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他不死, 李淵就沒資格稱帝, 百姓為他修廟紀念, 名字家喻戶曉

都說亂世出英雄,歷史上為我們印證了這個真理,無數豪傑梟雄為了爭奪天下至尊之位對抗博弈,不到最後,誰也沒辦法得知最後的勝利者究竟是誰。就像當年誰也沒想到,三國爭霸最後便宜了司馬家掌控天下。

倘若他不死, 李淵就沒資格稱帝, 百姓為他修廟紀念, 名字家喻戶曉

大家都知道隋唐混亂的勝利者是李淵,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在李淵登基之前,有一人遠比他能力更強,更加賢明愛民。即使後來他不幸早亡,百姓們也感念他的恩德,為他修廟紀念。如果他沒死,可能李淵連稱帝的資格都沒有。這個人是誰?他又有著怎麼樣的不平凡的一生呢?今天咱們就來一起聊一聊

毅然起兵

竇建德出生在漳南的一個小山村裡面,因為有些本事,當上了里長。當地的鄉民對他極為尊重愛戴,不僅是因為他里長的身份,更是因為他良善的品格。有一次,村子裡同鄉的父母死了,因為太窮沒錢處理後事,竇建德聽說後二話沒說就送去了自己的財物,幫助料理了後事。他如此掏心掏肺,鄉民們自然也投桃報李。

倘若他不死, 李淵就沒資格稱帝, 百姓為他修廟紀念, 名字家喻戶曉

後來他因為不小心得罪了官府,躲到了外地避難,趕上大赦才返回了鄉中,父親因為急火攻心沒幾天就撒手人寰。竇建德忍著悲痛操辦葬禮,鄉親們衝著他的品德都來送葬,送葬隊伍甚至超過了千人,還想要給竇建德送禮作為帛金。竇建德感謝鄉民,卻分毫不收。大業七年,朝廷徵兵討伐高句麗。當時山東正在鬧水災,無數家庭家破人亡,有一個叫做孫安祖的家產都被沖走,孩子女兒也被餓死,朝廷也看中了他,要讓他徵召入伍。

倘若他不死, 李淵就沒資格稱帝, 百姓為他修廟紀念, 名字家喻戶曉

孫安祖氣憤不已,一怒之下殺了縣令,得知附近有個賢德的竇建德,便選擇投靠了他。那時竇建德也在徵兵的行列之內,只不過他由於能力較強,被任命為百戶長。竇建德是個重諾守信之人,但他對於朝廷的不作為極為氣憤,看著百姓因為災禍民不聊生,朝廷仍然只想著徵兵打仗,心中憤憤不平。在得知孫安祖的遭遇後,竇建德索性與他商議,直接落草為寇,建立自己的隊伍。

倘若他不死, 李淵就沒資格稱帝, 百姓為他修廟紀念, 名字家喻戶曉

竇建德組建隊伍最開始只為活命,並不是想當土匪,但官府卻認為他與那些燒殺搶掠的土匪沒有區別,將他的妻兒父母都綁來殺掉了。竇建德雖然心痛如絞,卻無力對抗官府,便帶人去投靠高仕達。不久後,高仕達因為輕敵被敵人斬殺,竇建德順理成章的掌控了其原來所有的隊伍,在朝廷的圍追堵截下,抱著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信念,竇建德部反而越挫越勇,隊伍迅速壯大了起來。等到朝廷注意到時,竇建德的隊伍已經完全可以與朝廷正規軍抗衡了。

倘若他不死, 李淵就沒資格稱帝, 百姓為他修廟紀念, 名字家喻戶曉

建都稱王

竇建德實力逐漸強盛之後,開始在亂世之中攻城略地,隋朝軍將當時已經是強弩之末,在他的進攻下愈發潰不成軍,也讓他迅速的攻佔下了許多城池。拿下隋朝重鎮樂壽之後,竇建德以此定都登基稱帝,定國號為夏,年號為五鳳。此時的竇建德簡直猶如天降神兵一般,遇神殺神、遇鬼殺鬼,就連不可一世的宇文化及也被他斬殺,地盤也被他吞併。

倘若他不死, 李淵就沒資格稱帝, 百姓為他修廟紀念, 名字家喻戶曉

竇建德的軍事才能,政治嗅覺極為敏銳,這也是他能夠一路勢如破竹的關鍵,但他最厲害的一點卻並不在此,真正依仗的還是自身的優良品質。很少有人能夠在權利與慾望面前維持住最初的本心,就連最能“裝”的劉備也會在不經意間流露出自己的自私與軟弱,但竇建德卻從始至終都保持著仁德良善,將百姓將士看做自己的親人。

倘若他不死, 李淵就沒資格稱帝, 百姓為他修廟紀念, 名字家喻戶曉

每次攻陷城池之後,竇建德都會下令,讓將士們不許驚擾城中百姓,也不允許做出違法亂紀之事。得到的對手財物他也一樣不留,全部分給手下的將士與貧窮的百姓。雖然身為國主,竇建德的衣食住行卻極為簡樸,吃的是蔬菜和粟米飯,穿的也只是尋常布衣,身邊的妻子侍妾也都是樸素打扮,侍候的下人是少之又少。處理朝政之時,他也始終將百姓的訴求放在第一位,即使外界混亂,也會給轄區內的百姓留出一片和平的沃土。在他的保護下,樂壽附近的百姓安居樂業,完全遠離戰爭之苦。而竇建德的賢德也讓他深受百姓的愛戴。

倘若他不死, 李淵就沒資格稱帝, 百姓為他修廟紀念, 名字家喻戶曉

兵敗身死

竇建德品德高尚,才能出眾,但正所謂人無完人,他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太過於採納諫言,根本不仔細分辨諫言背後的利弊,就貿然執行。而他的這個缺點也造成了他後來的功敗垂成。

武德三年,竇建德親自帶兵攻打到黃河以南劫掠的孟海公,當時正值秦王率兵在進攻洛陽的王世充。他身邊的劉斌認為此時正處於天下局勢的關鍵時刻,若是秦王拿下王世充,他們也就危險了。

如果竇建德派兵救下王世充,繼續維持三方勢力均衡,也許他們還能長遠發展。竇建德聽完,覺得此計可行,當即派遣兵力去拯救王世充,提出與他結盟的意願。

倘若他不死, 李淵就沒資格稱帝, 百姓為他修廟紀念, 名字家喻戶曉

然而王世充是個蛇鼠兩端的小人,表面上答應的好好的,讓竇建德帶著兵將進入自己的城池,背地裡卻像李世民出賣訊息,準備吞併他的隊伍。竇建德毫不知情,被算計中招,連連失利。就在這關鍵時刻,身邊的凌敬提議,渡過黃河北上,奪取河東土地。

按照當時的戰況來說,這個計劃甚至能讓竇建德逆風翻盤。竇建德一開始也覺得這個計策極好,但他的老毛病又發作了。身邊的其他將領當時與凌敬持有不同的意見,竇建德竟然毫不猶豫的就選擇了放棄凌敬的正確提議。竇建德的妻子是個明白人,也曾勸過他,但他卻根本聽不進去,還覺得婦人根本不懂行軍打仗。

倘若他不死, 李淵就沒資格稱帝, 百姓為他修廟紀念, 名字家喻戶曉

聽信讒言的下場大家應該也能想象的多,竇建德的隊伍很快就被秦王李世民一網打盡,他本人也被俘虜,最終被壓在長安市場中當眾斬首。竇建德去世的那年49歲,離他起事不過才過去6年。

對於唐朝來說,竇建德是叛黨敵人,但對受過竇建德庇佑的“夏國”百姓來說,竇建德就是他們的信仰與依仗。得知國主的死訊,百姓們傷心不已,主動籌錢為他修建了廟宇,而且年年供奉香火,根本不顧及唐朝的勢力。

倘若他不死, 李淵就沒資格稱帝, 百姓為他修廟紀念, 名字家喻戶曉

結語:

百姓對政權更迭並無太多的看法,唯一祈求的就是人人都能吃飽穿暖,衣食無憂,而這樣簡單的心願卻很難有君主能夠完全實現。只有真正賢德寬容的君主才能做到國泰民安,而竇建德完全符合這一特點。如果不是他聽信讒言,判斷失誤,可能真正統領天下的就是他了。對此您是否有不同的觀點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