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官職原只是高官的兼職,卻導致鐵血帝國覆滅,新生政權果斷廢除

大鴻臚是什麼級別

此官職原只是高官的兼職,卻導致鐵血帝國覆滅,新生政權果斷廢除

【上海高中語文李老師線上講義】一句一個知識點,看了就能記住!||文化常識(五、職官)(1、三公九卿)

文化常識

五、職官

1、三公九卿

中國古代官職建置,歷經數代因革,情況特別複雜,我們在這裡,只講與我們初高中文言文閱讀相關的重點內容。

戰國時期,因為各國疆域有限,官職建置相對簡化,國君之下,一般只設置將與相,分管文、武二事。例如,趙惠文王時,藺相如為相,廉頗為將。相對來講,相的地位,稍高於將,相“百官之長”。楚國的官號跟其它各國不同,最高長官是令尹,次於令尹的是武官上柱國。

此官職原只是高官的兼職,卻導致鐵血帝國覆滅,新生政權果斷廢除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皇帝之下,設定丞相府、太尉府、御史大夫寺組成中央中樞。丞相“掌丞天子,助理萬機”,幫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太尉“掌武事”,負責全國軍事事務。御史大夫“掌副丞相”,負責執掌群臣奏章,下達皇帝詔令,是皇帝的秘書長,兼管監察事務。丞相地位最高,尊為相國,統稱宰相。宰相一詞,最早見於《韓非子》“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但是,正式確定為官號,是遼代。遼代的中樞機構是南北宰相府,各設左右宰相。過去文人常用宰輔、宰衡來稱呼宰相,但不是正式官職。

此官職原只是高官的兼職,卻導致鐵血帝國覆滅,新生政權果斷廢除

漢朝沿襲秦制,但到漢武帝時,宰相的權力卻大大縮小。西漢末,丞相改稱大司徒,太尉改稱大司馬,御史大夫改稱大司空,號稱“三公”,又稱“三司”。

秦漢時的中央行政長官,還有所謂“九卿”:奉常,掌宗廟禮儀;郎中令,後改稱廣祿勳,掌宮廷侍衛;衛尉,掌宮門近衛軍;太僕,掌皇帝輿馬;廷尉,漢代又稱大理,是最高法官;典客,又稱大行令、大鴻臚,掌管少數民族事宜;宗正,掌管皇族事物;

治粟內史,又稱大農令、大司農,掌租稅賦役;少府,掌宮廷總務。其中,廷尉、典客和治粟內史,掌管政務,其餘六卿,都是皇帝的私人秘書。九卿之外,掌管京師治安的,是中尉,後又稱執金吾。

此官職原只是高官的兼職,卻導致鐵血帝國覆滅,新生政權果斷廢除

秦漢的“三公”“九卿”已具備了後世行政機構設定的雛形。可以說,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這樣的行政機構設定,是適宜的,也是高效的,是有益於國家穩定和統一的。下面,我們來重點講一下漢代的加官制度。加官,是本職之外另加的官,也就是官員的兼職。

當然,加官雖是兼職,但也有好處和特權。漢代的加官有侍中、給事中、諸吏、散騎、中常侍等。加侍中,可以自由出入禁宮,成為皇帝的親信;加給事中,就能掌顧問應對;加諸吏,就能對宮廷官員進行監察和彈劾。後世,侍中成為門下省的首長,給事中,則成為門下省的屬官。散騎,是皇帝的騎從,中常侍則在禁中侍奉皇帝。

此官職原只是高官的兼職,卻導致鐵血帝國覆滅,新生政權果斷廢除

自東漢初開始,中常侍一職,多以宦者擔任,如宦官曹騰、蔡倫,都是從小黃門升遷為中常侍。

漢安帝時,和熹鄧皇后臨朝,中常侍都任用宦官,並授以重任。從此後﹐居此位的宦官竟可權傾人主,員數也從四人增加到十人,東漢末增加到十二人。

此官職原只是高官的兼職,卻導致鐵血帝國覆滅,新生政權果斷廢除

東漢靈帝時,操縱政權的張讓、趙忠、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慄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十二個宦官,都任職中常侍,又稱“十常侍”。“十常侍”玩弄小皇帝於股掌之中,賣官鬻爵,橫徵暴斂,天下民不聊生,最終導致了東漢末年的張角“黃巾起義”,拉開了東漢滅亡的序幕。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鐵血大漢,竟亡於這樣一個在當時微不足道的官職!可發一嘆!可不鑑哉?!

曹魏時,果斷廢除中常侍,改設散騎常侍,用士人擔任。

此官職原只是高官的兼職,卻導致鐵血帝國覆滅,新生政權果斷廢除

上海市知名高中在職語文教師,專注上海高考語文一對一輔導十五年! 我承諾:上10次語文課,學生的閱讀理解有質的提升;再上10次語文課,學生的作文有質的提升。長按複製:shgkyw,新增“上海高中語文李老師”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