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琅書聲漫課堂,淺吟高唱皆關情

散文詩是十九世紀中葉流行於歐美的一種文學體裁,它是用散文的形式寫成的詩篇,既有散文的情趣,又有詩歌的韻味,是語文教材中最適合朗讀的。

高爾基的散文詩名篇《海燕》,以其“深刻的思想、銳利的鋒芒和激越的詩情贏得眾多讀者的喜愛。”姑且不論作品深刻的象徵內涵,單從詩歌激情洋溢、音韻鏗鏘的特點出發,朗誦這一環節也理應作為本課要重點落實的一個教學目標。

琅琅書聲漫課堂,淺吟高唱皆關情

新課程標準在分段目標中明確指出7——9年級要“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結合這個目標,在本文的教學中,我進行了分步指導與訓練。

首先,正確地讀。

學生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文中的生難字詞和多音字,注音、朗讀。要求注意聲韻,聲調以及普通話與方言的區別。比如“蒼茫”(cāngmáng)不能讀成(cānmán)(前後鼻音誤讀);“號叫”(háojiào)不能讀成(hàojiào)、“一晃”(yīhuǎng)(一瞬間,很快的一閃)不能讀成(yīhuàng)(形容時間在不知不覺中很快過去了)(多音字誤讀);“翡翠”(fěicuì)不能讀成(fěicèi)(讀成方言);更不能錯讀“膽怯”(dǎnqiè)為(dǎnquè)、“吼叫”(hǒujiào)為(kǒngjiào)。

其次,流利地讀。

這一步要求學生注意停頓的節奏,不讀破句子。具體指導意見如下:

1。注意標點符號提示的停頓及停頓時長;如逗號、頓號等句中標點停一拍;句號、感嘆號、問號等句末標點為兩拍。

2。主語、謂語動詞之後的停頓;並列或遞進的修飾語之間的停頓;介賓短語介詞之後的停頓,注意其停頓時長要短於標點的停頓時長。如:“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

琅琅書聲漫課堂,淺吟高唱皆關情

第三,讀出重音。

1。對名詞中心語修飾成分的突出和強調。如“烏雲聽出了(憤怒的)力量,(熱情的火焰)和(勝利的)信心。”

2。對動詞中心語修飾成分的突出和強調。如“一會兒[箭一般地]直衝向烏雲。”

3。對謂語動詞的強調和突出。如“波浪在憤怒的飛沫中

呼叫

,跟狂風

爭鳴

。”

4。對謂語的補充說明成分的突出和強調。如“……掩藏到大海深處。”

5。對文中使用了反覆修辭的部分要視表達的需要適當處理。如“海鷗呻吟著,——呻吟著”,前一個“呻吟”重讀,後一個處理成輕讀,更能讀出海鷗在暴風雨來臨前的恐慌;而“烏雲是遮不住太陽的,——是的,遮不住的!”則要把後一個“遮不住”讀得更重、更斬截,才是必勝信心的最好表達。

6。如果一句中同時出現了上面所說的幾種需要重讀的情況,則視句子強調的重點來妥善安排。如“看吧,它飛舞著,像個精靈,——高傲的、黑色的暴風雨的精靈,——它在大笑,它又在號叫……它笑那些烏雲,它因為歡樂而號叫!”從全句來看,作者著力表現的是海燕無情的嘲笑和無畏的吶喊,所以,重讀要落在“大笑、號叫、笑、號叫”這幾個動詞上,而對海燕這個精靈飽含讚頌的修飾語“高傲、黑色、暴風雨”則次重讀,餘下“看、飛舞、像”這幾個動詞則更次之了。

第四,注意語速。

1。結合詞語本身的意義。如“在蒼茫的大海上”中“蒼茫”一詞意為“空曠遼遠”,所以讀時適合放慢,延長,而“黑色的閃電”中“閃電”一詞,很自然地會讀快。

2。結合語境確定語速。如“——暴風雨!暴風雨就要來啦!”如果單純依據標點來停頓,感嘆號後應有較長的停頓,那麼本句的語速就因此而緩慢下來,但結合語境我們知道,此處迅疾有力更能表現出暴風雨即至的猛烈和海燕渴望的迫切,所以,讀快反倒更見氣勢。

琅琅書聲漫課堂,淺吟高唱皆關情

第五,讀出感情。

讀到第四步的時候,基本上已經較好地完成了對課文的朗讀,但那還是限於技巧的,只有融入讀者的情感才能真正實現與文字與作者的對話,正如葉老所說的“美讀”: “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務期盡情地發揮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瞭解作者想說些什麼,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了。”所以,有感情地讀重要而且必要。

1。抓住詞語本身的語體色彩,讀出褒貶。如“高傲”、“精靈”“飛舞”要飽含讚美,“膽怯”、“肥胖”、“躲藏”要輕視鄙夷。

2。體會象徵意義,讀出愛憎。如海燕象徵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驅者,要謳歌;烏雲象徵反革命勢力和黑暗的社會現實,要憎惡。

此外,在朗誦的訓練方式上宜多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全體同學共同參與的熱情。聽讀激趣,齊讀造勢;逐句讀辨誤,配對讀增情;比較讀悟理,賞鑑讀明義。當“琅琅書聲漫課堂,淺吟高唱皆關情”時,我驚喜地發現學生們的臉上多了份語文課上久違了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