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在御,歲月靜好?知道這些才可以

《甄嬛傳》中十七爺一紙婚書對向嬛兒表達深情:“願琴瑟在御,歲月靜好”,感動了多少螢幕前的小夥伴。一彈琴,一鼓瑟,間或相視一笑,真真是極好的。但有很多人對這倆樣樂器都比較陌生,今天咱們就來說道說道。

琴瑟在御,歲月靜好?知道這些才可以

甄嬛讀婚書

“琴”這個字咱們今天用來統稱各類樂器,但在古代,這個字特指我們現在的“古琴”。古琴,又名“瑤琴”、“七絃琴”,距今已經3000多年了。關於古琴的最早記載是在《詩經》中,十七爺的表白名句就出自《詩經·鄭風·女曰雞鳴》的“琴瑟在御,莫不靜好”,這說明古琴至少在周朝,已經是一件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愛的樂器了。

琴瑟在御,歲月靜好?知道這些才可以

古琴

古琴一般長約三尺六寸五(約120-125公分),象徵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整體形狀依人身形而製成,分為(琴)頭、頸、肩、腰、尾、足;琴體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別象徵天地,暗合古代天圓地方的說法。很多人經常分不清古箏和古琴,其實大家只要記住古琴形制就是一塊麵板上裝了七根弦,弦和麵板之間什麼都沒有,而古箏琴絃和麵板之間有琴碼來調節音高就可以了。

琴瑟在御,歲月靜好?知道這些才可以

古琴(琴絃和麵板間沒有琴碼)

琴瑟在御,歲月靜好?知道這些才可以

古箏(面板和琴絃之間有琴碼,且琴絃更多哦)

古琴音色幽遠沉靜,餘音繞樑,在古代的地位是比較高的。《白虎通義》載“琴以禁制淫邪,正人心也”,這和傳統儒家觀念中的“正心誠意”相類似,也因此琴被稱為“君子之器”,一段時間裡甚至是隻能男子演奏的。由於琴的音量較小,也常用來表示君子“慎獨”,常用於彈琴的人與自我對話交流之時,古裝劇中經常出現琴聲、心聲相合的鏡頭,就是這個道理。士大夫常用琴曲表明心志,流傳至今的有高山流水、曲高和寡、《聽蜀僧浚彈琴》等典故。

琴瑟在御,歲月靜好?知道這些才可以

美人撫琴圖

瑟,是我們現在已經失傳的樂器了,也是我國最早的彈絃樂器之一,傳說為伏羲所造。最早期的瑟有五十根弦,《漢書·郊祀志》說:“太帝命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能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絃”。從出土的瑟形制來看,有二十三、二十五絃不等,二十五絃的較為常見。

琴瑟在御,歲月靜好?知道這些才可以

館藏瑟的樣式

先秦時,瑟便極為盛行,《詩·小雅·鹿鳴》言“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考古發掘出土的古瑟也主要是周、漢時期的,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古瑟弦雖腐朽變質,但仍保持在原位上,柱的位置也比較清晰,這為我們瞭解古瑟的張弦和調絃提供了直接的物證。張藝謀的電影《影》就結合歷史記載,仿照古箏等樂器形制,再現了這一樂器。

琴瑟在御,歲月靜好?知道這些才可以

電影《影》中鼓瑟畫面

我們現在很多機構關於瑟的演出,都是根據歷史記載和出土文物考證出來的。最早期的瑟早在南北朝時就已失傳,後來各朝演奏的瑟形制變化都很大。不得不說,老祖宗的智慧經驗我們還是要多多重視儲存啊!

琴瑟在御,歲月靜好?知道這些才可以

漢代出土鼓瑟制式

喜歡的小夥伴記得收藏轉發加關注哦,下一期我們接著聊民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