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的山上,曾經有6米長的“海龍”搏鬥

凌玉弓和滄龍誰厲害

貴州的山上,曾經有6米長的“海龍”搏鬥

在武漢的東湖之濱、南望山麓,坐落著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這座博物館館藏各類地質標本三萬餘件,其中不乏極為罕見的珍貴展品,之前我講過的關嶺創孔海百合化石就是其中之一,而我們今天要介紹另外一件展品:

梁氏關嶺魚龍

Guanlingsaurus liangae

富饒而殘酷的淺海世界

在距今大約2。2億年前的晚三疊紀的貴州關嶺,當時這裡還是一片溫暖的

淺海

,海底長滿了各種海百合和腕足動物,大群的菊石在水中游弋,豆齒龍

Cyamodus

將鼻孔露出水面呼吸新鮮空氣、安順龍

Anshunsaurus

潛游在海底泥沙中尋找軟體動物。

貴州的山上,曾經有6米長的“海龍”搏鬥

梁氏關嶺魚龍化石,也有人認為應當將其劃歸薩斯特魚龍屬

Shastasaurus

| P。 Martin Sander et al。 / Plos One (2011)

這時一個巨大的身影從陰影中衝出,用尖尖的嘴吻咬住了一隻菊石,它熟練地將菊石的軟體從殼中咬出來,一口把菊石肉咬到嘴裡,熟練程度像極了我們吃炒田螺。菊石的血肉碎片漂浮在海水中,引來了一群小動物分食,菊石的殼緩慢的沉入海底,那是一條

體長接近6.5米

的海洋巨怪,它悠閒地向陰影中游去,準備尋找下一個獵物……

這條巨型海怪就是梁氏關嶺魚龍,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

貴州的山上,曾經有6米長的“海龍”搏鬥

梁氏關嶺魚龍頭骨 | P。 Martin Sander et al。 / Plos One (2011)

中生代的海洋是巨型海洋爬行動物的天下,魚龍、鰭龍、地棲鱷還有滄龍紛紛從陸地重返海洋,而這些海洋巨無霸們當中,第一個下海吃螃蟹,不,下海稱霸的就是

魚龍

貴州的山上,曾經有6米長的“海龍”搏鬥

科幻小說《地心遊記》裡想象的中生代海洋爬行動物打鬥場景 | Wikimedia Commons

魚龍的偉大王朝

故事需要從二疊紀末那場毀天滅地的大滅絕說起。在這場大災變中,超過96%的海洋物種都無法見到三疊紀的太陽,當地球環境漸漸恢復時,海洋生物們也迅速恢復。在大約2。5億年前的湖北、安徽一帶,當時這裡是一片溫暖而富饒的

淺海

,海水錶層生活著巨量的浮游生物,這就滋養了無數以浮游動物為生,諸如菊石一類的生物。魚龍的祖先,一種

半水生的爬行動物

,似乎發現了“下海”的商機,義無反顧再一次回到了海中。

貴州的山上,曾經有6米長的“海龍”搏鬥

巢湖魚龍化石 | Ryosuke Motani et al。 / Plos One (2014)

剛剛下海的魚龍似乎也沒搞清楚,如何成為“七海的霸者”,其中有一部分諸如柔腕短吻龍

Cartorhynchus lenticarpus

,選擇了像海獅或海豹一樣,既能回到陸地上曬太陽,也能在海洋中追逐菊石和魚類。在安徽潮湖發現的巢湖魚龍

Chaohusaurus

則展現了另一種發展趨勢:它們的身體長長了,而且呈現出流線型,鰭狀的四肢逐漸變小,尾巴卻變得更強壯,長得

越來越像魚

了,嘴也變得更長了。並且它們演化出卵胎生能力,從此不再需要返回陸地繁殖,這一切都說明了它們變得更加適應在海洋中的生活。

貴州的山上,曾經有6米長的“海龍”搏鬥

卵胎生魚龍的分娩想象圖 | Ryosuke Motani et al。 / Plos One (2014)

日本發現的歌津魚龍

Utatsusaurus

,雖然身體結構還保留著一部分陸生爬行動物的特徵,但具備了更多的

適應海洋環境生活

的特點,此時魚龍也許並不滿足於在接近海岸的淺海生存,已經開始向更遠更深的海洋進發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魚龍好似如魚得水、放龍入海,在海洋中似乎已經找不到能與自己抗衡的對手了。而在關嶺地區,魚龍呈現出

十分豐富的多樣性

,在晚三疊紀地層就發現了多種不同形態的魚龍:其中有身體窄而長,四肢構造相對原始,尾部也沒有明顯下彎的混魚龍

Mixosaurus

;同時也有身體與脖子變短、眼睛變大、背椎上弓、尾椎下彎,四肢呈現槳狀的黔魚龍

Qianichthyosaurus

;以及體型龐大的關嶺魚龍。

生命終止於岩石

此時此刻,這片富饒的淺海就像是魚龍的世外桃源。這條巨大的關嶺魚龍又捕捉了幾隻菊石,此時它已經快吃飽了,悠閒地擺動著身軀,夕陽的餘暉將關嶺魚龍巨大的身體染成金黃色,這時它看到了不遠處有一隻小動物浮在水面,那是一隻幼年的

黔魚龍

。要不要將這個小傢伙加入“豪華晚餐”,是一件需要權衡的事。黔魚龍雖然體型不大,但速度和靈活性卻遠在關嶺魚龍之上。

貴州的山上,曾經有6米長的“海龍”搏鬥

黔魚龍復原圖與人類的大小比較 | Slate Weasel / Wikimedia Commons

關嶺魚龍最後還是決定發起攻擊,它利用礁石的掩護,從側後方向黔魚龍接近。而幼年的黔魚龍似乎受了傷,非常吃力地拍打著自己的鰭肢,勉強浮在水面。似乎獵物已經手到擒來,關嶺魚龍靠著一塊巨大的礁岩,在礁岩的陰影處準備衝刺撲向黔魚龍,突然它發現側面有一條比自己更巨大的黑影,正快速衝過來,那是一條

貴州魚龍

Guizhouichthyosaurus

此時關嶺魚龍已經來不及躲閃,貴州魚龍全速撞在了它的左側腹部,巨大的衝擊力讓關嶺魚龍一下子撞在了礁岩上,突如其來的攻擊讓它措手不及,它拼命地搖擺著身體落荒而逃……

貴州的山上,曾經有6米長的“海龍”搏鬥

去年發現於中國貴州的化石,在貴州魚龍化石的腹內,還有一隻興義新鋪龍

Xinpusaurus xingyiensis

的殘骸 | Dayong Jiang et al。 / iScience (2020)

關嶺魚龍一直逃到再也遊不動,此時鮮紅的血液從它的口鼻中散出,貴州魚龍的撞擊並不嚴重,但撞在岩石上的那一下讓它的內臟受損,而它拼命逃走時,劇烈運動讓內臟的傷進一步加深……越來越多的血從它嘴裡流出,它再也支撐不住了,隨著太陽落山,關嶺魚龍慢慢的被海流捲入了漆黑的深海,它很快被厚厚的泥沙覆蓋,軀體很快腐爛,而骨骼形成了

化石

隨著滄海桑田的變遷,喜馬拉雅山的隆起,貴州也不再是富饒的海洋。關嶺魚龍的化石被古生物學家發現,這具完整的魚龍化石,被送到了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

,向人們訴說著魚龍家族昔日的輝煌。

貴州的山上,曾經有6米長的“海龍”搏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