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歷史遺蹟展覽處,是臺灣最引人注目的建築之一

紅毛城見證了什麼歷史

歡迎大家來看小編介紹的旅遊景點,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著名的歷史遺蹟展覽處,是臺灣最引人注目的建築之一的紅毛城。

16世紀新航海時代到來以後, 西班牙 葡萄牙和荷蘭等西方國家利用先進的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循著海上航道來到了臺灣。他們到達臺灣時,正值明清更迭之際,中國大陸陷人一片戰火和塗炭, 忙於爭奪中國王朝統治權的明清兩朝人無暇顧及孤懸海外的臺灣。

著名的歷史遺蹟展覽處,是臺灣最引人注目的建築之一

紅毛城

於是西班牙殖民者率先登上了臺灣島,荷蘭殖民者緊隨而至。淡水河是臺灣島的第三大河流,西班牙為了鞏固自己的殖民統治,繼建造“聖薩爾瓦多城”以後, 1628年在當時的滬尾 (現在的淡水)修建了一座紅色的建築, 就是如今的紅毛城前身。 紅毛城最早的名字是“ 聖特。多明戈城” 如此一來, 西班牙就能夠佔據水源, 以紅毛城為基地統治臺灣。

西班牙殖民者順淡水河開戰,打敗了當地各個軍事武裝,成為臺灣北部最大的統治集團。 同時, 西班牙傳教士也來到臺灣,向臺灣人民宣傳天主教。隨著西班牙的戰爭範圍越來越廣,無暇顧及已經攻下的土地,荷蘭殖民者從臺灣南部進軍淡水,控制了紅毛城。荷蘭殖民者為了宣示對西班牙的勝利,便對紅毛城進行了範圍最大、時間最久、影響最遠的一次重建。這次重建就形成了如今紅毛城的絕大部分建築,構成了現在的主要外觀。

著名的歷史遺蹟展覽處,是臺灣最引人注目的建築之一

淡水紅毛城大門

1644年5月7日,紅毛城重建儀式啟動。在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裡,水泥、木材、磚石源源不斷地從臺灣各地運往此處,大量的民工被驅使參加重建。為了將紅毛城建成殖民統治堅實的基地,荷蘭人要求重新挖地基,在原來的地基基礎上又挖深了幾倍。另外,為了增加建築的內部容量,荷蘭人決定採用當時歐洲建築風格中的穹隆構造,既氣勢宏大,又更加實用。除了建造紅毛樓的主建築外,荷蘭殖民者還建造了炮臺用作防守。

因為當地百姓稱呼荷蘭殖民者為“紅毛人”、 “紅夷”等, 因此這座並非紅色的建築被稱為紅毛城,且流傳了下來。

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荷蘭殖民者兵敗離臺,紅毛城在後來的歲月中又得到了一次重修。但是這次重修規模較小,主要進行了修葺, 並廢棄不用了。

著名的歷史遺蹟展覽處,是臺灣最引人注目的建築之一

紅毛城

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進人恥辱的百年曆史。英國殖民者進人臺灣,並佔據了紅毛城,將此處設為英國領事館。英國人對紅毛城進行了第三次重修。這次重修集中於裝飾裝修,原來紅毛城並非紅色,而是內部為磚牆外部用石頭砌成, 以增強城堡的堅固性。英國人為了美觀, 將整個紅毛城粉刷成磚紅色,增設了兩座眺望臺,且選用了中國風格。為了更好地防禦和抵禦當地愛國軍事武裝的進攻, 英國人在紅毛城的二樓增設了露臺,說是露臺,其實是架設了槍支和小型火炮的炮臺。此處視野居高臨下,易守難攻。

如今, 紅毛城已經成為臺灣的一級古蹟, 並設有專門的紅毛城管理處, 按照當年的規模進行修葺整理,作為歷史遺蹟迎接八方來客的參觀。

紅毛城坐落在淡水河出海口的山頂,山上四季樹木常綠,花香不斷。

著名的歷史遺蹟展覽處,是臺灣最引人注目的建築之一

紅毛城

穿過一大片碧綠的草坪, 就來到了紅毛城的跟前。南門就是紅毛城的人口, 這座門全部使用觀音山的山石建成,門口呈拱形,不高大,卻十分堅固。如今南門爬滿了藤蔓,在一片紅色建築中別有一番韻味,門的正上方題著“南門”。

紅毛城最早設有四座城門,門禁森嚴。東西兩門為主要的門,規模更大,南北兩門較小。而這四座門有的毀於戰火,有的毀於修理不善。清朝初期重修紅毛城,為紅毛城修建圍牆的時候,增設了南門,因此南門是紅毛城所有建築中唯一的中國式建築。

紅毛城古蹟區包括的範圍很大,外沿採用石砌, 石頭的裡面是磚石,厚度達7米。 首先映人眼簾的就是主樓,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紅毛樓。紅毛樓是一座正方形建築,長寬正好是國父紀念館長寬的一半,都是50米。紅毛樓不高, 只有兩層, 但是加起來的層高卻是10米。一層的穹隆是東西兩向並列,二層的穹隆則是南北兩向並列,這樣的設計,既避免了景觀的重複,增加了觀感, 又起到了堅固支撐的作用。樓梯的西南角則是當時的炮火集中地,視野開闊,對著淡水河的河口方向,一旦有人侵者,便可以第一時間發現以進行反擊。

紅毛城的二樓闢有四個房間,以前曾是作戰指揮官的位置。一樓和二樓都陳列著很多歷史資料,講述著紅毛樓的建築歷史和臺彎、淡水的歷史,在無聲中向遊客傾訴著幾百年的歲月流變。

站在二樓向外遠眺,淡水河在腳下蜿蜒流過,崇山峻嶺綿延起伏,西邊是碧浪滔天的大海,海水彷彿頭頭奔跑的野獸向這邊馳來。陰天的時候,霧靄嵐嵐,雲蒸霞蔚,藉助紅毛城的高度,彷彿站在雲之上。若是晴天的黃昏,就可以看見日落西山沉人大海,萬丈霞光從天際、海面、草地和腳下一路 延伸而來的美景,這就是傳說中的淡水河口“滄海浴日”

紅毛城除了這座主樓,還有一-座小別墅,小別墅就是當年英國殖民者的領事館辦公地點。在這裡,還能看到他們使用過的廚房、客廳等,爐灶、沙發等還保留著原來的樣子。建築之間留有一個小小的院落,如今院子裡的大樹已經遮天蔽日,當年殖民者的輝煌終於被歷史丟進了角落。

紅毛城外陳列著的幾尊大炮也格外引人注意。紅毛城本來就是軍事用地,但是清朝重修以後幾乎廢棄,並沒有再重用過。直到英國人徵用了紅毛城,大炮也被他們運到這裡。這些大炮並非軍用,而是為了裝飾,以紀念這裡曾經是戰爭要地。這些大炮炮身刻有“嘉慶十八年”, 可見都是中國製造的。但是時代久遠,幾尊大炮都已經有了不同程度的損毀。

然而無論歷史如何變遷,都無法抹去曾經的痕跡。紅毛樓在這裡靜靜佇立著,它始建於西班牙殖民者, 又歷經荷蘭殖民者和英國殖民者,本身就是一部厚重的大書, 詳細記錄著淡水和臺灣, 和祖國,還有這裡的人民曾經經歷過的悲慘歲月。那是抹不去的傷痛,那是忘不掉的過去。紅毛城是一個見證者,是一個記錄者,是從歷史深處走出的老人。

那斑駁的城門和參天的古木, 是歷史的重量和痕跡。誰說它們沒有生命?它們重重地書寫著臺灣多災多難的殖民地時代,書寫著中華民族的百年恥辱,也默默書寫著這裡的每一個故事,每一份屈辱,每一份無法言說的疼痛。紅毛樓高聳于山巔, 在呼嘯的海風中,向每一個後來人訴說著沉痛的歷史,向每一個後來人訴說著不要忘記過去、不要再次軟弱。

紅毛樓是歷史的迴音和見證,更陳列著對未來的警醒和鞭策!

紅毛城今天就給大家講到這裡,有喜歡旅遊的小夥伴可以關注小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