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角、餘甘子、蛋黃果……這些秋季“冷門水果”你都吃過嗎

蛋黃果怎麼吃

撰文/陳瑩婷(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秋季,這可是水果君們齊齊賣萌的好時節。除了一些熱門的時令鮮果們,還有一些冷門的水果,也各自擁有一批“鐵桿粉絲”喲!快來看看下面這些秋季“冷門水果君”你都認識嗎?

1

酸角

果實界的高鈣君

酸角、餘甘子、蛋黃果……這些秋季“冷門水果”你都吃過嗎

酸角又名“酸豆”“酸梅”“羅望子”,是豆家族的酸角屬成員。作為熱帶地區有名的果樹,在我國臺灣、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等地都聲名赫赫,它因果實肉質幹韌、酸甜可口、芬芳怡人,頗受產地百姓喜愛。

雖然,國人對酸角的利用可謂登峰造極、花樣百出,食用歷史也悠久,但酸角的老家並不在中國,而在盛產黑色素和沙漠的非洲大陸,從西到東均有分佈,甚至遠至阿拉伯半島,還能見它堅強生長在面朝大海的山坡上。

酸角、餘甘子、蛋黃果……這些秋季“冷門水果”你都吃過嗎

如今,整個熱帶地區都少不了酸角的蹤影,它的適應性和生命力十分強,在溫度高、日照長、氣候乾燥、乾溼季分明的生存條件下,樹姿仍相當魁梧,且壽命很長,活個幾世紀不成問題,上千年也能輕易做到(前提是,我們人類不搞破壞)。

目前,市面上的酸角據口味可分成酸酸角和甜酸角兩款,二者均富含有機酸、糖類、維生素、蛋白質、遊離氨基酸、礦物質等。值得一提的是,酸角的鈣含量高達123。00~214。00mg/100g,這在“果食”界算是異類了。總之,酸角老少皆宜,至於吃酸酸角還是甜酸角較好,就看你是愛酸還愛甜了。

2

餘甘子

君之蜜糖吾之砒霜

酸角、餘甘子、蛋黃果……這些秋季“冷門水果”你都吃過嗎

餘甘子,乃葉下珠科、葉下珠屬成員。果實為小圓球狀,熟時呈黃綠色。餘甘子喜陽、耐乾熱,萌芽力強,根系發達,能生長於瘠薄的環境,可保持水土,適宜做這荒山荒地酸性土造林的先鋒樹種。在中國,餘甘子產自江西、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和雲南等省區,生於海拔200~2300米山地疏林、灌叢、荒地或山溝向陽處。

在廣東,餘甘子亦稱“油甘子”,它的種子可榨油,供製肥皂。作為一款特定區域的鄉土水果,“餘甘子”一名更能傳達它帶給人舌尖上的奇妙體驗:初食味酸澀,良久乃甘,餘味沁心。

酸角、餘甘子、蛋黃果……這些秋季“冷門水果”你都吃過嗎

吃餘甘子是吃它外圍的一層肉質的、淺綠色的果皮,水分不多卻富含維生素C、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你若仔細觀察,會發現它果皮表面有三道明顯和三道微弱的凹陷的稜。把這層果皮吃掉後,就露出裡邊一個小球狀的核,許多人以為這堅硬的核是它的種子,其實從植物學角度看,這並非種子而是“半個果實”。其實,構建此核的硬殼仍是果皮的一部分,植物學家稱其作“內果皮”,我們食用的果肉則是“外果皮”。

3

蛋黃果

長在樹上的“雞蛋”

酸角、餘甘子、蛋黃果……這些秋季“冷門水果”你都吃過嗎

蛋黃果,屬山欖科桃欖屬的多年生常綠喬木,通體能分泌白色乳液,喜溫暖多溼的氣候。它原產於墨西哥南部和中南美洲熱帶地區,在巴西、越南、印尼、菲律賓等地均有栽培。

我國自20世紀30年代引入,50年代廣州始有種植。現在,廣東、廣西、雲南南部、海南和中國臺灣等地有少量栽培。不同品種的蛋黃果,其形狀和大小差異較大。它因富含澱粉,口感面面的、微甜,熟透的果肉還有粉末的質感,不似其他水果般水分飽滿,就像吃某種散發蛋黃味的綠豆糕,十分特別。據說好的蛋黃果品種,能擁有慕斯蛋糕般的柔軟質地,能讓人聯想到美味的雞蛋羹……

酸角、餘甘子、蛋黃果……這些秋季“冷門水果”你都吃過嗎

在適宜的環境下,蛋黃果的樹高可達10米,完全熟透的果實會變軟,從樹上脫落。聰明又饞嘴的鳥兒和昆蟲從不挑綠色、硬實的,甚至衰老的蛋黃果吃,它們知道這類果肉有澀味,就像未成熟的柿子。雖然蛋黃果在我國並不流行,但產地的百姓除了生食,還將其製成果醬、果酒、水果煎餅和麵粉等,有時還和牛奶製成冰激凌,想必這款冰激凌吃起來也有蛋黃味吧。

哇,看完這些“異”類水果君,

你是不是也想趕緊到市場上尋覓一下,

找到它們買來嘗一嚐鮮呢!

酸角、餘甘子、蛋黃果……這些秋季“冷門水果”你都吃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