好的朋友。

此次老友相見,兩人都非常高興。一番寒暄過後,他問容閎對太平軍有什麼想法。容閎說自己此行只是想看望他,並瞭解一下南京的情況。不過,他還是對洪仁玕說出了自己關於富國強兵的想法,表示,哪怕實行其中的任何一項,他都甘為馬前卒。

容閎和洪仁玕是好朋友,可他為何沒有留在太平天國?

兩天以後,兩人再次相面。這次會晤,他們談論的話題依然是容閎上次所提出的建議。洪仁玕無奈地說,他深知這些措施的必要性,但任何一項措施,都必須多數人同意後,才能實行。

此後,經過一個月的觀察,容閎對於天國的好感漸漸破滅,他不認為太平軍取得最後的勝利。他對天國再沒有留戀。

南京之行後,容閎做起了茶葉生意。這時候,老友張斯桂邀請他來安慶與一位朝廷大員相會。那位大臣,就是曾國藩。

1863年9月,容閎應召前往拜謁曾國藩。聊天中,曾國藩提起洋槍洋炮的威力,說想開設工廠來製造。容閎則明確表示,中國最缺的不是生產武器的工廠,而應先建立“製造機器之機器”的工廠,作為一切工廠的基礎。

曾國藩對這一見解大加讚賞,立即命他負責購買機器。當年12月,容閎前往美國,購買優良機器。運到上海後,成立了洋務運動中大名鼎鼎的江南製造局。自此以後,中國的洋務運動才蓬勃開展。

容閎和洪仁玕是好朋友,可他為何沒有留在太平天國?

製造局的建立,讓容閎大受鼓舞,他把絕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另一項為祖國造福的計劃——-派留學生出洋。為此,他苦苦等待了三年。1870年夏天,曾國藩聯合其他大臣聯名上奏,同年冬天,清政府批准了派出留學生的奏請。

當時,大多數讀書人接觸到的多是讀四書五經,他們普遍認為科舉入仕之路才是唯一正途。出洋留學被認為是背祖棄宗之舉。不過,那時廣東、福建一帶多有赴海外謀生的,那裡風氣比較開放。因此,招收的30名官派赴美留學生主要是廣東、福建一帶的的窮人家子弟。

1872年8月,這批學生從上海起航前往美國。容閎的教育強國理想,走出了第一步。

出國之後,這批幼童在最初的不適應之後,很快融入了美國社會。他們參加各種社團活動、體育運動;開始反感國內陳腐的禮儀;開始討厭長袍馬褂;有的甚至剪掉了辮子;這一切,讓清朝派來的督學大為震驚。他們認為,這些學生 “若令其久居美國,必致失其愛國之心,他日縱能學成回國,非特無益於國家,亦且有害於社會。”於是,奏請朝廷“速解散留學事務所,撤回留學生”。

容閎和洪仁玕是好朋友,可他為何沒有留在太平天國?

在保守派的不斷攻擊下,1881年底,留美學生的被全部撤回,第二年,容閎再次遠渡美國,此後十三年,他再未回國。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異國他鄉的容閎正在焦灼地關心戰事。戰爭失利後,容閎更加堅信:中國根本上的改革,不容稍緩。於是歸國,與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一起,商討變法大計。因為年歲最長,康、梁對他十分尊重,

不但尊稱其為“純老”、“純公”,而且他們的許多重要奏摺、條陳,都是容閎家中討論產生的。戊戌變法失敗後,容閎曾請求美國公使營救康有為、寫信給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請他設法營救梁啟超。他自己則秘密潛逃至上海租界中,好躲避追捕。1902年,他再次前往美國,不過這一次,他再也沒能回來。一個熱愛祖國的人,祖國卻容他不下,這是容閎個人的不幸,也是中國的不幸。

容閎和洪仁玕是好朋友,可他為何沒有留在太平天國?

此後,容閎的思想愈發傾向革命,傾向推翻清政府。1909年,容閎與孫中山相見。1911年,武昌起義的訊息傳來,這因病臥床的容閎興奮不已。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臨時政府大總統,第二天他親筆寫信給容閎,誠邀他擔任要職。但遺憾的是,在這一年四月,久病在身的容閎因搶救無效,逝世於美國的寓所中,這位一生渴望祖國富強的中國人被永遠葬在異國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