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過山車、跳樓機腿腳發軟,這是恐高反應嗎?恐高會隨著年齡增大變嚴重嗎?這些問題我們問了心理科專家

都市快報訊 昨天,我們報道了《因怕高不敢過錢塘江,蕭山男子放棄工作,9年沒到過杭州主城區》,引起了網友熱議,在都市快報官方微信、橙柿互動App紛紛留言,有的訴說自己恐高的經歷,也有的說自己如何克服了恐高。

針對網友關心的幾個問題,我們再次請教了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張海生副主任醫師。

網友錢塘江裡的派大星:我恐狗、恐貓、恐一切毛茸茸,跑得比我快、跳得比我高、牙齒比我鋒利的動物……千萬別靠近我!要死了……

網友湯糰77:恐毛毛蟲、蜈蚣等一切軟體蠕動的蟲子,一看到就渾身雞皮疙瘩。

記者:人為什麼會有各種各樣的“恐”?

張海生:這些都屬於恐懼症範疇,只不過每個人的恐懼物件不同。人類在進化過程中,主要會對造成身體傷害的事物感到害怕,比如黑暗、雷電、高處等等,但是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同,任何一樣事物或場景都可能成為恐懼物件。

網友黃小貓:我覺得我不是恐高,因為爬山,走玻璃棧道,看懸崖我都不怕,但是我坐過山車就生理上難過得要死!

網友禮英:我恐快,車速一快我就受不了。有一次車子剛開上高速,速度提上來嚇得我心跳加速、身體發軟。都不敢乘坐別人開的車了,實在很痛苦也很不方便。

記者:很多人玩過山車、跳樓機等極限專案,過程中會出現心臟狂跳、緊張不安的情緒,下來後腿腳發軟,這是恐高反應嗎?

張海生:身體處於高度恐懼狀態時,會分泌出大量的腎上腺素。腎上腺素飆升,身體一般呈現三種狀態:逃跑、戰鬥和裝死。參與極限專案過程時,大腦做出了危險的判斷,身體處於應激狀態,這就相當於做了一次劇烈運動。當極限專案停止,身體脫離了危險環境,放鬆下來就出現了腿軟無力的狀態。打個簡單的比方,長跑後停下來,很多人也會出現腿腳無力。所以,這和恐高沒有太大關係。網友說開高速公路忽然提速會嚇得身體發軟也是一樣的道理,因為速度快,且高速開車持續時間又比較長,那麼他就會一直處於緊張的應激狀態。

網友yyy:個人感覺不是心理問題是生理問題,年齡到了會嚴重起來。比如我以前坐纜車覺得是一件有趣的事,現在有一種很嚴重的失重感,手腳發軟,根本沒法控制。

網友阿力啊:年齡越大是不是越有影響?年輕時過山車跳樓機都敢玩,現在女兒讓我陪她坐少年宮的海盜船,我都不敢了。

記者:恐高和年齡有關係嗎?

張海生:恐高和年齡有一定關係。人類進化過程中,怕風險的人都生存了下來,因為他們記住了風險,同時會去規避,所以到了現在也一樣,人腦更容易記住大部分不好的記憶,這個是人類進化的特點。隨著年齡的增加,大腦對於危險記憶的儲存越來越多,不會像年輕時那樣愛冒險,去做衝動和瘋狂的事。另外,相比年輕人,中老年人更容易高估風險程度,因而會更恐高。

網友番茄蛋湯:小孩從小就恐高……也要看心理科嗎?

張海生:是不是要看心理科,主要是看孩子的恐高程度,如果站在沙發上或凳子上就害怕,或者影響到了日常生活,比如不敢去上學,那就需要到心理門診看看。

網友股發聊生:這個貌似無法克服,我50多年過去還是這樣,小時候上山割羊草,不知不覺往下一看就邁不開步了,需要有人來搭我一把才可以下山。以前爬上寶石山,也突然跨不開步子,緊張得抱住了電線杆。我快60歲了,就是不敢上飛機,這個恐高症感覺無法改善的,20層以上高樓去不了,一看下面腳會發軟。

記者:在高處產生害怕情緒的時候,如果有人來幫一把,為什麼恐懼感會減少呢?

張海生:人處於恐懼狀態時,如果有個可以讓他信任或是能保護他的人支援他,那麼恐懼者會得到安全感,減少恐懼感。很多人在傷心哭泣的時候,如果有人抱一抱,心裡會好受很多,其實,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安慰一個人的身體,就是安慰人的心理。

網友涼風:以前我上二樓都恐高,頭暈、噁心,四肢無力。後來工作了,沒辦法避免地要接觸高樓,後面就慢慢地給自己打氣,一點點去克服,雖然還恐高,但是比之前好太多了。

網友暢遊山水間:小時候甚至幾年前,我還不敢在一米多高的牆上走,不敢從住樓往下看,在第一次坐飛機起飛時往外看嚇得要死,時間長了,放開想開,也就習慣啦!

記者:如果要克服恐高,需要注意些什麼?

張海生:不要過於激進,恐高的人,如果直接上到百米高樓,但是又沒有待足夠長的時間讓自己適應,最終選擇放棄的話,那麼這個脫敏過程並沒有完成,反而會留下難受的記憶,那麼克服就更加困難了。最好採取系統脫敏治療,一點點克服,有個逐步耐受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