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癌症幾十年, 6位院士給出“抗癌處方”, 簡單卻很少人知道

吃什麼能抗癌,做什麼能防癌?這是很多朋友都比較關心的問題。在這個談癌色變的年代,癌症給許多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人們不得不給自己敲警鐘,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能造成癌症的發生。

這些年,癌症早已從罕見病變成常見病,它如潛伏在人群中的幽靈,讓人心生恐懼。為了打敗癌症,坊間關於抗癌、防癌的“神話”從來沒斷過,這也讓很多人走了彎路。

今天,我總結了幾位健康專家的防癌抗癌經驗。

研究癌症幾十年, 6位院士給出“抗癌處方”, 簡單卻很少人知道

研究癌症幾十年,6位院士給出“抗癌處方”,簡單卻很少人知道

孫燕:像控制酒駕那樣控煙

煙中含有尼古丁和焦油等致癌物質,抽得越多得癌的機會就越大,特別是肺癌、腸癌和宮頸癌。吸菸不僅會導致身體的健康損害,還會引發一系列疾病。

在美國有調查顯示,吸菸者死於心臟病和中風的機率要比不戒菸者高出一倍以上,而這兩者又都與飲酒有關。因此,要防止癌症的發生,就必須嚴格控制煙霧,也就是像控制酒駕一樣。

很多癌症患者得了癌症之後,我再三叮囑他們戒菸,但我常常會想,如果當初不吸菸,也許不用去醫院。

研究癌症幾十年, 6位院士給出“抗癌處方”, 簡單卻很少人知道

巴德年:保持愉悅的心情

雖然巴德年是免疫學專家,但他從不主張吃增強免疫力的保健品,人的健康不是靠吃藥維持的,他的防癌秘方只有一條——保持愉悅的心情。

愉悅的心情對健康和增強免疫力最重要,發脾氣、生悶氣、憋著上火等,都會引起體內腎上腺素提高,進而使身體各項機能降低。

當一個人在大發雷霆時,身體產生的壓力激素,足以讓小鼠致死。因此“壓力激素”,又稱“毒性激素”。

如果人整天焦躁不安、發怒、緊張、抑鬱等,令壓力激素水平長時間居高不下,人體的免疫系統將受到抑制和摧毀,讓癌症的發生和發展有了可乘之機。

研究癌症幾十年, 6位院士給出“抗癌處方”, 簡單卻很少人知道

樊代明:人要有規律,12點還加班,那是謀財害命

樊代明院士指出:人的24小時,12個時辰都是變化的,中午12點是午時,生命力最強,我們拿來睡覺,晚上12點生命力最差,死人最多。

範明代院士平時也會提醒自己的學生,即使平時工作再繁忙,該休息還是要休息的,儘量減少熬夜的次數。有的人迫於工作,不得不加班熬夜,但長時間下來,身體的器官就得不到很好的修復,細胞異變的機率相對是很大的。

因此,年輕人每天最起碼要有8個小時的睡眠時間,睡眠不好的老人,也要保證6到7個小時。

研究癌症幾十年, 6位院士給出“抗癌處方”, 簡單卻很少人知道

湯釗猷:最好防癌運動就是游泳

很多人問湯釗猷院士怎麼防癌、什麼運動能防癌?他說最好防癌運動就是游泳,湯釗猷院士有個病患,生了肝癌,血管裡面都是癌,然後去做化療,湯釗猷院士問他你會游泳嗎,他說會,就讓他每天游泳,然後打幹擾素,現在已經11年了,紅光滿面。

現在甚至比湯釗猷各方面都要好得多,他有十幾病人都是這樣的,他陪他的兒子研究老鼠的游泳,分三組,一組一天遊8到32分鐘,一組游到遊不動,過度游泳。結果,

適度游泳的老鼠活69天,過度游泳的活50天,不游泳的活60天,所以適度的運動對防癌是有好處的。

研究癌症幾十年, 6位院士給出“抗癌處方”, 簡單卻很少人知道

郝希山:許多癌都是吃飯;吃飯記得五個字

“我用營養品防癌,是堅決反對的。”這是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郝希山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的話。他認為:現在人們對營養缺乏認識不夠,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營養。

所以很容易患疾病。郝希山院士說,只有吃得好,才能有效地預防癌症。防癌飲食以“粗,淡,雜,少,素”;多吃粗糧,粗纖維類食物為基本準則;

少吃高脂肪,動物蛋白類;食物種類要多樣化,食物攝入總量和糖,蛋白質,脂肪攝入量都要適度;另外每天要吃400克非澱粉類蔬菜水果。

研究癌症幾十年, 6位院士給出“抗癌處方”, 簡單卻很少人知道

孫燕院士:定期檢查很重要

孫院士表示癌症治療的時間很重要,建議定期體檢篩查,最好是每年2次,由於腫瘤隱蔽性高,進行一次普通的體檢不容易發現,比如早期的肺癌,只有一半的患者是透過醫療器械檢查發現的,那麼增加體檢次數,就能提早發現腫瘤。

孫院士說在醫院多年,有60多名員工曾檢查出乳腺癌,基本上都治癒了,就是因為工作人員每年定期體檢,發現得早,就能儘早的干預治療,才使結果變好。

目前還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徹底的預防癌症,只能透過體檢的方法儘早的發現早期的癌症,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治癒和長壽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