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中原,威脅京畿——淺談太平天國北伐勝利進軍之原因

1367年10月,朱元璋命令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等率步騎25萬,從淮河進入河南,開始了北伐元朝之徵程;次年7月,元順帝帶領文武百官逃離大都,宣告元朝滅亡。徐達北伐獲勝,收復燕雲十六州,攻克“虜穴”,洗刷了中原王朝300年來之巨大恥辱,徐達不愧是名將。可惜,由於李自成、吳三桂之失誤,中原大地時隔276年後再次淪陷,被東北滿清撿了個便宜,區區20餘萬滿洲人,硬是能統治近1億人口之中原,實乃悲催。

縱橫中原,威脅京畿——淺談太平天國北伐勝利進軍之原因

1851年1月,老童生洪秀全在金田村舉起反清大旗,號召天下兄弟姐妹起來“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建立人人平等之太平天國,共享盛世。1852年6月,太平軍殺進湖南;1852年12月,攻克嶽州;1853年1月,進軍湖北,攻克武昌;1853年3月,太平軍殺進南京,並改名天京,作為太平天國首都,正式建立起與大清相對峙之政權。1853年5月,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朱錫琨等率2萬老兵在浦口誓師北伐,這是距徐達勝利北伐486年以來,南方軍隊再次北伐,再次向異族政權發出最強音。

縱橫中原,威脅京畿——淺談太平天國北伐勝利進軍之原因

1853年5月,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朱錫琨等誓師北伐,擊敗琦善“江北大營”軍隊,突破揚州防線,過安徽,進入河南境內。

1853年6月,北伐軍進攻河南重鎮歸德府(商丘),擊潰清軍5000餘人,繳獲大批鐵炮、火藥,因缺少船隻,無法渡河。

1853年7月,北伐軍再次擊敗清軍,從鞏義渡河,圍攻河南懷慶,可惜缺少重型武器,不能破城,2月後撤離。

1853年9月,北伐軍撤圍西進,經垣曲入山西,過平陽、洪洞、黎城,沿途所向披靡,順利進入直隸(河北)。

1853年10月,北伐軍在河北臨洺關擊敗直隸總督納爾經額,1餘萬八旗、綠營兵潰逃,接著進攻邢臺、深州、滄州,攻無不克。

1853年11月,北伐軍進入天津郊外,威脅京畿安全,咸豐震動。

縱橫中原,威脅京畿——淺談太平天國北伐勝利進軍之原因

從1853年5月誓師北伐到11月抵達天津,僅僅6個月,太平軍便縱橫河南、山西、河北等中原地區,極大威脅著清朝京畿重地之安全,咸豐皇帝嚇得想逃回東北老家,這速度之快如同坐直升飛機。雖然這支北伐軍最終因後勤補給問題而失敗,但其勝利進軍之速度卻是歷次北伐所未有。那麼,區區2萬北伐軍,憑什麼能縱橫中原,抵達天津,威脅京畿重地之安全呢?

其一、北伐軍雖

2

萬,但幾乎都是廣西老兵,戰鬥力、戰鬥信念均一流

如果只從資料上看,林鳳祥、李開芳等手中2萬兵馬確實很少,都不夠清軍塞牙縫,談何直搗燕京,“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呢?要知道,徐達、常遇春等如此生猛之人,北伐元朝還帶25萬呢,林鳳祥、李開芳只帶2萬兵馬就敢北伐,哪來的底氣呢?其實,這兩萬人看似很少,但戰鬥力卻相當強悍,遠非八旗、綠營這些暮氣沉沉之老爺兵可比。北伐軍這2萬人,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廣西兵(部分是湖南兵),是從廣西一路拼殺到南京的百戰雄師,戰鬥經驗沒得說。此外,這些廣西老兵幾乎都是拜上帝教教徒,有著狂熱之宗教信仰,革命意志很堅定,有著極強之抗壓能力。如此之雄師,再加上由林鳳祥、李開芳等猛將統帥,自然是一支勁旅,在數量對等之情況下可以碾壓湘軍,何況是腐朽沒落之八旗呢。

縱橫中原,威脅京畿——淺談太平天國北伐勝利進軍之原因

其二、清朝對太平軍北上缺乏準備,且兵力不足,並未在中原一帶部署重兵

在清朝統治者看來,太平軍雖然進展神速,但並沒有北上之實力,所以並沒有在中原地區部署重兵,華北防務相當空虛。道理很簡單,1853年2月,60萬太平軍從武昌順長江東下,一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3月即打進南京,聲勢十分浩大。但是,太平天國當時可用之精銳力量不多,估計七八萬,而且所能控制的城市只有南京、鎮江,地盤相當小。因此,清朝認為,太平軍絕不敢輕易北上,他們最多隻能在南方折騰。此外,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為了防止漢族起來奪取政權,將其趕回關外東北老家,所以並未保持大量軍隊。要知道,滿洲人數量很少,若是想維持龐大軍隊,只能招收漢人了,這是清朝所畏懼的。因此,清朝兵力不足,也難以在中原部署重兵攔截。

縱橫中原,威脅京畿——淺談太平天國北伐勝利進軍之原因

其三、清軍主力基本集中江南,圍攻天京,無法抽調北上作戰

與其他大一統王朝相比,清朝總兵力確實很少,八旗20萬,綠營60萬,常年保持80萬左右規模。當然,這是一個比較理想化的資料,能夠實際投入作戰之武裝力量不會這麼多,畢竟兵大爺們會吃空缺,許多部隊之編制不是滿員狀態。不過,即使缺額再大,區區2萬孤軍深入之北伐軍,清朝應該也能應付得了,不至於讓他們縱橫中原各地,如入無人之境。可是,為何大清就做不到呢?其實,大清有苦說不出,為了確保東南財稅重地之安全,滿清八旗、綠營主力基本集中在江南地區,組建“江北大營”、“江南大營”,防止太平軍奪取浙江、江蘇、上海,無法將其抽調北上。要知道,大清賦稅一大半來自浙江、江蘇,京師所需要得糧食基本全靠運河運輸,若是東南被太平天國奪取,大清危矣。

縱橫中原,威脅京畿——淺談太平天國北伐勝利進軍之原因

其四、清朝腐朽沒落,人民怨聲載道,淮北爆發“捻亂”,響應北伐軍

當然,兩萬北伐軍勢如破竹,縱橫中原各地如入無人之境,根本原因還是滿清過於腐朽沒落,人民生活異常困難,階級矛盾十分尖銳,底層群眾大力支援太平天國北伐軍。鴉片戰爭後,為了賠償鉅款,滿清政府將負擔轉嫁給人民,各種橫徵暴斂由此而來,人民怨聲載道。林鳳祥、李開芳揮師北伐後,淮北地區爆發大規模起義,即是後來所說的“捻亂”,其中以張樂行領導的“捻軍”聲勢最大,實力最強。“捻軍”活躍,極大的分散了清軍力量,這對林鳳祥、李開芳北伐相當有利,北伐軍能在一個月內突破清軍層層封鎖,走出安徽進入中原,靠的就是“捻軍”響應。

縱橫中原,威脅京畿——淺談太平天國北伐勝利進軍之原因

綜上所述,林鳳祥、李開芳區區2萬北伐軍,硬是能縱橫中原,威脅京畿,嚇得咸豐都想搬回東北老家,實在是有意思。究其原因,除了太平軍英勇善戰,滿清兵力不足,準備不充分,又及其腐朽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