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又之國》收視撲街,為什麼中日合作的動漫結果都這麼差?

普通一拳日語怎麼說

2019年4月番來勢洶湧,除了一拳2、巨人3part2這些強力續作外,還有很多值得注目的新作登場。而這之中就包括一部中日合作的番——《拾又之國》。

作者第年秒是首位作品登上日本本土jump漫畫雜誌的中國漫畫家,其作品還被富堅義博稱讚過。動畫由小丑社製作,依達勇登導演、石井明治負責人設、高梨康治操刀音樂,這樣牛掰的陣容最終還是造成了《拾又之國》的各種差評。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具體的原因。

一、製作方:

《拾又之國》收視撲街,為什麼中日合作的動漫結果都這麼差?

說到中日合作,近年來這似乎已經成為了衡量一部作品優劣的標準。在我國動畫產業還未發展起來的前些年,一部打著“中日合作”旗號的《雛蜂》浩浩蕩蕩進入大眾視線,中日同步播放、雙語配音,做足了噱頭。這應該算是前期最標誌性的爛作了,第一集質量還算好,之後就開始大量崩壞,同時也因為各種迷之原因停更了,這股勢頭就此打住,悄無聲息退場。

而被日方坑的作品不止雛蜂,《從前有座靈劍山》、《一人之下1》均是毀在了這一點上。

《拾又之國》收視撲街,為什麼中日合作的動漫結果都這麼差?

那麼為什麼中方一定要外包給日本呢?筆者猜測如下原因:

1。 首先是技術經驗。日本在動畫製作方面肯定是比我們經驗足,當年手冢治虫大師簡化了迪士尼的動畫製作方式,縮短了經費,同時還不會降低質量。

2。 為了開拓日方市場。使用外包、採取日語配音、宣傳這些手段都是為了開拓市場。

3。 態度問題。這會涉及到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相信大家不言而喻,有些國外公司拿錢不幹人事,要麼是資金不充足到位,但無論怎麼說,國外的事總沒有國內用心。

《拾又之國》收視撲街,為什麼中日合作的動漫結果都這麼差?

二、臺詞、劇情魔改:

談到小丑社,就不得不提其負責的《火影忍者》、《博人傳》、《東京喰種》等知名番劇,均是在後期遭到劇情魔改,這導致了很多原作粉的不滿,同時為了迎合商業化需求,使某些劇情潦草過場,前後根本對接不上,角色行徑各種打臉。同時原作漫畫的優秀分鏡也被割捨。

同樣改編中國漫畫,因為有中日語兩版,《拾又之國》毫不意外地也出現了人物嘴型有問題、臺詞不口語化的毛病,因為日方製作時只考慮到日語臺詞的嘴型,中方為了配合嘴型只好將臺詞修改得怪里怪氣,這也就出現了很多書面化語言。譬如“已經到了午飯的時間了”“今天可是難得的好天氣”等,是不是非常彆扭,試問一部中國動畫的臺詞根本不是我們平時會用的語氣,你聽著不難受嗎?

《拾又之國》收視撲街,為什麼中日合作的動漫結果都這麼差?

三、製作週期趕:

這肯定是全球影視行業的通病了,俗話說慢工出細活,但一些公司為了獲益,將工期縮短,這也導致了製作方的趕工,交出來的作品狗屁不是。

《拾又之國》收視撲街,為什麼中日合作的動漫結果都這麼差?

以上,就是中日合作口碑普遍低下的大概原因了。其實我們自己也有能力做好一部動畫的,近些年來視美、繪夢出品的很多作品都求精求高。

唯一可惜的是漫畫作者和原作粉絲們,眼看著自己的寶貝“慘遭動畫化”,卻無法指正問題。實際上《拾又之國》,還有我之前提到的《雛蜂》、《一人之下》的漫畫畫風都非常棒的,分鏡劇情也很不錯,只是路人口碑栽到了中日合作動畫化這一方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