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羅馬帝國的覆滅:哥特人起義暴動,羅馬帝皇帝戰死沙場

當巴高達運動席捲整個高盧時,羅馬帝國北部邊陲地區也同樣戰雲密佈。在羅馬帝國的北部邊界(以多瑙河為界)以外,散居著許多日耳曼人,其中最強大的一支是哥特聯盟。它的勢力範圍西起多瑙河流域,東至頓河流域。在這個地區中,又以德涅斯特河為界,分為兩部分,右邊的是東哥特,左邊是西哥特。

西羅馬帝國的覆滅:哥特人起義暴動,羅馬帝皇帝戰死沙場

一、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哥特人向羅馬皇帝請求避難

大約從公元三世紀中期開始,哥特人逐步侵入羅馬帝國北方諸省。當時,他們還處於原始社會末期,財產分化比較明顯。軍事組織按氏族編制,兵民合一。部落首領和部落居民之間的親屬關係,構成了士兵對長官的從屬關係,因此,哥特軍隊具有嚴密的組織性和堅強的戰鬥力。

公元375年,大約有10萬名匈奴人在其首領巴蘭勃的率領下,侵入頓河流域。匈奴騎兵驍勇無比,所向披靡。東哥特人無力抵抗,逃奔到多瑙河流域,與西哥特人匯合一起,企圖抵抗匈奴人的進攻。經過德涅斯特河一戰,哥特聯軍大敗,被迫退至多瑙河下游北岸。

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哥特人向羅馬皇帝瓦倫斯請求允許他們渡河到羅馬境內避難,並表示願意為羅馬邊防軍提供補充人員。瓦倫斯正為兵源短缺發愁,便立即應允,並答應給哥特人以土地和糧食。但瓦倫斯同時又附有苛刻條件:西哥特人必須一律解除武裝,用他們的妻子、兒女作為人質。哥特人害怕匈奴人,只好忍痛接受了這些條件。

西羅馬帝國的覆滅:哥特人起義暴動,羅馬帝皇帝戰死沙場

二、羅馬背信棄義,激起了哥特人的憤怒

公元376年春,成千上萬衣衫襤樓、疲憊飢餓的哥特難民,爭先恐後登上木排、小船和獨木舟,在急流滾滾的多瑙河上,日夜不停地倉皇南渡。當時,大雨滂沱,河水猛漲,濁浪滔天。許多乘不上木排、船隻的難民,試圖泅水而渡,因風浪太大多被濁浪吞沒,只有少數泅到對岸。

但是,當脫險的2萬名哥特人進入米西亞和色雷斯(今保加利亞北部)以後,很快就覺察自己上當了。當地羅馬官吏根本不想把糧食供給他們,因為糧食早就被官吏們侵吞變賣了。哥特難民飢寒交迫,面臨著死亡的威脅。羅馬人乘人之危,抬高糧價,逼迫哥特人賣兒鬻女。據古代一位史家記載,一個孩子只值一磅糧食,一條狗就可以換一個奴隸。為時不久,在米西亞和色雷斯等地區,到處都是哥特籍奴隸。羅馬統治階級背信棄義的行為,激起了哥特人的無比憤怒。他們的反抗情緒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西羅馬帝國的覆滅:哥特人起義暴動,羅馬帝皇帝戰死沙場

三、一場反羅馬的鬥爭風暴開始了

當時,駐守在色雷斯的羅馬將軍呂皮西那斯對哥特人的憤懣情緒深感不安。為了先發制人,他邀請哥特首領弗利提吉爾恩到馬爾基雅那城堡(今保加利亞東部城市瓦爾納附近)赴宴,企圖在席間暗下毒手。不巧,當酒宴正在進行時,一群飢餓的哥特難民因要進城購買糧食和當地官吏衝突起來,並且發生了流血事件。呂皮西那斯聞訊後,兇相畢露,立即殺死了哥特首領的衛兵。弗利提吉爾恩發覺自己身居虎穴,無法脫身,於是想出了一條金蟬脫売之計。他告訴呂皮西那斯,只要放他回去,就可以平息哥特人的騷動。呂皮西那斯半信半疑,為了避免事態擴大,只好放他回去。

但是,當弗利提吉爾恩回去後,哥特人便在這位首領的率領下,揚旗擂鼓,迅速出擊,在馬爾基雅那城堡附近同羅馬官兵展開了激戰。他們懷著復仇的怒火,手執長矛、利劍,勇敢地向羅馬官兵衝殺,羅馬官兵東逃西散,屍橫遍野。呂皮西那斯一敗塗地,棄甲而逃。一場反羅馬的鬥爭風暴就這樣開始了。

西羅馬帝國的覆滅:哥特人起義暴動,羅馬帝皇帝戰死沙場

四、起義軍隊擊潰羅馬援軍,控制了整個色雷斯平原

哥特人反抗羅馬的暴動,得到了米西亞省和色雷斯的奴隸、隸農和破產農民的熱烈響應,在羅馬軍隊中充當僱傭兵的哥特人也紛紛逃亡,投奔起義隊伍。他們並肩作戰,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洪流。

米西亞和色雷斯的風暴,震動了羅馬統治階級。當時,羅馬皇帝瓦倫斯正在敘利亞指揮對波斯的戰爭。當他聞訊後,大為惱火,立即派遣大軍進入米西亞省,並從高盧和其他地區調兵遣將,妄圖一舉撲滅色雷斯的鬥爭烈火。在馬爾基雅那堡附近的薩利斯地方,起義軍和羅馬官兵展開了激戰。起初,雙方動用投擲器和短矛,隨後展開了殘的肉搏戰。起義軍團結戰鬥,銳不可擋,羅馬官兵連連敗退,傷亡慘重。經過一晝夜的激戰,羅馬官兵潰不成軍,被迫龜縮在城內,不敢應戰。公元377年夏天,起義軍隊再次擊潰羅馬援軍,控制了整個色雷斯平原。

西羅馬帝國的覆滅:哥特人起義暴動,羅馬帝皇帝戰死沙場

五、羅馬皇帝“御駕”親征,戰死沙場

羅馬官兵連吃敗仗,使得瓦倫斯大為不安。為了扭轉敗局,他決定“御駕”親征,並命令他的侄兒格拉提安從高盧出兵助戰。

公元378年初,當羅馬軍隊到達亞得里亞那堡(在巴爾幹半島東部城市喬爾盧北面)時,哥特人派出一名信使,請求瓦倫斯將色雷斯連同當地的糧食和性畜,送給起義軍。信使還提出,如被應允,起義軍立即罷兵。但是,嗜殺成性的瓦倫斯,哪裡會聽進去這些要求,根本不予理睬。

這年8月9日,在亞得里亞那堡附近,6萬名羅馬官兵和起義軍進行了一場大會戰。哥特人為了求得生存和自由,發揚了他們固有的頑強不屈的鬥爭精神,英勇奮戰。“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渾身是膽的蠻人,面頰縮在一起,口中嘶嘶作聲,被割斷了腿筋,或是切去右臂,或被刺入腹部,已經垂危了,但眼中猶發出可怖的怒光。”這就是古羅馬史學家阿米安?馬爾策林筆下哥特勇士們的形象。經過一整天的激戰,羅馬軍隊潰敗了,37名將領戰死,4萬名士兵遺屍沙場,瓦倫斯本人也一命鳴呼。

西羅馬帝國的覆滅:哥特人起義暴動,羅馬帝皇帝戰死沙場

六、西羅馬帝國的覆滅

新即位的皇帝提奧多西(公元379-395年)不敢再用武力鎮壓哥特人起義,只好改用分化的策略,他利用弗利提吉爾恩死後哥特人內部糾紛的機會,分別收買他們的首領,瓦解他們的團結。最後,雙方於公元382年締結和約。哥特人以“同盟者”的身份定居於米西亞,為羅馬人提供4萬名士兵;帝國則供應他們的糧食和牲畜,並免除哥特人的納稅義務。此後,日耳曼各族人大規模地向帝國境內遷徙。

公元410年8月,西哥特人再次圍攻羅馬城,城內奴隸乘機起義,在半夜裡開啟城門,與西哥特人合力攻佔了這座奴隸主階級的巢穴。西哥特人沒有久留,隨即折入高盧和西班牙,與當地起義群眾匯合一起,推翻了羅馬在高盧和西班牙的統治。與此同時,另一支日耳曼人——汪達爾人渡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北非,與當地起義群眾相結合,摧毀了羅馬在北非的統治。西羅馬帝國這時已成了風雨飄搖中的孤舟。

西羅馬帝國的覆滅:哥特人起義暴動,羅馬帝皇帝戰死沙場

公元476年8月28日,日耳曼籍的近衛軍官奧多亞克發動政變,廢西羅馬帝國最後一個皇帝羅幕洛。就這樣,曾經稱霸地中海的羅馬帝國,終於在奴隸、隸農和日耳曼人的共同進攻下,徹底覆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