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貴的"虔誠"... ...

虔誠怎麼讀

寶貴的

有些詞彙單憑讀書是讀不懂的,“虔誠”就是其中之一。我讀懂“虔誠”,是在青藏高原的青藏公路上,是一群群“朝聖”的藏民用“言”和“行”讓我領悟的。

很多年前的一個夏天,我到西寧參加一個會議,東道主在會議結束後安排了一次到青海湖的遊覽。乘坐豪華大巴行進途中,常常看到公路旁有三五成群或一個個單獨向前的藏胞們一個頭一個頭地向前磕進著。那是什麼樣的磕頭方式啊:先跪下,再撲身,一直將手伸向最遠處,然後起身走至手指到處,再次開始相同的動作……真正的一個“五體投地”又一個“五體投地”地向著拉薩方向移動。

寶貴的

和我一樣的內地同行們對此不理解了:即便是“朝聖”,也可以乘車乘飛機前往,這樣做是何必呢?!青海的同行告訴我們:這就是藏族同胞的一個特點,哪怕千里百里,哪怕風雪瀰漫,哪怕山高路險,哪怕無人陪伴,只要確定了心中的“神聖”,一生中至少要有一次這樣的歷程。

在日月山口,我和同行一起下車,在一塊油菜花盛開的梯田旁,與一位正在休息的朝聖者攀談起來。問:“您走了多長時間了?”答:“十幾天了。”“還要多長時間才能到達(拉薩)?”“不知道,天氣好的話也許三四個月吧。”當然,問答是經由西寧的同志翻譯的。有人再次發問:“為何不乘汽車呢?是不是錢不夠?”被問的藏民解開了腰上的錢袋,好傢伙,裡面百元成沓的人民幣足足夠我幾年去掙。“那你幹嗎要吃這苦?磕半天頭也沒人看見?”藏胞聽了翻譯的話,狠狠地瞪了問話者一眼,用手指了指藍天,再指指雪山,沒有回答任何提問,又是一個“五體投地”連著一個“五體投地”地向前行進了。

寶貴的

西寧的同事告訴我們:“改革開放以後,由於中央的優惠政策和內地的全力支援,以放牧加種田為業的藏民,大多數都富裕起來。但是,由於文化教育的相對滯後和從農奴制直接進入現代的突變式跨越,相當一部分藏民還在心中保持著對“佛主”對所有向善之神的崇拜和迷信,他們將掙來的錢除了必需的食用,都捐給了寺院。剛才那位藏民已經表示了對問話者的極大憤慨,認為你們冒犯了“神靈”,只是因為你們是漢人才沒有再計較。”

寶貴的

望著漸行漸遠的朝聖者,我突然產生了一種感動:如果不計較文化因素和對科學知識的瞭解而造成的信仰差異,這種追求這種執著這種不達目地絕不罷休的勁頭,我們自認為已經步入現代的人們能夠相比麼?要知道。他們前行的途中還有許多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山口,還有許多不可預料的雨雪風雹,而且絕對沒有監督者,沒有強制的律條,他們只對自己的信念負責……

後來,我查閱了詞典,弄明白了“忠誠”和“虔誠”的區別。做為受過高等教育的讀書人,無論何時我都會選擇“忠誠”,因為忠誠是建立在明白之上的。可是我也敬佩儘管有些盲目的“虔誠”,虔誠意味著絕無欺瞞,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蒼天!

寶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