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怎樣生成和演化的,《易緯乾鑿度》給出了四種說法

宇宙是怎樣生成和演化的,《易緯乾鑿度》給出了四種說法

《易緯乾鑿度》屬於《易緯》之中的一篇,《易緯》的內容有它的獨特性,是對《周易》一種的註解方式。後世對《周易》的註解流傳下來的超過2000多家,這2000多家註解在很多方面都採納了《易緯》的內容,《易緯》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宇宙是怎樣生成和演化的,《易緯乾鑿度》給出了四種說法

宇宙無極限,即便是放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仍然不能夠弄明白整個宇宙,關於宇宙的起源還是屬於“假說”。可想而知古人更加不能夠全方位的瞭解整個宇宙,古人的眼界有侷限性,能看見最大的東西無非是“天圓地方”、最小的無非灰土塵埃,能感受到的無非是風向,至於整個宇宙就只能靠想象了,《易緯乾鑿度》宇宙四說就是靠這些想象得來的。

宇宙是怎樣生成和演化的,《易緯乾鑿度》給出了四種說法

想象歸想象,是在所見、所感基礎之上發揮想象力,也可以把這種想象稱之為“形而上”,其實這些東西跟古人的生活基本沒什麼關係,古人喜歡刻苦鑽研,喜歡尋找根本所在,所以對於宇宙的起源也在研究範圍之內,正是因為如此,《易緯乾鑿度》才有了宇宙的四中說法

昔者聖人因陰陽定訊息立乾坤以統天地也,夫有形生於無形,乾坤安從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

尋找根本是做學問的研究方向之一,古人眼中最大的莫過於天地,天地又是怎麼出現的呢?萬事萬物的出現都有規律可循,從已知的可以推演未知的,也可以從當前來推演過去,萬事萬物的根本歸納為八卦,八卦又可以歸納為乾坤,以此類推乾坤又可以歸納為太極、無極,這就是繁生於簡,有生於無。這種說法有些籠統,有生於無,到底無是怎麼生有的?《易緯乾鑿度》就更加詳細的解釋了有生於無的這一過程

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氣形質具而未離,故曰渾淪。

宇宙是怎樣生成和演化的,《易緯乾鑿度》給出了四種說法

其實“氣”本身也是看不見的,所以“未見氣”屬於“形而上”的一種表達方式,“未見氣”就是無,無就是“太易”。“太初者,氣之始”,“氣”不可見也不可感,因此“氣”屬於“形而上”,“氣”已經出現意味著已經不再是“無”,也就是“離無入有”,介於有無之間,所以“太初”指的就是“太極”。“太始者,形之始也”,能看見才能稱為有形,所以太始屬於“形而下”,而最早能看見的就是“乾”,所以“太始”必定就是“乾”的開始。先有形體而後逐漸積累實質,這一過程即是“太素”。乾形成之後隨之而來的是坤,乾坤雖以形成,但尚未完全脫離“太極”,這一狀態同時具備了“氣形質”,所以叫做“太素”。

宇宙是怎樣生成和演化的,《易緯乾鑿度》給出了四種說法

學《周易》是學的推理方式和思路,而不是刻板的記住《周易》的內容,所以不必爭辯《易緯乾鑿度》“太易、太初、太始、太素”這四種說法符不符合宇宙生成的過程,也許在未來能找到答案,也許永遠不能,因為宇宙浩瀚無垠,而我們只是在宇宙某一個點上,所看到的有限,以有限的觀察力來衡量無限的宇宙,結果可想而知。古人立足於所見所感來推演宇宙至少現在還不過時,《易緯乾鑿度》宇宙四說仍然有價值和意義!

宇宙是怎樣生成和演化的,《易緯乾鑿度》給出了四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