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科學上火,騙了我們多少年

較真要點:

1、 吃了一些“熱性”的食物後出鼻血的“上火”,主要是因為吃了富含抗凝血物質的食物,導致鼻腔毛細血管破裂出血。這些食物包括酒;辣椒;高水楊酸食物(入巧克力、咖啡、菠);富含omega3的食物(如魚油、三文魚);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食物(如生薑,人參)等。

2、 熬夜或者吃了某些刺激性食物後口唇長皰、嗓子紅痛這種“上火”,是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口唇引起的。

3、 吃特定食物後口腔容易潰瘍的“上火”,具體原因現在不是太確定。研究認為生活壓力和口腔粘膜破損是主要的原因。

查證者:呂洛衿 | 東京大學外科博士

偽科學上火,騙了我們多少年

作為一箇中國人,自小到大,上火這個詞就伴隨我們一生。

早上上班,看見同事口角長水泡,正呲牙咧嘴,一問,十有八九回答會是“昨天沒睡好,上火了”。

吃了些大龍蝦,第二天口腔潰瘍,別人一問,回答也十有八九是“哎,吃蝦,上火了。”

前天吃了很多辣椒,或者工作加班太多沒有休息好,轉天口唇起泡,紅了,這也是“上火”了。

秋冬交際,天氣乾燥,吃了一些羊肉,或者喝了參湯,結果開始出鼻血,又是“上火”了。

上火就是一個筐,凡是口唇起皰,紅腫,便秘,口腔潰瘍,都可以往這個筐子裡裝。

那上火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現代醫學怎麼解釋上火呢?

先把上火大概分兩大類來解釋。

一類就是吃了一些“熱性”的食物後出鼻血。

另一類是熬夜或者某些刺激性食物後口唇長皰,嗓子紅痛這種。

先來說第一種。

傳統醫學認為出鼻血是因為內火上至鼻脈絡所致。既然流鼻血與內火有關,某些食物,導致肺熱,就容易引起出血,所以要避免積熱的食物。

聽起來挺有道理。

但其實沒有道理。因為哪些食物是積熱的食物呢?食物的熱是個什麼東西呢?不知道。

現代醫學怎樣解釋這種出鼻血的現象呢?

人體鼻腔,尤其前段,有非常豐富的毛細血管,而鼻黏膜很薄,這些毛細血管遇到乾燥氣候,或輕微刺激,都會很容易破裂出血。

為什麼某些特定食物會引起鼻出血呢?食物可跟鼻腔毛細血管不接觸啊。

科學研究解釋了這個謎。

食物引起鼻出血的人,鼻腔的毛細血管對於各種抗凝血的物質或者抗血小板聚集的物質異常敏感,尤其是患有一種叫做先天性毛細血管擴張症的人。這些人一旦吃到了富含抗凝血物質的食物,就會導致鼻腔毛細血管破裂出血。原因其實很簡單,一點也不神秘。

2013年,美國耳鼻喉醫學會的官方學術雜誌發表了英國皇家大學醫學院的一份研究,詳細測試了容易引起鼻出血的各種食物。清晰地解釋了食物引發鼻出血的原理。

這份研究發現引起鼻腔出血的食物主要分為幾大類。第一大類是酒精,特別是紅酒。第二大類是辛辣食物。紅酒裡含有大量的水楊酸和水楊酸鹽,辣椒裡也含有大量水楊酸鹽和薑黃色素。水楊酸和薑黃色素能抑制血液中的血小板聚集,而血小板聚集抑制是出血的最大誘因。薑黃色素同時還能抑制血管收縮,所以抑制了止血。第三類最容易誘發鼻出血的是巧克力。巧克力中的可可也是有名的血小板抑制劑,特別是黑巧克力。第四大類是富含omega3的食物。比如,魚油和三文魚。

總結一下,其實就是容易引發鼻黏膜出血的食物:

酒,尤其紅酒。

辣椒,以及辛味料。

高水楊酸食物:巧克力,咖啡,蘋果,菠蘿。藍莓,草莓等莓類水果,橙子,某些中藥飲品,大蒜,枸杞,橄欖葉,葡萄乾,甜瓜,獼猴桃,石榴,蘑菇,西紅柿,蘿蔔,杏子,大棗,花生。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食物:生薑,人參,銀杏葉,維生素E。

富含omega3的食物:魚油,三文魚。

其他:糖,奶類,某些豆子。

再來說第二種。

民間常說的這種“上火”,英文名叫fever blister(熱病性皰疹),是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口唇引起的,常表現為在嘴唇長出皰瘡或口腔潰瘍。感染率很高。根據WHO的資料,逾37億50歲以下人群( 67%的人口) 染有1型單純皰疹病毒。(1型感染通常表現為口腔潰瘍或者口唇皰疹,也是所謂上火的元兇)。

但感染有口腔單純皰疹病毒的人多數情況下都不會表現出任何症狀,但病毒也幾乎不會自己消失。就一直在口腔潛伏。所以多數情況下自己不知道口腔有這種病毒感染的存在。在某些特殊情況下,人體的免疫機能下降,或者病毒活躍度上升,這時候病毒就啟用,開始出現口唇起泡,口咽疼痛等等症狀,看起來就是“上火”。能啟用皰疹病毒的誘因很多,常見的有生活壓力,感冒,熬夜,過度悲傷,女性來月經,夏天曬太陽太久等等。所以看起來就是“火”太旺,導致了“上火”。其實呢,就是潛伏的病毒重新啟用,開始出現口唇起泡,口咽腫痛的症狀了。

這種皰疹感染通常一兩週自愈。但口腔皰疹活躍期的病毒傳染性很強。從開始有感覺(嘴唇灼痛)到完全消失的時段,傳染性最強。完全癒合後就幾乎不會傳染了。皰疹活躍的時候口唇的病毒處於活躍期,這時候親吻了別人,尤其是孩子,很容易就傳給了被親吻的物件,所以“上火”的時候不要親孩子。孩子的免疫機能還沒有發育完整,一旦感染非常危險,所以跟幼兒接觸的人,一定要注意。 平時注意口腔衛生,勤喝水勤洗手。

另一種是吃特定食物後口腔容易潰瘍。

這種在現代醫學上稱為canker sore,具體原因現在不是太確定。但關於單純性canker sore(一年3、4次,一次1-2周),研究認為生活壓力和口腔粘膜破損是主要的原因。另外,酸性水果蔬菜也是誘發因素之一,比如檸檬,橙子,菠蘿,蘋果,西紅柿,草莓,無花果等,硬的食物或者刷牙破損也是誘發因素。這種通常也是不需要治療的,過幾天或一兩週就自愈了。

那為什麼有些人在戒菸後會很容易出現口腔潰瘍呢?

這也跟“火”無關。英國人在2004年做了一個大型的研究,發現戒菸的人大約有40%會出現口腔潰瘍,多發在頭2周。為什麼呢?研究認為,可能的原因是:1、戒菸後口腔黏膜上皮加速角質化;2,菸草中某些抗細菌作用的成分沒了,突然失去保護作用;3、戒菸後的焦慮,同時口腔唾液免疫球蛋白A降低。

所以,古人透過觀察所總結的似是而非的“火”導致的上火一說,其實多數情況下是病毒感染導致,或者食物的特殊成分導致的。瞭解一些現代醫學透過研究而確定的知識,不但可以解釋這些現象,重要的是學會如何預防,治療,以及如何避免傳染給身邊的人,尤其是家有幼兒的人。

點選騰訊新聞APP搜尋框,

檢視【較真榜】

,每日最熱闢謠科普一網打盡。

版權宣告:本文系騰訊較真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