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真實”的寺廟,廟內14座佛像全是高僧肉身,有何奇特?

真身佛像在哪幾個地方肉身佛

“歸程回首步猶遲,古塔斜陽系去思,不惜秋波重一轉,水中陸上兩相宜。”

這是古建築園林專家陳從周教授二訪鎮國寺時,所寫下的一首詩,每次都在塔下仔細檢視,流連忘返。

佛教大約在漢代傳入中國,也就是在戰亂頻繁時期,中國開始湧現了寺院建築。隨著佛教的普遍傳播,佛教寺院也在我國廣泛流行起來。中國著名的名寺古剎數不勝數,像眾人熟知的嵩山少林寺、洛陽白馬寺、、布達拉宮、大昭寺等聲名遠揚的寺廟,不僅帶有時代印記,還擁有濃厚的人文風情。

名氣大的寺廟千篇一律,有底蘊的寺廟卻各有不同,今天所說的這個最“真實”的寺廟將會讓你耳目一新,當你瞭解它的歷史軌跡,你會驚訝到懷疑人生:果真夠真實夠給力。

中國最“真實”的寺廟,廟內14座佛像全是高僧肉身,有何奇特?

一、鎮國寺

封建時期,統治者為了加強統治、便於管理,極力推崇佛教,芸芸眾生為了彰顯自己的信仰,會在所在地集資建造大大小小的寺廟供奉佛像。

那麼,佛像也會因經濟水平分為三六九等嗎?

其實,佛像雕塑會因不同地區的經濟實力做出調整。

在科技落後的年代,佛像是他們祈福求安、尋求庇佑的精神寄託之一。很多人希望透過燒香拜佛能夠取得一絲心安。一些較為富裕的地方供奉佛像大多是金身加塑,貧困地區的佛像大多是泥塑。無論怎樣的材質,都改變不了佛像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時隔千年,一些較為經典的寺廟建造流傳至今,各有各的特點、背景。

其次,再來說一下這座與眾不同的寺廟,寺廟中藏有14尊肉身菩薩,14位肉身菩薩的所在地,位於鎮國寺。鎮國寺位於山西省平遙縣城北30裡郝洞村,它於公元963年開始修建,雖然只是一座寺廟,但卻蘊藏著深遠的歷史。

中國最“真實”的寺廟,廟內14座佛像全是高僧肉身,有何奇特?

那個時代,人文風情顯得淳樸真誠,鎮國寺在這種民風中也變得星光熠熠。

鎮國寺原名叫做“京城寺”,京城在封建社會乃是皇權的象徵,相當於一個國家的首都。

京城寺能夠以京城命名,可見它的地位和影響力不同一般。

明朝嘉靖19年,京城寺改名為鎮國寺,寓意為:“對一個國傢俱有鎮守之意。”

寺廟規格龐大,佔地面積約有1萬平方米,氣勢磅礴、風格獨特,建築面積有5000平方米,坐南朝北、設計獨特,整座寺廟由兩進院落組成,由天王殿、萬佛殿巧妙組成。

其實,天王殿並非在北漢時期就有建成,它是在後期的不斷完善中加以修繕而成。

天王殿是鄭國寺的山門殿,它最初建造於元代,殿內有身形魁梧的雕像關公、關公的旁邊帶有四大天王,整個天王殿給人一種肅穆之意,它是由後來的清朝能人巧匠所著。

除了天王殿,還有其他獨具魅力的建築嗎?

中國最“真實”的寺廟,廟內14座佛像全是高僧肉身,有何奇特?

當然有,接著就是萬佛殿。萬佛殿是鎮國寺最莊重的存在,萬佛殿和鎮國寺是同時期所建,它建造於公元963年,是鎮國寺的精華所在。

萬佛殿是鎮國寺的主體建築,萬國寺中的佛像乃是精品中的精品,迄今為止,萬佛殿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之一。

在眾多寺廟中,這個寺廟卻極為突出不同,它的材質是無價之寶,這個材質是什麼?

它的雕塑既不是金身也不是泥塑,佛像雕塑乃是真身所造。

是的,你沒聽錯,這座寺廟中供奉的佛像乃是真人真身。很多小夥伴對此提出疑問:

寺廟內怎麼會供奉真人?這不是對佛教的褻瀆嗎?這些真人是誰?和寺廟有著怎樣的關係?

二、應身菩薩:無瑕禪師

實際上,天王殿和孟佛殿構成了鎮國寺的主體建築,整座寺廟氣勢恢宏、意義不凡,是很多信佛之人前來景仰的重中之重。

寺廟之所以名氣大噪,難道真的只是因為建築獨特嗎?

中國最“真實”的寺廟,廟內14座佛像全是高僧肉身,有何奇特?

當然不是,自古以來,中國的經典建築層出不窮,歷朝歷代都有一定的精品呈現,鎮國寺之所以在歷史的長河中經典不衰,

不僅由於它的建築風格,更多的在於它的“內涵”,它的內涵便是寺廟中的肉身菩薩。

透過參考相關史料,我們可以得知:肉身菩薩乃是得道高僧圓寂後的舍利子。小夥伴對舍利子並不陌生,很多高僧由於常年吃齋吃素,在圓寂之後會形成可大可小的舍利,今天所說的這個“舍利”非同尋常,它是完完全全的“肉身舍利”。譬如說,較為經典的“肉身菩薩”——

無瑕禪師

無瑕禪師,原名海玉和尚,在與佛結緣、遁入空門後遠離世俗,海玉和尚輾轉於全國各地,四處拜佛求經,出生於明朝時期的海玉和尚心懷黎民百姓,希望透過自己的傳道解脫眾生苦難。

當時物資匱乏、路途遙遠,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四處尋覓的決心。雖然風餐露宿,但無暇禪師不畏艱難、就地取材,一心學習佛法、喝泉水、吃野菜,吃野果,無瑕禪師在多年的遊歷中有了很深的感悟。

1623年,124歲的無瑕禪師圓寂。它圓寂的方式非同尋常,屍體放在水缸中蓋上蓋子,按照這樣的處理方式,無瑕禪師的屍身應該很快會腐爛,然而奇蹟出現了。

中國最“真實”的寺廟,廟內14座佛像全是高僧肉身,有何奇特?

一年之後,他的弟子開啟水缸後,發現無瑕禪師師生不僅屍身沒腐,反而面色紅潤、栩栩如生,整個身體極為堅硬,成為了肉身舍利,被人稱為“應身菩薩”。

像無瑕禪師這樣的得道高僧雖然鳳毛麟角,但確有其人,健康長壽,九華山的寺廟還曾供奉了比丘尼仁義、明淨和尚、慈明和尚、大興和尚、普文法師、寬德禪師等高僧的肉身舍利,但是原來有14座“肉身菩薩”,現如今有6座已經找不到了,而後世將剩下“肉身菩薩”供奉起來,無形中增大了鎮國寺的名氣。

那麼,統治者為何提倡“肉身菩薩”?其用意令人心驚

三、提倡“肉身菩薩”的三種用意

在物質匱乏的封建時期,大多數人信奉佛教,他們認為這些屍身不腐之人乃是化身為菩薩的“神仙”,是普度眾生、萬里挑一之人降臨在鎮國寺。而統治者之所以弘揚這種肉身舍利,主要有三種用意。

第一:為了弘揚佛法,加強統治。

佛教在當時風靡一時,佛教所倡導的善、忠等各種信仰非常符合統治者對臣民的要求,透過信奉佛教可以減少人們的貪念痴心,讓他們的思想歸於統一,並且使人們相信真善美。

中國最“真實”的寺廟,廟內14座佛像全是高僧肉身,有何奇特?

任何一件事物的推行,都需要有依有據,樹立典範,而鎮國寺恰好就符合統治者的要求,索性明朝統治者就將京城寺改為鎮國寺,加以弘揚。因有14位肉身舍利的出現,鎮國寺具有更高的說服力,統治者是想借機證明他們的統治符合時代潮流。

第二:引領時代潮流。

佛教不同於道教,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佛教帶有一定的國外色彩,時尚而鮮明,並且探索勾畫出來的一些神明,在無形中會有一種束縛力。

所謂的“舉頭三尺有神明”說的便是如此,法律在一定程度只是事後的處置方式,但在事前,法律對人們的思想沒有一定的限制。透過信仰佛教,讓大家相信因果報應,可以創造一個很好的社會之風。統治者為了給人們營造良好的三觀,可謂煞費苦心。

第三:修身養性。

封建時期物質匱乏、百姓自給自足,在三六九等的階級社會中,很多底層百姓食不果腹,生活相當清貧。在巨大的貧富差距下,自然會引發部分群體不滿,而佛教則倡導吃齋吃素、無慾無求。

這時,吃齋吃素是宗教信仰的一種體現,它既可以約束人們的心性,又可以解決貧富差距的巨大問題,使人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對精神的追求,這也是為何在條件惡劣的環境中,古代人們依然精神富有的原因之一。

中國最“真實”的寺廟,廟內14座佛像全是高僧肉身,有何奇特?

從唐朝時期,佛教就符合統治者的要求,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人們的私心雜念,朝代更迭乃是歷史長河中的常有之事。然而,每個朝代的滅亡必定會引發反亂之事,統治者希望透過佛教信仰來減少人們的殺戮,使人們歸於安寧祥和。

小結

在自由平等的現代社會中,信仰是每個人的自由,鎮國寺作為傳承千年的古老寺廟,它的價值遠遠不在於建築本身,更多的在於文化的沉澱。透過鎮國寺,人們可以瞭解到它的過去往來,瞭解到古人的信仰模式,對參考中國歷史具有極大的意義和價值。

其次,這是一個唯物主義時代,人們要理性看待一些事物,鎮國寺作為很多寺廟中最真實的一個,它的“真實”不僅在於直面大眾的建築風格,更在於十四個肉身舍利的供奉。很多神明可以透過想象虛構而來,但這些肉身舍利卻是實實在在修煉而成成果。這已經不簡單的是“有圖有真相”,而是“有人有真相”,你無法不相信這是真實發生在鎮國寺的事情。所以說,鎮國寺是中國最真實的寺廟,一點都不為過。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