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經典綜合分析題顛覆一般解題模式,並還原了最可控的解題思路

一般來說,綜合分析題採用“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申論三問)的解題思路和模式百試不爽,但申論命題偏偏喜歡“反培訓”。下面這道經典綜合分析題,就顛覆了“申論三問”的一般解題思路,非常值得研讀。

這道經典綜合分析題顛覆一般解題模式,並還原了最可控的解題思路

例:【2012年國考(市地級以下卷)】根據給定資料2,對專家們所說的“技防”和“人防”加以解釋。要求:準確、簡明,不超過150字。

解析:

該題僅從題目看,可能會產生兩個疑問:①是不是僅對“技防”和“人防”的概念、內涵、定義進行解釋。②答案要不要體現“技防”和“人防”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

進一步分析題目可知,

該題的作答重點自然是分別解釋“技防”、“人防”的概念、內涵或定義,但其他內容或作答要素也要兼顧

,原因如下:①題目要求對“技防”和“人防”加以解釋,但到底解釋什麼並不明確。②對“技防”和“人防”分別加以解釋自然是作答重點,但要兼顧什麼,需要把握給定材料相關內容。

【給定資料2】如果地鐵站臺或者行駛中的地鐵列車失火了,大量乘客如何有效疏散?如果12級颱風登陸上海,那些高層建築上的玻璃幕牆頂得住嗎?……這一個個“如果”都是上海某大學防災救災研究所的科研課題。

——可推匯出“人防”內涵⑴:增強居安思危意識和防災能力。

——可推匯出“技防”內涵⑴:技防靠技術手段打造城市“金鐘罩”。同時,可推匯出“技防”和“人防”關係⑴:防災靠技防,更靠人防。

這道經典綜合分析題顛覆一般解題模式,並還原了最可控的解題思路

“城市公共交通若都能配備全程監控,執行的安全係數就更高了”;“上海越江隧道已經有10多條,針對可能遭遇淹水事故的危險,不妨裝上安全閥門,需要時可用來擋水”;“預防高樓玻璃幕牆掉落,應該對建築做整體風洞試驗”……這些意在為城市套上一個水火不侵的“金剛罩”的設想,很有道理,提出這些建議的專家中不乏院士。

——該段又提到“金鐘罩”,說明解釋“技防”時一定要體現“金鐘罩”。同時可推匯出“技防”內涵⑵:靠設施裝置。

“但我們不得不面對現實:一座城市不可能為了防範一些小機率的災害事故,不計代價地增添防災設施。”該研究所專門研究城市地下建築安全與災害應對的H博士,對地鐵滲水和隧道滲水實地考察過多次。他對一些學者提出為越江隧道增設“擋水閥門”的建議,並不完全認同。他說:“據我瞭解,國內有個別隧道安裝過這樣的閥門,但可以想象,常年用不上;後來有一次搞演習時決定用一下,卻發現閥門由於年久失修,機械失靈,根本沒法動。”

——可推匯出“技防”內涵⑶:技防難以預防小機率災害,代價高。同時強調技防設施裝置。並且,再次強調僅依賴技防靠不住。

這道經典綜合分析題顛覆一般解題模式,並還原了最可控的解題思路

H博士想用這個案例說明兩個道理:第一,為了小機率事故而砸重金設防,心理安慰作用遠遠大於實際作用,要不要這麼做,應全面考量;第二,如果裝備上了,則怎樣保養維護,工作人員能不能熟練操作,都是必須重視的“人防”環節,否則,當有朝一日預想中的特大災害真的發生,“金剛罩”極有可能派不上用場。

——該段再次強調技防難以預防小機率災害,代價高、成本高。

——可推匯出“人防”內涵⑵:提高技防裝置保養維護和操作能力。同時,再次強調人防不可或缺,並可推匯出二者關係⑵:技防要以人防為基礎。

“防災設施,從理論上說總是不足的,因為它們應對的往往是適當程度的、發生機率較高的災害事故。”研究火災防範的C研究員力挺M博士的觀點。這位研究員對軌道交通實地考察過多次,他關注的焦點是地鐵站和車廂裡的消防設施。他注意到,站臺和車廂裡的螢幕會經常播放影片,告訴市民一旦發生火災險情如何緊急疏散,強調必須做到的一些要領。

——該段再次強調技防難以預防小機率災害。同時可推匯出“技防”內涵⑷:利於預防程度適當、機率較高的災害。並可推匯出“人防”內涵⑶:加強防災教育和演練。

當被問道“地鐵裡有沒有專門的消防逃生通道”的問題時,C研究員回答:“上海地鐵的逃生通道,其實就是我們平時上上下下的那些樓梯,並沒有其他特殊通道。”他說,一旦有險情發生,要減少人員傷亡,最關鍵的是工作人員能否在最短時間內有序地疏散人群,工作人員需要定期演練;我們現在似乎更看重滅火器數量夠不夠、是不是放在容易找到的地方,但險情出現時現場肯定亂,工作人員能不能及時順利地拿到滅火器?會不會熟練使用?這些都是必須予以重視的問題。或許有乘客就在滅火器旁邊,但又有幾個人會用?

——該段再次強調人防要加強演練。同時,再次強調人防要提高技防裝置操作能力,可推匯出二者關係⑶:增強人的能動性,才能更加發揮技防作用。

這道經典綜合分析題顛覆一般解題模式,並還原了最可控的解題思路

“老實說,怎麼用滅火器,我還真不知道。”說這話的,是另一位年輕的研究員Y博士。防災專家也不會用滅火器?她坦率承認,並隨即以此為例指出了城市公眾教育的許多薄弱環節。

——可推匯出“人防”內涵⑷:加強公眾教育。同時,再次強調人防要提高技防裝置操作能力。

“無論是社群裡的大爺大媽,還是寫字樓裡的白領,防災知識都是從小冊子、展板、講座或者網路上看來的。且不說所知有限,即使認為不少人一無所知,也並不為過。而且就算有人並非一無所知,也未必有用,因為沒有轉化為能力。”Y博士說,汶川大地震、上海“1115”特別重大火災事故發生後,很多單位都搞過安全演練,可很大程度上是“演戲”。大樓裡有消防箱,但如何開啟?消防箱裡有滅火器,但如何操作?應急避難場所在哪裡,怎樣利用?這些關鍵的內容,演練過嗎?再說,演練一次肯定不行,就算學到點東西,很快便會淡忘,必須定期訓練。日本人應付地震有一套,那是在定期、再三的演練中練出來的。

——可推匯出“人防”內涵⑸:加強公眾教育,普及防災知識,並轉化為能力。同時,再次強調人防要加強演練。同時進一步闡述了只有增強人的能動性,才能更加發揮技防作用。

在這些專家看來,“人防”的漏洞和缺陷,遠比“技防”不足更可怕。

專門研究風災防控的Y博士曾多次去浦東陸家嘴,這一地區有幾十棟玻璃幕牆大樓,且不止一次發生過玻璃掉落事故。這些玻璃幕牆建築能不能抵抗12級以上大風,這正是她的科研課題。她告訴記者,大風常被認為是玻璃幕牆掉落的“元兇”,但實際上,在建築工人安裝玻璃時可能就已經埋下了隱患。

——再次強調防災靠技防,更靠人防。

“在安裝時,把螺絲擰得過鬆固然不行,但過緊也會使玻璃幕牆受力失衡,從而出現細小的裂縫。”她說,如果把大樓玻璃幕牆的掉落視作對城市安全的一種威脅,那麼減少威脅的關鍵同樣在“人防”。如果在定期清洗幕牆表面的同時,增加一道“體檢”關,絕大多數玻璃掉落事故就可以避免。

——再次強調人防的重要性。

這道經典綜合分析題顛覆一般解題模式,並還原了最可控的解題思路

透過上述分析,可以進一步整理出如下參考答案:

技防是透過技術手段和設施裝置打造城市“金鐘罩”,利於預防程度適當、機率較高的災害,但代價大、成本高。

人防靠增強市民居安思危意識,透過定期演練、公眾教育、普及防災知識等,轉化為防災能力。

技防要以人防為基礎,重技防更重人防,增強人的能動性,才能更加發揮技防作用。

這道題分別作答“技防”和“人防”內涵的同時,

為什麼還要作答二者關係呢

?原因有二:①題目並未明確只分別作答二者的內涵。②給定材料反覆強調二者的關係,這是給定材料的主旨體現,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上述分析,

充分體現了依據給定材料的終極解題思路

在不知道到底要作答什麼的情況下,把給定材料的相關內容儘可能地體現在答案中

。如此,答案才更可控、更全面、更不易被閱卷者挑毛病。

這道經典綜合分析題顛覆一般解題模式,並還原了最可控的解題思路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妙筆申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