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與復原》:拿什麼拯救你,創傷後症候群

《以家人之名》中的凌霄,一次次在惡夢中重現曾經的過往,眼睜睜看著妹妹在生命線上苦苦掙扎,自己卻無能為力,哪怕是喊破喉嚨也無人應答,直到妹妹失去生命氣息。

《創傷與復原》:拿什麼拯救你,創傷後症候群

對於一個五六歲的孩子來說,這是一件多麼殘酷的事情,又是多麼痛的心理創傷。對於彼時的他,是需要心理干預的。即使沒有專業心理醫生的干預,但如果家人和親人能給予其深深地抱持和愛,這個嚴重的心理創傷雖然不會自愈,但也不會惡劣到哪裡去。更不會讓他十幾年,都始終處於創傷的重複再現中。

《創傷與復原》:拿什麼拯救你,創傷後症候群

然而,媽媽的指責和歇斯底里,卻把他推上了更黑的深淵。因為她無法面對自己的失責,無法原諒自己的不稱職。於是,她把過錯全推到了小小的兒子身上。如此,她才得以在歲月中苟延殘喘,因為,指責自己很痛苦,指責別人卻可以理直氣壯。所以,一個人越是不喜歡自己,他投射出去的東西就越多。同樣,一個越不喜歡自己的父母,她罵孩子也越多,因為她全都投射到了孩子的身上。

《創傷與復原》:拿什麼拯救你,創傷後症候群

當子秋出車禍住院時,子秋和尖尖才知道,凌霄天天吃的維生素其實是安定片,在新加坡照顧媽媽的那九年裡,他就是靠著安定片和尖尖的照片,而度過漫漫長夜,並穿越媽媽的情感黑洞的。

創傷事件的不尋常處,並不在於它少見,而在於他破壞了人類對日常生活的適應能力。根據《精神病學通論》一書所述,所有心理創傷的共同之處,是一種“極度恐懼,無助,失去掌控力和麵臨毀滅威脅”的感覺 。

《創傷與復原》:拿什麼拯救你,創傷後症候群

受創反應是如何產生的?

對凌霄造成精神重創的是妹妹的死亡。年幼的凌霄面對妹妹的掙扎,在呼救無用的情況下,那種無助感在看著妹妹漸漸失去生命後達到峰值。與之相伴的,還有深深的自責和恐懼。

因為一般人面對危險時,都有一個複雜而統合的反應系統,包括身體和心智兩方面。一開始,威脅感會激發交感神經系統,造成腎上腺素激增並處於警戒狀態。威脅感也會使人集中注意力於眼前的情勢。再者,威脅感亦可能改變正常的知覺能力:身處險境的人通常會忽略飢餓、疲累或疼痛的感覺。最後,威脅感會引發強烈的恐懼與憤怒。其實以上這些變化,都屬於正常而有適應力的反應。這些反應將受威脅的個體全身動員、武裝起來,以備應戰或脫逃。一旦以上這些行動都徒勞無功時,就會產生受創反應。當抵抗與脫逃都已無望,人類的自我防禦系統將被擊垮而變得混亂無序。每一個危機反應的功能都將失效,並傾向於長期維持在改變後且過度反應的狀態,就算實際危機早已解除仍無法恢復常態。

《創傷與復原》:拿什麼拯救你,創傷後症候群

所以,即使妹妹的死亡雖然已過去了十幾年,但每當深夜來臨,睡夢中的凌霄都會再一次陷入那可怕的創傷場景中。創傷撕裂了精密複雜、原本應統合運作的自我保護系統。這個功能的分裂現象,正是歷來對創傷後應激障礙所觀察到的重點。

受創後的嚴重後果是什麼?

創傷事件對生理激發反應、情緒、認知和記憶都造成嚴重而長期的改變。更有甚者,創傷事件可能會阻斷這些原本統合的功能,使之失去協調聯絡的作用。受創者可能感受到強烈的情緒,卻對事件沒有清楚的記憶;或可能記得事件的每一個細節,卻無任何情緒反應;也可能察覺到自己一直處在警醒和暴躁不安的狀態,卻不知何以如此。

在《創傷與復原》一書中指出,心理創傷的後果會導致記憶向兩極發展,一方面為遺忘,人們總認為,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而另一方面,記憶以增強的閃回方式存在,你想忘記也忘記不掉,就像電影《歸來》中的馮婉瑜一樣,將記憶停留在某一刻,就像陷在時光隧道中一樣,所有的記憶就在那兒反覆迴圈,或者乾脆時間在那一刻停滯,整個記憶被冰凍封存起來。

其實創傷導致的所謂“遺忘”只是假裝遺忘,它在家庭中、在社會上會以代際傳遞的方式橫向傳遞給其他親屬、相關家庭,縱向傳遞給向下數代。

有時創傷還會“以其人之道,還治他人之身”的方式進行下去,這時,多年前的受害者變成了加害者。

凌霄的媽媽陳婷就是這樣一個“加害者”,作為母親,女兒的逝去,對她來說無疑是個嚴重的精神創傷,在沒有能力處理好自己的問題時,她將責任推給了忙於工作的丈夫和年幼的兒子,所以,她不停地折磨兒子,逼問丈夫,同時,也是在折磨自己。

儘管如此,她依然不能面對女兒逝去的事實,為此,她毅然決然地離婚,拋棄了兒子,想透過這種方式擺脫創傷的後果。

《創傷與復原》:拿什麼拯救你,創傷後症候群

直到再婚後,她重又生了一個女兒,表面看來,她失去女兒的痛苦已消弭,實則,只是換了一種方式存在。當她遭遇車禍接受凌霄的照顧時,她再一次重啟了“加害者”的情感模式。

正如凌霄後來對尖尖說的,媽媽就像一個巨大的情感黑洞,吞噬著凌霄情感中的那點點微光。

《創傷與復原》:拿什麼拯救你,創傷後症候群

怎麼修復創傷?

《創傷與復原》一書提到修復創傷的三個階段 ,首要階段是安全的建立 ,第二個階段是回顧與哀悼,第三個階段是重建與正常生活的聯絡。

1、安全的建立

如果患者已出現創傷症候群的症狀,應該毫無保留地告訴她,並讓她瞭解,這只是一種疾病,像感冒一樣,其他人在遇到這種情況 時,也可能經受創傷,這不過是人類處於極端情況下的正常反應,是可以復原的,就像戰勝病魔的其他人一樣。

這有利於創傷患者面對現實,採取行動改變現況,要讓其明白,這是力量而不是軟弱,這是主動出擊而不是消極被動。採取幫助復原的行動,就是給創傷患者自主權,因為這好似無形中打敗了加害者。

《創傷與復原》:拿什麼拯救你,創傷後症候群

2、回顧與哀悼

在復原的第二個階段,創傷患者開始訴說TA的創傷故事,敘述的方式是完整而詳盡的。這份重建工作實際上是一種創傷記憶的轉換,使之融入併成為創傷患者生命的一部分。

在創傷敘述的每個部分,患者不僅須重建事實,而且須重建自身的感受。當患者探索自己的感覺時,也許會變得焦躁或退縮,因為TA不是單純地描述從前的感覺,而是在此刻重新體驗那些感覺。

訴說精神創傷故事的行動,不可避免地會將創傷患者推入深刻的哀悼裡。即進入第二個復原階段中最必須的工作。

《創傷與復原》:拿什麼拯救你,創傷後症候群

許多創傷患者會抗拒哀悼,不僅是出於恐懼,而且是出於自尊心。在這種情況下,將患者的哀悼重新定位為勇敢而不是屈辱的行為是極其重要的。若患者到了根本無法哀悼的地步,她等於是切掉自己的一部分,亦剝奪了自己復原的關鍵部分。只有TA對所有的喪失一一哀悼過後,才能發掘到自己堅不可摧的內在生命。

哀悼的過程是辛苦難熬的,在不斷地反覆敘述後,當患者訴說創傷故事不再有當初那種強烈的感覺時,就是一個重要的突破。

3、重建與正常生活的聯結

處理了創傷的過去後,創傷患者現在面對的任務是開創未來:TA哀悼過被創傷毀壞的舊我,現在必須重建一個全新的自我;TA的人際關係受到創傷的考驗後,永遠地改變了,現在必須發展新的人際關係;從前,給予生命意義的持久信念受到創傷的挑戰,TA必須尋找新信念。此乃復原第三階段的任務,完成這些工作,即是創傷患者重生的時刻。

精神創傷後的重建工作,絕不可能100%地完成;在生命的各個階段裡,新的衝突和挑戰,勢必將喚起創傷患者曾經的創傷回憶,併發掘出創傷經歷中的新層面,讓TA用新的角度審視自己的創傷經歷。

《創傷與復原》:拿什麼拯救你,創傷後症候群

復原的工作是一場馬拉松,是一種耐力的考驗,需要長期的準備和反覆的訓練。心理諮詢師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創傷患者的復原最終還是要取決於其自身的行動。

參考資料:《創傷與復原》(【美】赫爾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