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丹毫,寫盡男兒豪雄氣;半生戎馬,整頓乾坤事未休

辛棄疾,留給後人的是他面對山河破碎,國破家亡的悲涼之詞,是他壯志難酬,收復無望的難言之語。然而,這不像是對他的推崇,更是一種遺憾吧。

看過這本《鐵血名將辛棄疾》,從另一個角度,去認識辛棄疾。

書中並沒有介紹辛棄疾的出身,而是直接從南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寫起。這一年,金主完顏亮率軍大舉入侵南宋,引發天下戰亂。正是在這一年,辛棄疾,懷揣著滿腔熱血,抱著收復失地的大志走上了歷史的舞臺。這一年,他21歲。

他投身耿京的抗金義軍,擔任掌書記一職,憑藉淄州城埋沙填腿,以步卒長槍陣硬捍金兵鐵騎,一場血戰贏得義軍的欽佩。之後迫於局勢,踏上南歸的征程,他期待的是能夠再次領兵與金決戰,光復故土,然而南歸後的他,卻再也能能踏上故土,沒能與異族決戰,掃清胡虜,光復河山的雄心壯志也只能在他慷慨激昂的詞賦中得以體現。

正如那一首破陣子所言: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及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髮生!

後半餘生的辛棄疾,只能在閒適無趣的隱居生活中度過,儘管時而出隱當官,卻也是草草了事。他心中的恢復大志,也只可在體現在詞賦。正如他晚年這首: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抑鬱之情難以言表,一紙悲鳴也話不清。

真正令人遺憾的,是當統治者全權交予辛棄疾北伐事務,急令奏事的時候。多年來的抑鬱與憤懣之情已經拖垮了辛棄疾的身體,當他真正有機會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時,卻已無法邁上疆場。彌留之際,辛棄疾思索還是抗金局勢,而他人生中最後的吶喊也還是“殺賊!殺賊呀!”

開禧三年(公元1207年)九月十日,一代英傑辛棄疾與世長辭。這一年,他67歲。

大宋空有辛棄疾,卻無他的用武之地。這不能不說是大宋的悲哀。辛棄疾空有勇冠三軍,能征善戰的本領,卻沒有一展風采的機遇,這也不能不說是他個人的悲哀。

他是辛棄疾,愛國詞人辛棄疾。

不,他是鐵血名將辛棄疾!

一管丹毫,寫盡男兒豪雄氣;  半生戎馬,整頓乾坤事未休