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為什麼叫安徽,安徽省歷史的由來

安徽省,簡稱皖,省會合肥市,位於我國華東地區,東邊是江蘇省、浙江省,西邊是河南省、湖北省,南邊是江西省,北邊是山東省。

省名取當時安慶、徽州兩府首字合成,因歷史上有古皖國和境內的皖山、皖河而簡稱皖。

安徽省總面積14。01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國土面積的1。45%,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365。9萬人。

安徽為什麼叫安徽,安徽省歷史的由來

在原始社會末期,安徽境內的淮北、江淮地區為淮夷方國及南下部落所建方國的領地,江南地區則為吳越文化地區。

春秋戰國時期,眾多的方國、封國為北方大國和南方的吳、越、楚等北上的大國所兼併。

亳州在商代曾為成湯之都,古壽春(今壽縣)在戰國時曾為楚國後期的首都。

秦朝實行郡縣制,境內長江以南屬會稽郡、九江郡,以北分屬泗水郡、碭郡、陳郡。

兩漢時期,安徽地區分屬揚、豫、徐三州。

三國時期,安徽境內分別為魏、吳國所設揚州及魏國徐、豫4個州分領。

兩晉時期,安徽地區仍分屬揚、豫、徐三州。

東晉時期,淮北地區先後為“五胡十六國”中的劉漢、後趙、前燕、前秦、後秦、後燕等國先後佔領,東晉收復淮北地區後,仍分屬揚、豫、徐三州。

安徽為什麼叫安徽,安徽省歷史的由來

南北朝時期,宋、齊、梁、陳均先後收復過淮北地區,領有江南地區,並長期以江淮地區為南北紛爭的戰場。陳朝後期則以長江為限,江淮及以北地區分屬北齊、北周。南朝後期,安徽長江以北先後分屬北朝的北魏、東魏、北齊、北周。

隋朝時期,境內分置廬江、譙郡、汝陰、淮南、鍾離、戈陽、同安、宣城、新安、歷陽。

唐朝時期,安徽分屬河南道、淮南道、江南東道。

五代十國時期,淮北地區先後分屬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南方(含江淮、江南地區)先後分屬吳國和南唐國。

北宋時期,分屬江南東路、京西北路、京東西路、淮南西路、淮南東路5個路。宋金對峙時期,金人據有淮北,南宋據有淮南、江南。

元朝時期,安徽地區分屬河南江北行省、江浙行省。

明朝時期,安徽屬南京管轄,分為安慶、徽州、寧國、池州、太平、廬州、鳳陽七府,以及滁、和、泗、廣德四州。

安徽為什麼叫安徽,安徽省歷史的由來

清朝初年設定江南省,包括今天的上海市、江蘇省和安徽省。撤銷江南省後,分為安徽、江蘇兩省。因安慶府為當時安徽境內的政治中心,徽州府經濟發達,故取兩府首字而得省名。

民國初期,安徽分為蕪湖、安慶、淮泗三道。

解放初期,安徽分為皖北、皖南二行署,皖北行署駐合肥市,皖南行署駐蕪湖市。

1952年,合併皖南、皖北行署,恢復安徽省。

安徽現有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陽、淮南、滁州、六安、馬鞍山、蕪湖、宣城、銅陵、池州、安慶、黃山16個地級市,9個縣級市、52個縣、44個市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