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東溝特大型鉬礦床,相當於266噸黃金

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東溝特大型鉬礦床。東溝特大型鉬礦床在汝陽縣城的西南部199度方向,與汝陽縣城直距25公里,礦床在汝陽縣付店鎮的東北部。1989年地質隊發現東溝鉬礦,經過十多年的地質勘探,2005年完成詳查工作,勘探獲得一特大斑岩型鉬礦床。2005年陝西金堆城鉬業取得東溝鉬礦的採礦權,2015年10月東溝鉬礦建成投產,日採礦2萬噸。

礦區出露地層為中元古界熊爾群雞蛋坪組二段杏仁狀玄武安山岩、英安流紋岩、安山岩、英安巖及凝灰質粉砂岩等,地層呈單斜產出,傾向165—220度,傾角20—30度,為一套火山岩夾少量薄層火山碎屑岩。

礦區內構造主要是斷裂構造,主要有東西向、北東向和北西向三組斷裂構造,以北東向斷裂為主。北西向斷裂長1600m,寬44—60m,走向130—310度,傾向南西,傾角80度,破碎帶內以碎裂巖為主,見有斷層泥。斷裂規模大,延伸遠,與東西向斷裂交匯部位,形成大中型鉛鋅礦體,為成礦前斷裂。北東向斷裂礦區內廣泛分佈,多為成礦前斷裂,斷裂長度一般160—1400m,寬6—20m,走向38—55度,大部分傾向北西,傾角55—80度,破碎帶以碎裂巖、構造角礫岩為主,具有鉬礦化。東西向斷裂分佈在礦區東北部,為成礦前斷裂。

礦區出露的岩漿岩主要有石英閃長巖、閃長細晶巖和下鋪花崗斑岩體。石英閃長巖分佈在礦區西南角,出露面積很小,最大特徵是岩石具有斑狀結構,基質為細晶結構。閃長細晶巖體為一北西向展布的巖牆,長2480m,寬13—30m,傾角75度,巖體在深部廣泛礦化,常形成工業富礦體的一部分。下鋪花崗斑岩體形成於中生代燕山晚期,太山廟複式花崗岩體在該區域出露的小巖株,巖體位於礦區中部下鋪南東,地表出露長190m,寬6—36m,面積0。003平方公里,深部控制面積達到1。08平方公里,巖體地表展布方向北東60度,巖體四周都為外傾。巖體具有斑狀結構,基質為花崗結構,斑晶為鉀長石、斜長石、石英,鉀長石斑晶呈不規則板狀,斜長石斑晶呈板狀;巖體頂面形態波狀起伏。該巖體是鉬礦的成礦母巖。

東溝礦床礦體依據空間位置不同分為外接觸帶礦體和內接觸帶礦體,它們總體是一個礦體,只是賦礦岩石不同。外接觸帶礦體位於斑岩體頂面以上0—360m的安山岩類岩石中;內接觸帶中的礦體位於斑岩體頂面以下0—70m花崗斑岩中。外接觸帶內的礦體硫化礦鉬金屬資源量佔總金屬資源量的96%;內接觸帶鉬金屬量只佔總量的1%左右。外接觸帶礦體賦存於花崗斑岩體頂面以上0—360m的外接觸帶英安巖、安山岩、安山質角礫狀泥灰岩及閃長細晶巖中,礦體環繞下鋪花崗斑岩體呈似層狀(帽狀)分佈,向四周緩傾斜,礦體形態產狀受巖體頂面形態、產狀影響較大。已控制礦體北西長1800m,北東寬1700m,面積1。76平方公里,厚度一般130—170m,最大厚度259。62m,最小厚度7。7m,平均厚度148。49m,鉬最高品位2。62%,一般0。08—0。18%,鉬平均品位0。12%。礦體受後期構造控制不明顯。內接觸帶礦體賦存於下鋪花崗斑岩體頂面以下0—70m的範圍內的花崗斑岩中,礦體分佈於無礦花崗斑岩巖體頂面上凸的部分,恰恰是斑岩體的“山脊”部位。礦體呈似層狀,東西長600m,南北寬300—600m,面積約0。25平方公里,最大厚度41。68m,最小厚度4。02m,一般厚度8—12m,平均厚度10。25m,鉬品位最高0。63%,一般0。04—0。18%,鉬平均品位0。14%。

礦石結構主要為葉片狀、彎曲葉片狀、鱗片狀結構,半自形—它形粒狀結構、交代殘餘結構。

礦石構造主要有浸染狀構造、細脈浸染狀構造、星散浸染狀構造、薄膜狀構造等

金屬礦物主要為輝鉬礦,少量的磁鐵礦、黃鐵礦、鈦鐵礦、黃銅礦、斑銅礦、方鉛礦、閃鋅礦、白鎢礦等。脈石礦物主要有石英、斜長石、鉀長石、單斜輝石、普通角閃石、黑雲母、方解石、白雲石,次要有綠泥石、榍石、磷灰石、鋯石、綠簾石、絹雲母、螢石、硬石膏等。

礦石中伴生有益組分為鐵、鎢、銅、鉛、鋅。

圍巖蝕變主要有矽化、鉀長石化、螢石礦化、綠泥石化、碳酸鹽化等。

2005年地質隊提交探明的+控制的+推斷的礦石量5。91億噸,鉬金屬量71萬噸,鉬平均品位0。12%。按產值計算相當於發現266噸的黃金。礦床同時伴生1321萬噸的磁鐵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