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蹤的朋友與一片葛葉——包公案之高舉人案

看得順眼請點個關注~高頻率更新中外歷史故事,供君解悶~

北宋年間有個高舉人,家境優越,考過兩次進士,沒考中就索性不考了,在家中讀書,自娛自樂,過得很是瀟灑。

當年他進京的時候,結識了還不是開封府府尹的包拯,後來返鄉,與包拯聯絡就少了,這一年,他聽說包拯巡查天下,到了臨近的州府,便決定去找包拯好好聊聊,敘當年情誼。

反正不缺錢,高舉人出發的時候,買了當地的特產——好幾件樣式漂亮工藝精美的鎏金器皿,再用嶄新的皮箱裝起來,讓三個僕人拿著,興致沖沖的奔赴應天府。

走了一半,高舉人在龍泉住店的時候,從路人口中得知,包拯即將結束應天府的巡視,準備去下一站了,問題來了,他不知道包拯下一站是哪……

高舉人想了想,就讓手下兩個僕人,高三和高四快馬趕去應天府,打聽包拯的去向,他自己則跟剩下的僕人高五慢慢往前走,約定在蕪湖匯合。

失蹤的朋友與一片葛葉——包公案之高舉人案

高三和高四跑到應天府,問了下,得知包拯已經啟程去蘇州府了,他們趕緊回頭,快馬奔到蕪湖。

到了地兒,沒見到高舉人,倆僕人以為是高舉人文青病犯了,在路上游山玩水耽擱了時間,便找了家客棧住下,天天到路口觀望。

觀啊,望啊,眼看著十天過去了,就算是兩條腿徒步溜達,也能到蕪湖,可高舉人和高四始終不見蹤影。

高三和高四的心一下子懸了起來,他們退了房間,一路打聽著回到了龍泉,龍泉客棧的老闆回憶說,高舉人和高四在倆僕人出發次日就離開了。除了這句話,高三和高四竟然一點線索沒有問到,高舉人和高四偌大兩個人,好似一片煙雲,就這麼消失了!

高三和高四沿著龍泉和蕪湖的路線來回跑了兩次,沒有人有見過高舉人主僕的印象,高三和高四驚恐之下,想到了包拯,如同黑夜中的一線光芒,他們調轉馬頭,直奔蘇州府。

拖延了這許久,包拯早就完成蘇州府的巡視,高三和高四打聽到包拯的去向,又連夜趕路,跑到了松江府。

這次總算是趕上了,他們到府衙門口求見包拯,當地衙役看著這倆衣衫破爛,渾身塵土,以為是要飯的,不相信他們跟赫赫有名的包青天有故交,不讓他們進衙門。

失蹤的朋友與一片葛葉——包公案之高舉人案

兩個人不敢跟衙役叫板,只好瑟瑟發抖的躲在府衙邊上,等了半日,看到包拯的儀仗出來,他們倆便撲上去,高聲喊冤。

對於攔路喊冤,包拯和他手下,早已形成了條件反射。包拯停下站定,邊上捕快過去詢問情況,確認真有情況,便帶到包拯面前。

二人說明身份,包拯皺眉回憶了一下,他與高舉人多年未見,對高舉人身邊的僕役實在是沒啥印象。沒準是誰打聽到他跟高舉人是舊識,就想了這麼個混盤纏的瞎主意呢?

高三一拍腦袋,從懷裡掏出一封書信,這是高舉人生怕自己跟包拯錯過,特意寫了封書信,讓包拯寫一下大致的去向,他可以去下一站或者下下一站等著。

有了這封書信,高三和高四的身份得到確認,他們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講了一遍,包拯眉頭皺的更緊了,問道:“有沒有可能,高舉人身體不適,先回家了?”

高三搖了搖頭:“我們在龍泉問了一些認識的人,他們有的是剛從家鄉到龍泉,都說沒有看到我家老爺回去。我琢磨著,老爺與大人您多年不見,如果不是家中有事,肯定不會突然回去,而如果是家中有事,那肯定是走速度最快的大路。”

包拯很是認同,順便還表揚了一下高三的邏輯性,但這樣一來,包拯面色也沉了下去,他問道:“你們從家鄉趕來,有帶銀兩或者什麼值錢的物品麼?”

高四說道:“離家的時候,老爺帶了二百兩銀子,路上採買了一些特產花了差不多一半,都是些鎏金器皿打算給大人您做紀念,剩下的當路上盤纏,那些鎏金器皿裝了幾個皮箱子。”

包拯不由得嘆息一聲:“聽你們的說法,老友應該是在你們離開的次日啟程,江南水鄉,我還記得當年他跟我說,家鄉附近江河眾多,還約我有暇租一條小船,在水上看看風景。我想,沿路上沒有人看到他,那他大約走的是水路。”

高三和高四連連點頭:“大人您說得對,從龍泉到應天府,走水路是慢了點,但比我們騎馬趕路要舒服得多,老爺和高五帶了幾個大皮箱,他們沒有租馬車上路,那一定是租船。還是大人英明,沒準是老爺路上遇到了其他朋友,或者貪顧風景,跟我們錯過了,我們這就再去找一找。找到老爺,再來拜會大人!”

說著,二人就要告辭離開,包拯抬了抬手,欲言又止。

邊上的一名隨從低聲問道:“大人可是有什麼要囑咐他們?”

包拯又嘆息了一聲,也壓低了聲音說道:“依據我多年的斷案經驗,只怕老友凶多吉少啊。他們此去,唉……”

失蹤的朋友與一片葛葉——包公案之高舉人案

隨從說道:“那不如老爺給他們一張批文,如果遇到什麼事情,他們也可以找當地官府求助。”

包拯同意了,當場寫了張批文,用上印,交給高三高四,並囑咐他們,如果路上遇到販賣鎏金器皿的,一定要停下看看,若是跟高舉人當初買的一樣,價格又低廉許多的,就拿著批文找官府,讓販賣的人說出器皿的來路,必要的時候,就再來找他包拯。

高三高四一心想著自己跟高舉人是錯過了,不願意去想還有其他的可能,便拿了批文,匆匆上路,去龍泉到應天府那邊的各條小河上,到處尋找打探。

又過了十幾天,高舉人如石沉大海,不見蹤影,高三高四的心一日比一日沉,似乎,也許,可能,他們的老爺真的出了事?他們一邊不死心的繼續找船,一邊也開始注意那些販賣的鎏金器皿。

有一天,在應天府的一件雜貨鋪,高四看到一座香爐,跟高舉人買的一模一樣,當初那座香爐是他搬得,搬得時候不小心磕到了,在香爐一個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劃了一道,高舉人將他說了幾句,所以他記得特別清楚。

高四裝作看貨物,上前拿起香爐,果然找到了那處劃痕,他當即激動起來,扯住店主的衣領子,大聲問店主東西從哪來的。

周圍人都過來看熱鬧,店主一邊掙扎著說東西是他買來的,一邊示意自己的夥計趕緊過來幫忙。

不等店裡面夥計扯開二人,應天府的兩個捕快聞聲過來。

店主和高四,兩個人都很激動,說話有些前言不搭後語,應天府的捕快不耐煩起來,罵了一句,就讓高四趕緊滾蛋,別打擾當地店鋪的生意。

這時,高三也過來了,他連忙從懷中掏出包拯的批文,遞給應天府的捕快。

看到赫赫有名的包拯的文書,應天府捕快哪兒還敢敷衍,立即轉變立場,對著店主厲聲叱喝:“老實交代,你這些貨物是哪裡來的!”

店主戰戰兢兢的說道:“小的,小的這些貨物,是我的小舅子買來的。”

應天府捕快惱了,喝道:“你小舅子從哪裡買的?他人在哪裡?這些還要我們一句一句問不成?”

店主連忙說道:“小的不知道,我小舅子叫吳平,小的這就把他叫過來。”

應天府捕快瞪了他一眼:“你是叫他過來,還是讓他趕緊跑?休得多言,速速帶我們前去找他!”

倆捕快又叫了幾個幫手,將店門一封,壓著店主就去了他小舅子家,將在家中的吳平當場拿下。

吳平也嚇得不輕,他說他是前幾天從外地做生意回來,路過蕪湖的時候,一個當地有見過幾面的牙人段集找過來,說有一批便宜的鎏金器皿急著脫手。吳平驗看了一下,鎏金器皿質量沒問題,價錢也比正常的便宜三分之二,便立刻花錢買了下來。

應天府的推官得到手下訊息,便派人去蕪湖抓人,當吳平和段集都被抓到時,正好包拯也完成了蘇州府和松江府的巡視工作,回到了應天府。包拯便親自審訊二人。

他看著段集,問道:“吳平交代,那些器皿,是從你那裡提的貨,你是從哪裡得來?”

段集辯解道:“小的是個牙人,就是個牽線搭橋的,生意還算不錯,實在是記不得每一筆交易的人啊。”

包拯冷笑一聲,掃了一眼吳平和段集:“你們二人,都是商人,都知道貨物的價值。一批如此廉價的器皿,你們難道不知道其來路不正?事已至此,還想互相推諉,搪塞本官!莫非就是你們二人合謀,害死了本官的老友,再將他的貨物發賣?”

吳平和段集高聲喊冤,說自己就是個小商人,貪了一次便宜,實在是不知道觸犯了什麼法度,更不曾害人。

或許是這倆人嚷嚷的聲音太大,從外面飄飄蕩蕩飛過來幾片葛葉,就落在二人眼前。

見二人咬死了牙關,包拯一時也有些無奈,若是一般官員,早就大刑伺候了,可包拯畢竟是包拯,沒有足夠的證據,他不願意動用刑訊手段。

失蹤的朋友與一片葛葉——包公案之高舉人案

仔細琢磨了一下,包拯讓人將吳平和段集都關押起來,叫來了站在一邊的馬漢,叮囑了幾句,讓他帶上幾個應天府的捕快,去龍泉和蕪湖一帶巡查。

馬漢到了龍泉,又調動當地的官府,檢視當地對外出租,僅能做兩三個客人的小船,尤其是那些近期似乎得了一筆意外之財的船主,更是格外的注意。

查了好幾天,卻沒有找到哪個船主近期花錢大手大腳,馬漢並不氣餒,繼續帶著人沿江轉悠。

這一天,他還是一無所獲的回到縣城外面的碼頭,夕陽西下,正好有幾條船返程。

有人議論:“誒,那不是葛家的船麼?有些日子沒見到葛家父子了。”

“是啊,說是有個大主顧,僱了他們的船去了趟松江府,還轉了好幾天,聽說賺了不少錢,你看,葛家小子身上的衣服分明是新買的。”

“赫,看著料子不錯啊,真捨得穿這身衣服操船。”

幾句對話落到馬漢耳中,他的眼神登時銳利起來,長久未歸,新近的錢,還有,姓葛?馬漢不由得想到了當日堂上,那幾片飄搖落下的葛葉。

他當即帶人上前,將下船,正在跟別人吹噓的葛家父子圍住,冷聲喝道:“姓葛的!你的案子發了!”

年紀大的人還能站得住,年紀小的那個,腿一軟當即摔倒在地上。葛家當爹的連忙將兒子扶起來,顫聲道:“大人說的什麼,小的聽不懂啊。”

見狀,馬漢心中更有底氣了,說道:“你前些日子去了哪裡?”

“小的帶客人去了趟松江府。”

“哦?帶的客人姓甚名誰?在松江府哪裡下的船?長得什麼樣子?你可要想好了再說,本官這就派人去松江府。”

“小的,小的沒問客人的名姓啊,而且小的也沒注意客人長什麼樣子……”

馬漢冷笑一聲:“既如此,那你與我說一下,你們去的那幾天,松江府的天氣如何?”

“這……這……”葛家父子面面相覷,都說不出話來。

馬漢斷喝一聲:“你們沒去松江府!是去了蕪湖!有人在蕪湖看到了你們!”

聽到“蕪湖”兩個字,葛家兒子腿又一軟,這次他爹也沒有撐住,父子二人都摔倒了。

看到這樣子,圍觀的百姓哪還能相信這父子二人沒做虧心事?

馬漢徑直將葛家父子帶回應天府,面對威嚴的包拯,心理防線已經被攻破的葛家父子,沒有再狡辯,當場交代了。

正如包拯推測,高舉人在高三高四離開後,不想走陸路,而是去僱了艘小船,準備走水路,速度慢,舒適度強,也算是享受一下生活。

失蹤的朋友與一片葛葉——包公案之高舉人案

可是,他富家公子的打扮和沉重的皮箱子,讓葛家父子起了歹心,他們以為那幾個沉重的皮箱,裝的是用來買貨的金銀,便在一天晚上,趁著高舉人和高五睡著,一人給了一刀後,將屍體扔進了水中。

殺人後,他們開啟皮箱,卻發現裡面只有幾十兩銀子,葛家父子心有不甘,就想著將鎏金器皿賣掉,再賺一筆。他們找到當地有名的“只認錢”的段集,用低廉的價格,將器皿賣了出去,事後,猜出貨物來路的段集還逼著葛家父子額外給了一筆“封口費”。

賣了錢,葛家父子一直沒敢上岸,只是在一些小地方弄點吃的喝的,打探風聲。

過了一個多月,他們沒聽到官府緝拿的訊息,認為風聲過去了,才聲稱自己載客跑了趟遠路,大搖大擺的準備回家,沒想到剛上岸,就被馬漢堵了個正著!

真相大白,包拯立即給出了判決,葛家父子殺人劫財,均判了死刑,段集明知是贓物,知情不報還協助銷贓,判了流放,吳平則沒收其採購的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