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傳統習俗“多標”,族人用小小標記來進行生產活動或社會交往

結繩記事的方法有什麼不好的地方

大家好,我是黑黑的老黃學文化,大家都知道,在這個資訊發達的現代社會,有各種各樣不同的標記,人們出門辦事、旅遊、探親訪友,去一個原來沒有去過或者不認識道路的地方,大家都根據導航的指示去走,可以說導航也屬於標記的一種。或者說大家經過學校附近的時候,會看見路牌上標有“小心慢行,前面放學路段”這樣的標記。又或者到那個地方旅遊,上面寫著“名勝景地,請愛護公物”等,這些都是屬於標記,和每個民族一樣,侗族在千百年的歷史變遷中,也形成了很多自已民族傳承下來的民族標記文化,他們的標記是非常有趣的,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侗族的一種傳統習俗“多標”。

侗族傳統習俗“多標”,族人用小小標記來進行生產活動或社會交往

“多標”,侗語,是插個標記的意思,它是侗族的一種傳統習俗。族人在生活當中往往用一件用具,一個細小的物件,一種或多種植物作為記號,表示一種生產活動或社會交往。有的用來指示道路前進方向,侗家的“多標”,名目繁多,用途很廣,有用生產工具置於寨門的“寨標”,有用柚子葉掛在門口的“門標”,有用青草扭成田螺形狀,或者放在青年男女約會地點的“約標”,下面介紹的是指侗族人民僅限於勞動生產活動中的幾個主要標號。

侗族傳統習俗“多標”,族人用小小標記來進行生產活動或社會交往

第一首先說的是山標:侗族地區過去有句俗話:“山有山規,寨有寨禮”。“山標”的實際意義是引導人們有秩序地開拓山區資源,共同發展生產。勤勞而又充滿智慧的侗族人民,遠在“款約”時代就訂下了許多山規,並用韻白式的“款詞”刻在石碑上,一代一代地沿襲下來。到了如今,社會變革了,生產發展了,但在侗族日常生活和農事活動中,仍可看到它的痕跡,很多侗家人都還有這樣的風俗習慣。

侗族傳統習俗“多標”,族人用小小標記來進行生產活動或社會交往

按照侗族人民的當地習慣,每年秋收之後,禾把上晾架了,茶子上油榨了,鮮魚醣進酸壇了,這個時節,家家戶戶都要上山砍柴火劈柴堆。所以有的民眾扛著斧頭,有的揹著鉤刀,翻山越嶺去尋找無主的茂密林地,找到方便劈柴堆的地方,就在那裡打上草標。如果有什麼急需辦理的事情,儘管放心去做,即使後來有人來到這裡發現這片茂林地,並且也打算在這裡劈柴堆,但當他發現這裡已有了草標,就會主動放棄在這裡劈柴堆的計劃,絕不會在這片已號有山標的地方揮刀揚斧。因為他明白,這樣做是不道德的行為。有時上山砍柴如果砍得多了,一次挑不完回家,那麼餘下的柴,也可以打個標留在山上,哪怕一時沒時間,過了十天半月以後再去挑,打有草標的堆,還會原封不動地放在那裡。旁人也不會貪圖這堆現貨。

侗族傳統習俗“多標”,族人用小小標記來進行生產活動或社會交往

劈柴堆有多標的規矩,開荒地同樣也有多標的規矩。以前哪塊荒地誰先打有草標,就歸誰來開墾。但又有個原則,一個人不能打很多標號,要是有人貪圖霸山,到處打標號地,就會受到輿論的指責,眾人的反對,直至取消他的標權。

侗族傳統習俗“多標”,族人用小小標記來進行生產活動或社會交往

第二個說的是水標:侗族山寨,到處都有長流的溪水,噴珠的山泉。這些水泉,有的鋪上光滑的石板,有的建起精緻的涼亭,有的架起成排的長凳。所有這些點綴在山泉四周的附屬建築,都是熱愛公益的侗家,利用工餘時間一丁丁、一片片修飾而成,方便過路人休息和飲水的。這樣的山泉,侗語叫做“龍燜”。然而,並不是每一眼泉水都能飲用的,有的泉水喝了甚至會中毒。那麼,怎樣才能鑑別泉水能不能喝呢?這就靠“水標”起作用了。

侗族傳統習俗“多標”,族人用小小標記來進行生產活動或社會交往

山裡人有山裡人的辦法。據說前人每掘一口井,都是先用熟銀試測過,可喝的泉水就在泉邊用青草扭成一個耳朵形的標記,這就叫做“水標”。飲水的人如果發現草標枯乾或黴爛了,就會自覺地另打上一個新標。看到這種耳朵形的草標,上山下地勞動的侗人口渴時,可以放心地喝上幾口清涼的泉水。

侗族傳統習俗“多標”,族人用小小標記來進行生產活動或社會交往

第三說的是田標:春天的時候,侗族山寨的田野裡,處處一派生機,侗族的群眾有挑肥下田的,有上山割青的,有喝牛犁耙的。這個時節,如果你有機會來到山清水秀的侗族山寨,在泥爛如漿、田平如鏡的顯眼地方往往可以看到一種插有雞毛,形似田螺的草標,這就是“田標”。大家都請不要瞧不起這小小的“田標”,有了它,就不會有人隨便進田放水去摸泥鰍、撈蝦公了。養牛的人也會把牛趕到遠遠的地方去吃草。小小的一個草標,表示這裡已經犁耙好,只等撒秧或插秧了,別人不得任意下田亂踩,它實際上起到了一個守護人員的作用。

侗族傳統習俗“多標”,族人用小小標記來進行生產活動或社會交往

等到田裡插上秧苗,鋪上錦緞的時候,侗家習慣往這些飽水田裡放進魚花。要使細如蝌蚪的魚花,養成活蹦亂跳的肥鯉,一條必要的措施就是防範鴨群的侵襲。在田邊打上一個田螺形的草標,放鴨人趕鴨幫經過這裡,看見草標,就知道這塊田裡已放了魚花,就會自覺地把鴨幫趕到別的地方去。

侗族傳統習俗“多標”,族人用小小標記來進行生產活動或社會交往

以上說的多標,只是侗族人民在勞動生產活動過程中的幾個,還有很多的多標沒有細細講說,但是我們應該讚美“多標”,更要讚美製作“多標”的侗家。從這個古樸的習俗,我們可以看到侗家精神多麼樸實,心靈多麼美好。儘管“多標”方法簡單,還有些“結繩記事”的痕跡,但是,從中可以看出侗族人民理事的才華,社會公德良好的風尚。

小編認為,侗族這種“多標”的風俗習俗,用小小的標記就能來指引眾人遵守相應的規則,並且讓大家都能自覺去執行,這充分說明了侗家人民勤勞勇敢,本性善良的性格,他們都愛國愛家,特別在人與人之間,寨子與寨子之間都能相互包容,相互溝通,並自覺遵守族裡定下的不成文規章制度,這些精神面貌和好的傳統都是值得我們每個民族來學習和遵守的。

侗家的生活習俗“多標”今天就介紹到這裡,如果有不對或者寫得不夠的地方,歡迎大家給小編留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