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悟的快樂,是真的快樂,是得大自在的快樂

證悟什麼意思

證悟之樂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故陶子常“樂琴書以消憂”。讀書的樂趣和收穫,往往就是在碰到這種與自己有共鳴之音時,那份得會意和受印證的激動,真的可以令人“欣然忘食”。

讀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說,《寂寞與溫暖》。故事講述的是,在那個動盪的年代,女主人公沈沅讓人充數一般地“忽然被打成了右派”。於是,從她開始的“莫名其妙”,在經歷過茫然錯愕,再麻木無語,最終到有了結論和定性後的鎮定和輕鬆。對此,汪老有一段精彩的心理描寫,讓我感同身受,契契焉,甚得讀書會意下的證悟之樂。

書中這樣寫到:

“沈沅的結論批下來了,定為一般右派,就在本所勞動。

她很鎮定,甚至覺得輕鬆。她覺得這沒什麼。就像一個人從水裡的踏石上過河,原來怕溼了鞋襪;後來掉在河裡,衣褲全溼了,覺得也不過就是這樣,心裡反而踏實了。”

這種體驗和感悟,自己也曾有過。小時上學,雨後初晴,道路泥濘,自己穿著新鞋,走在通往學校的路上。開始時擔心鞋子被沾汙弄溼,小心翼翼,束手束腳地躑躅徘徊,迂迴前行。但突然一個不小心,落足泥坑,或是很倒黴地被旁邊無所忌憚的行人連累,於是就在前功盡棄,沮喪不已的心緒升起的剎那,心裡也就不再糾結,反而踏實了,甚至覺得自己原來的想法及做法有些可笑。因為鞋子就是要接觸地面走路的,總是要粘泥涉水,其使命是使人達至終點,否則,還有什麼用。而一旦認識到了鞋的本性,心裡也就沒有任何對其潔淨與否的掛慮,因此步伐輕快起來,腳下的路也就忽然間平坦無礙了。

其實,汪老與我的這種感受本就是對空性的一種認知與證悟。右派之於沈沅,鞋髒之於我,本都是不存本性的空無,只是自己的內心如何定義而已。無論是走在幹路踏石之上,還是落水如泥而溼,鞋還是鞋,“不垢不淨”,唯獨不同的是心下的感受。穿鞋是為了走路過河的,不是為了永保其潔淨乾爽的,心裡這樣地想,也就可以“遠離顛倒夢想”,真正踏實了。

乍遇事端,開始時誰都會惴惴不安,總是擔心各種難堪的事情禍不單行地因此接踵而至,惶惶然難以終日。但是,當事實不可避免地發生,而逐一直面解決後,才發現,很多事真的就是汪老所說的那樣:“也不過就是這樣”。用天津話說:“沒嘛兒。”

人有時候會得一種豁然開朗的快樂,恍惚間想明白一件事,想開了。其實,這就是瞬間證悟了空性,或是有了同空性之理相合的體驗與感悟。這種經驗,有的是緣因於生活的磨礪,遂在走投無路的驚悸中石光電火一般,剎那頓悟到人生的真諦;或是平時的思考與探知雜糅於心,混沌無解,忽有一天於書中看到一句,瞭然得以醒覺和印證,有若醍醐灌頂般,大徹大悟。得到證悟,哪怕只是一瞬間或是一件事,那種因之而有的快樂,是真的快樂,是得大自在般的快樂。

證悟的快樂,是真的快樂,是得大自在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