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前, 李世民囑咐兒子: 這個人太厲害了, 你鎮不住, 就殺了吧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唐高祖李淵次子李世民於玄武門發動政變,隨後,太子李建成身死,李世民受封太子。

兩個月後,李淵禪位於李世民,是為唐太宗,更年號為“貞觀”,史稱貞觀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國家呈現一片政治清明,經濟復甦,文化繁榮的盛世之景,李世民也由此成為封建社會中公認的優秀帝王。

其中,縱觀李世民的諸多策令,不難發現,知人善用是他能夠開創貞觀之治的重要原因。

而除了我們耳熟能詳的

魏徵和房杜

二人之外,還有一個人,也值得一提,他便是位居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與衛國公李靖並稱的唐朝名將李勣。

臨終前, 李世民囑咐兒子: 這個人太厲害了, 你鎮不住, 就殺了吧

臨終託孤,帝王心術

公元649年,即貞觀二十三年,李世民臥病,臨終之際,將太子李治喚於床前,囑咐道:

“我走之後,李勣可堪大用,不過他是開國元老,你對他又沒有什麼恩典,所以我現在會先將他貶謫外放,等你登基之後再對他施恩重用,這樣一來,他就會對你忠心耿耿了。”

太宗沉默良久,隨後又囑咐道:

“然李勣其人,性情桀驁,如果他不願意領旨,那就說明他已經不可再用,若是如此,你無法讓他徹底順服,那便殺了他吧,不然終究成為大患。”

臨終前, 李世民囑咐兒子: 這個人太厲害了, 你鎮不住, 就殺了吧

李治雖未能理解其意,但仍點頭應下。

隨後,太宗李世民降下旨意,遣李勣出任疊州都督。

彼時,與李勣一同建功立業者,多數都已經封侯拜相,稍有不如者也在朝中身居要職,然而,為大唐天下立下赫赫功勳的李勣卻被外放,一時之間,朝野內外,議論紛紛。

而李勣心中雖也不乏委屈困惑,但是君命難為,他還是領旨前往疊州。

當時眾人都以為李勣或許是受到了帝王猜忌,亦或者被小人陷害了,朝中諸人為了保全自己,也並未有為其發聲之人。

臨終前, 李世民囑咐兒子: 這個人太厲害了, 你鎮不住, 就殺了吧

而軍中一些熟知李勣秉性的人,有些也以為李勣會忍不住抗旨,卻沒想到,李勣也只是頹喪了幾日,便領旨上任了。

而後,李世民駕崩,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

就在李治繼位當月,李治降下旨意,召李勣入朝任洛州刺史,隨後又加封李勣開府儀同三司,任命李勣任同中書門下,參與執掌機要事務。

一時之間,李勣重回朝堂巔峰,風頭無二。

也正因如此,李勣對重新重用他的唐高宗李治感恩戴德,恨不能以死相報,而李世民的臨終託孤深意也終如他所料,取得完滿,帝王心術,由此可見一斑。

隨後的數十年,李勣果真忠貞不二,成為唐高宗李治的心腹之臣。

臨終前, 李世民囑咐兒子: 這個人太厲害了, 你鎮不住, 就殺了吧

李勣其人

那麼,李勣究竟是何人,為何就連太宗李世民臨終之際,都要為兒子收服他,作出種種部署,

甚至還說出“若是不能徹底收服,便殺之”這樣的話來呢?

李勣其人,出身平北祖上房徐氏,早年投靠瓦崗軍,後來李密投降大唐,李勣隨之一起降於大唐。

臨終前, 李世民囑咐兒子: 這個人太厲害了, 你鎮不住, 就殺了吧

李勣投靠瓦崗軍之後,數次立下戰功,深得李密重用,後李密降唐,李勣為了使舊主能在朝堂之下佔據一席之地,便將自己當時所佔領的州縣人頭全部劃到李密名下,希望以此來為李密增上一功,以報其知遇之恩。

後來,唐高祖知道了這件事,對李勣很是讚賞,並賜其國姓“李”,又擢升其為曹國公,兼右武候大將軍。

李勣降唐之後,跟隨當時還是秦王的李世民征戰四方,公元620年,李勣跟隨李世民大敗宋金剛;公元621年,李勣率兵佔領虎牢關;公元622年,李勣李世勣在洺水之戰中擊敗劉黑闥部將高雅賢,隨後平定兗州,立下赫赫戰功。

臨終前, 李世民囑咐兒子: 這個人太厲害了, 你鎮不住, 就殺了吧

而後,李世民登基,同年,拜李勣為幷州都督,賜封邑九百戶,以示嘉獎。

由此不難看出,唐朝初期,李勣跟隨李世民四處平定內亂,其功勳僅次於李世民一人。

而在李世民對東突厥用兵之後,李勣更是憑藉其出色的戰略素養,多次打下勝仗,一度將東突厥打到無還手之力。

可以說,在唐朝的諸多武將之中,僅有李靖能與其並肩。

李勣一共在幷州任職長達16年,為守衛大唐邊疆領土安全作出了突出貢獻。

李世民曾經對身邊人說道:“隋煬帝不能選賢安民,只知道築長城來防備突厥,對世情的認知糊塗成這個樣子,而我現在委任李勣在幷州,就使突厥畏懼他的威名逃走,邊塞安靜,難道不是遠遠地勝過築長城嗎?”

臨終前, 李世民囑咐兒子: 這個人太厲害了, 你鎮不住, 就殺了吧

由此不難看出,唐太宗對李勣其人軍事才能的認可。

不過,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正是因為李勣軍事才華的出眾,以及他在幷州經營多年的功勞,才使得李世民不得不防患於未然,畢竟,向來手握重權,又在地方根基深厚的武將都是帝王的心腹之患,哪怕李世民作為一代明君,也免不了如此。

臨終前, 李世民囑咐兒子: 這個人太厲害了, 你鎮不住, 就殺了吧

信任和忌憚

不過,明君和昏君的區別是,昏君會放任自己的猜忌而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而明君則是雖心有隱憂,但仍會剋制。

儘管李世民對李勣已經心有忌憚,但是他了解李勣的才能,因此並未一味地想要將其趕盡殺絕,相反,在隨後的

東征突厥,西除內亂上,李世民都給了李勣最大的信任。

凡此種種,我們不難看出,

在當時的唐太宗眼裡,文有魏徵,武有李勣,李勣其人,可堪稱他的左膀右臂。

臨終前, 李世民囑咐兒子: 這個人太厲害了, 你鎮不住, 就殺了吧

那麼,既然如此,或許大家又會有這樣的疑問,那為什麼李世民臨終之前還給李治留下那樣的遺言呢?

其實,究其原因,不外乎四個字而已,即功高蓋主。

和文臣不同,武將的功勳一般都是自己一刀一槍,戎馬倥傯一生而來的,這就決定了他在軍中的威望和實力。

尤其是李勣作為一名老將,多年來一直征戰在第一線,即使後來局勢平定下來,他也一直駐守幷州練兵保衛疆土,其在軍中的威望可想而知。

這樣一位老將,如果他一心一意忠於帝王,那就是一件幸事,但是一旦他有所不滿,對皇權能夠造成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臨終前, 李世民囑咐兒子: 這個人太厲害了, 你鎮不住, 就殺了吧

而這也是李世民會給李治留下那句遺言的根本原因,要麼將其收為己用,要麼徹底毀之,也不能讓他成為傷己的利刃。

除此之外,李勣這個人性情桀驁,又功勳超然,他之所以能夠忠於李世民,其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唐朝初年,他曾多次跟隨李世民一起征戰,對李勣而言,李世民不僅是他的君主,更是值得他敬佩的軍事奇才。

而反觀當時的太子李治,雖不昏庸,但是有父親的珠玉在前,他就難免顯得有些平庸,這樣的性子做一名守成之君是夠了,但是要想讓李勣這樣的能臣心服口服,還需要花很多功夫,而這一點,李世民也心知肚明。

因此,他既想讓李勣在他離開之後好好輔佐李治,但是又擔心李治無法使李勣順服,最後造成君臣不相得的局面,引起大亂,所以才會在離世之前有諸多謀劃。

臨終前, 李世民囑咐兒子: 這個人太厲害了, 你鎮不住, 就殺了吧

除此以外,唐太宗執政後期,很多老將接連離世,當時唐朝武將之中能與李勣並提的再無第二人,

因此,雖唐太宗留下了“不能用之,便殺之”的遺言,但是從大局來看,他還是希望李治能夠將李勣收歸己用的。

除了這兩個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後代史學家推測的理由是,李勣作為隨李世民一起打下江山的人,但是卻並非一直是李世民的陣營中人。

玄武門之變前,

李勣一直是一位純臣

,也就是隻忠於帝王,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登基為皇,李勣這才成為李世民的股肱之臣。

臨終前, 李世民囑咐兒子: 這個人太厲害了, 你鎮不住, 就殺了吧

或許,也正因如此,李世民心中對於手握大權的李勣一直頗為矛盾,既敬佩於他對帝王的忠誠,但是又始終懷疑如果皇位上換一個人,他是否也是如此一樣忠心。

兩相矛盾之下,這才迫使他作出了這樣的決定,這樣一來,李勣的身家性命也算是由他自己選擇了。

可以說,這一番費盡心思的謀劃,既是李世民作為大唐帝王的苦心孤詣,也是他作為一個父親的最後鋪墊。

臨終前, 李世民囑咐兒子: 這個人太厲害了, 你鎮不住, 就殺了吧

李治與李勣

所幸,李世民的謀劃得到了成功,李勣雖桀驁不馴,但是其對大唐依然忠心。

李治登基之後,將其重新召入朝中,並許以高位榮寵,以示恩典。

或許是對父親的臨終遺言銘記在心,又或許是因為李治也深諳用人之道,因此,此後數年,李治對李勣一直信任有加,多次以帝王之身親臨李勣府上看望,君臣相得,成為一時佳話。

公元653年,李勣被任命為司空,李治還令宮廷畫師為其畫像,隨後還親筆為李勣的畫像作序,這也讓李勣動容不已。

臨終前, 李世民囑咐兒子: 這個人太厲害了, 你鎮不住, 就殺了吧

畢竟,俗語有云,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尤其對於李勣而言,就連當初一起與他征戰沙場的唐太宗李世民到最後都免不了對他心生猜忌,而唐高宗李治卻能禮下於人地對待他,這又怎能不讓他感動?

根據記載,唐朝時官員入宮覲見,皆不允許騎馬坐轎,只能步行,而李治考慮到李勣年事已高,特地降下旨意,每次李勣入宮,都特許李勣騎馬入三省。

凡此種種,不能一一列明,但是這些細微之處,無一不像世人展示,李治作為帝王對李勣這位股肱之臣的愛重之情。

唐高宗李治雖然未像父親李世民那樣,有文治武功之能,但是他身為帝王亦有屬於他的招撫之計。

臨終前, 李世民囑咐兒子: 這個人太厲害了, 你鎮不住, 就殺了吧

從古至今,多少忠臣良將最終不是死在朝堂戰場上,而是死於帝王無端的猜忌與懷疑之中,從這一點來看,李治作為守成之君,並未讓李世民失望。

而對李勣來說,除了憑藉自身使他順服之外,還有一種法子能讓他一輩子忠君,那就是君主作為伯樂,而他作為千里馬。

李治繼位之後,一路提拔李勣,不僅讓他榮寵不衰,更是信任有加,對李勣而言,這樣的君主,即使不像前一任君主那樣文治武功,那又有什麼關係呢?

根據《舊唐書.高宗本紀》記載,李治在位後期,李勣曾多次上書乞骸骨,並願意將手中兵權盡數上交,這對一名老將而言,無疑是最能證明其忠誠的方式了。

由此,我們也不難看出,這對相處多年的君臣,確實已然相得。

臨終前, 李世民囑咐兒子: 這個人太厲害了, 你鎮不住, 就殺了吧

李勣:“這是陛下的家事!”

不過,雖然李勣一生縱橫沙場,功勳卓著,但是卻有一點在他身故之後,讓後輩子侄爭論不已,即

武則天受封皇后

一事。

臨終前, 李世民囑咐兒子: 這個人太厲害了, 你鎮不住, 就殺了吧

武則天作為中國封建社會唯一一位女皇帝,她給後世帶來的影響無疑是深遠的。

儘管如今我們跨越千年的時光再回首那段歷史,更多的還是對她的感慨和讚賞,但是對當時的大唐朝堂乃至李氏王朝而言,這或許並非是一件光彩的事。

而李勣作為當初支援李治冊封武則天為後的老臣之一,在武則天登基之後,這也成了他受詬病的原因之一。

公元655年,唐高宗李治欲廢王皇后而改立昭儀武氏為後,訊息傳到朝堂之上,一時之間引起了所有臣子的反對。

其中,尤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顧命大臣為重,幾乎所有人都反對李治“廢王立武”。

就在唐高宗胸中煩悶無處訴說之際,他求策於李勣,而當時的李勣只說了一句“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問外人呢”就讓李治茅塞頓開。

臨終前, 李世民囑咐兒子: 這個人太厲害了, 你鎮不住, 就殺了吧

而後,李治廢王立武,李勣也因此更得李治和武則天的信任。

後來,甚至在李治東封泰山之際,李勣還被冊封為封禪大使隨御駕同行,後來途經李勣故鄉滑州之際,武則天聽聞李勣有一個姐姐在滑州守寡多年,還特地親自前往她的住所看望,甚至之後還封她為東平郡君。

事實上,李勣雖為武將,但是其心性謀略卻不輸某些文臣,後世諸多史學家在研究李勣時,幾乎都作出了“性深沉”的評價,而他作為手握兵權的邊關大將,不僅一生服侍了三位帝王,甚至能讓每一位帝王信任,這又如何能是一個毫無心機的武將能夠做到的呢?

據記載,李勣臨終之前,曾經將家中後輩教到床前,叮囑其閉斂鋒芒,謹慎度日,而且還囑託家人忠君愛國,不負聖恩,而這些話後來傳到李治耳中,無疑讓這位帝王又對他的後人憐惜了幾分。

縱觀李勣一生,可以說是達到了封建社會一名武將所能達到的最高點,他位居高位卻深受帝王信任,甚至在其死後,子孫後人還能蒙蔭,可見其生前做到了為人臣子的本分。

臨終前, 李世民囑咐兒子: 這個人太厲害了, 你鎮不住, 就殺了吧

後人紀念

李勣的陵墓位於陝西省禮泉縣東北約18公里的煙霞新村,與唐太宗的昭陵所隔不遠。

他的墓冢由3個高約6丈的錐形土堆組成,土堆下部合在一起,上部形成倒“品”字形的3個山頭,這是象徵著陰山、鐵山和烏德鞬山,這也是為了表彰他生前破突厥、薛延陀的不世戰功。

而在李勣的陵墓前矗立著一塊石碑,高5。6米,碑座為1。2米的巨龜形,而在碑首雕刻了6條龍,居昭陵陪葬墓碑之冠,碑文則由唐高宗李治親自撰書。

後來經過歲月演變,李勣的陵墓曾多次遭到盜墓賊的洗劫,現存的一些陪葬品,石碑被存放於昭陵博物館,用以後人觀賞。

臨終前, 李世民囑咐兒子: 這個人太厲害了, 你鎮不住, 就殺了吧

參考文獻:

陝西省咸陽市禮泉縣旅遊網—《禮泉李勣墓》

《新唐書·卷七十五·表第十五》

李勣像取自明代王圻輯,萬曆刻《三才圖會》

轉自混沌錄 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